永不过时的红旗渠精神①丨从精神丰碑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作风力量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5-04-01 10:00

编者按: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劈山造渠、跨省调水,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时代变迁,渠水长流!在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永不过时的红旗渠精神》理论策划,通过系列理论文章解码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第一篇《从精神丰碑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作风力量》——

677837422616730694.jpg

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为改变缺水困境,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历经十年苦战,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人工天河”红旗渠。其所孕育的红旗渠精神,不仅镌刻着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和坚韧足迹,更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紧密相连,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鲜活教材和实践范例。

厚植“引漳入林润太行”的为民情怀,夯实服务群众的思想作风。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年,林县县委决定开工修建红旗渠时,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懂得,修建红旗渠是全县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只要坚定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是修建红旗渠的深层动因,而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则是红旗渠得以建成的根本保障。红旗渠的建成不仅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的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饮水问题,还灌溉了54万亩耕地,成为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生动体现,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夯实服务群众的思想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淬炼“誓把河山重安排”的攻坚魄力,锻造真抓实干的领导作风。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红旗渠工地上实行的干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研究解决问题”的“五同工作法”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红旗渠样板。搞“五同”能够让干部在生产中指导生产,在劳动中实现对群众的正确领导,收到鼓舞群众、锻炼干部、深入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实效。1965年8月,《中共林县红旗渠委员会关于红旗渠总干渠工程竣工总结》中写道:“在工地的领导和干部经常和民工顶班参加劳动,都想为修建红旗渠多贡献出一些自己的力量。因此,有不少干部总结参加修渠的收获是:‘晒黑了脸皮,炼红了思想,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解决了问题,推动了工程,团结了民工,保证了质量’。”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始终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工作作风是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源泉。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需要我们从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党员干部先试验,再给群众定指标”的生动实践中汲取奋斗力量,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不断锤炼真抓实干的领导作风,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传承“十年鏖战筑天河”的坚韧意志,锤炼担当作为的工作作风。红旗渠的修建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建渠之初,正值三年困难时期,资金短缺、物资匮乏,甚至钢钎、镐头、抬筐、抬杠等工具都很缺乏。在这诸多困难和挑战面前,敢不敢挑这样重的担子,对林县县委是一个巨大考验。林县县委相信“举办大多数群众迫切要求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得到他们的拥护;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来办这些事情,就一定能够办成”。他们下定决心,迎难而上,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带领全县人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创造了人间奇迹。红旗渠精神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工作作风,是我们今天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支柱。我们要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量,始终保持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勇于担当、敢于作为。面对困难和挑战,不退缩、不畏惧,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敢于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勇于攻坚克难、破解难题,躬身入局、挺膺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为民情怀、攻坚魄力和坚韧意志,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源泉、不竭动力和生动教材。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要将红旗渠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共同书写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壮丽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作者:元 涛,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精神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