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过时的红旗渠精神④丨以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助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5-04-02 10:05

编者按: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劈山造渠、跨省调水,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时代变迁,渠水长流!在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永不过时的红旗渠精神》理论策划,通过系列理论文章解码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第四篇《以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助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4.jpg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更是提出制定《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因子。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无疑能够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一、挖掘红旗渠精神中的廉洁文化意蕴,为丰富新时代廉洁文化内涵提供重要滋养

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红旗渠精神,与廉洁文化所倡导的清正廉洁、尚俭戒奢、公道正派、为民服务等基本价值理念高度契合。红旗渠精神是一座正风肃纪反腐的时代丰碑。深入挖掘红旗渠精神的廉洁文化元素,对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廉洁文化无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修建红旗渠的近10年时间,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比较困难,干部群众温饱都得不到保证。为确保修渠干部群众有力气干活,林县县委和县政府千方百计筹集钱粮进行适当补贴。在修渠工地上的干部群众除了自带口粮外,工地上都有一定的钱粮补助标准。在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工地上,无论是对干部和民工考勤,还是建筑材料、建筑工具等生产物资,以及钱粮、蔬菜和其他生活物资都实行严格的管理。上工有出勤表、记工表、勤务条,吃饭有伙食表、就餐证,请假有请假条、工伤条、病假条。同时对粮食、资金补助等发放都实行“两查三对照”。“两查”就是查三表(出勤表、伙食表、记工表)、查四条(伤条、病条、请假条、勤杂条);“三对照”就是进行粮款对照、款数和工数对照、领条和表对照。由于认真执行严格的发放和领取手续,真正做到出入有手续、调拨有单据、提物有证据、月月有清点,从而杜绝了虚报冒领、多贪多占、从中渔利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为了早日引来漳河水,从根本上改变林县的贫穷落后面貌,建设者们发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克服重重困难开渠引水。这种精神使廉洁文化不仅仅是对腐败行为的否定和对廉洁自律的宣扬,更包含了在困境中坚守职责、勇于担当的积极意义,从而使廉洁文化从单纯的纪律和作风要求上升为一种在实践中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使新时代廉洁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得到深化和拓展。

红旗渠是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为民务实清廉的一部经典。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清正廉洁因素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新时代新征程,要把遵守纪律和规矩、一体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当成一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像红旗渠建设者们那样人人心里都有本“公私账”,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真正做到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分明,不占公家半点好处和便宜。

二、讲好红旗渠精神中的廉洁文化故事,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生动教材

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严守纪律、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操,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崇高形象,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生动教材。红旗渠整个工程累计投工5611万个,挖砌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开凿隧洞211个,修建渡槽151座,总投资额高达12504万元。如此大的投资不仅在当时相当惊人,即便是现在也不是小数目。但在红旗渠建设的近10年中,既没有发现一次请客送礼也没有发现一处挥霍浪费,既没有发现一例贪污受贿也没有发现一个人挪用建渠物资。

红旗渠纪念馆至今仍陈列着当年修建红旗渠时留下来的一个箱盖内壁贴着一张收据的黑色木质炸药箱。这个箱子是时任红旗渠工程指挥部组织委员彭士俊曾经在工地上用来存放衣物的收纳箱。箱盖内壁贴着的那张收据就是彭士俊自己以0.75元/个的价格从财务部门购买下这个箱子的凭证。从这张小小的收据可以清楚地看出当年一个修渠干部公私分明的规矩意识。这集中反映了广大修渠干部群众心存敬畏、克己奉公的崇高精神境界,充分体现了红旗渠工程中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群众纪律建设。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在中共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扩大会讲话中就提到,为搞好和当地群众的关系,要做到三条:一是尊重群众风俗习惯;二是不乱拿群众东西;三是可以帮助当地群众搞些小型建设。1960年3月通过的《林县引漳入林工人代表会议决议》更是约法三章:一是“教育所有民工和当地群众搞好关系,特别是住在山西的民工,要遵守群众风俗习惯和纪律,不经当地机关和群众同意,不准动群众一针一线,对于说冒掉话的严格批评”;二是“爱护麦田,严禁走捎近路,不管那个地方已将麦田走成道,要迅速掘过,并严禁掀岸,以达到保护生产,促进生产”;三是“对有意识破坏群众生产和群众风俗习惯的,要严加处理”。在当时,不管是谁、不管是多么小的事情,只要是违反纪律,都会受到严肃问责追责。比如,1960年5月份,有一位负责收集捐赠衣物的共青团员从大家捐献的鞋子里面挑选了2双比较好的据为己有,就因此被开除团籍和公职。由此可见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纪律之严,问责力度之大。红旗渠工地上各项纪律的执行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发现问题查处到位,充分体现了红旗渠工程中党员干部严守纪律、按规矩办事的廉洁品格。

红旗渠精神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资源。通过深入挖掘宣传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各位先辈的廉洁事迹和崇高品格,从中汲取营养,传承廉洁风范,从而激励党员干部廉以律己、无私奉献。凭借红旗渠家喻户晓的影响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能够让廉洁文化以更接地气、更易接受的方式走进党员干部和群众心中。这种强大的群众认同感能够激发党员干部内心深处对廉洁要求的自觉践行,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并转化为廉洁自律的内在动力,增强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切实推动廉洁文化落地生根。

三、借鉴红旗渠精神形成过程中的制度化管理经验,为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更应充分借鉴吸收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制度化管理经验,在已有的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与廉洁教育、廉洁理念传播等配套的廉洁文化制度体系,确保廉洁文化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始终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物、用制度管钱、用制度管权,用一系列制度规范织密“不能腐”的笼子。除了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严格执行“两查三对照”之外,在干部管理制度方面,为破除领导干部的特权和特殊待遇实行“五同”制度, 即参加修渠的各级工程技术人员在整个修渠过程中都做到“和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中共林县红旗渠委员会、林县红旗渠总指挥部又适时出台了《中共林县红旗渠委员会关于安全制度的几项决定》《总指挥部财粮金融股工作意见》《关于加强联系报告制度的通知》《关于遵守群众纪律的几项决定》《中共林县红旗渠委员会关于安全制度的几项决定》《林县红旗渠总指挥部关于民工粮款补助及物资管理的几项规定》《关于财物管理工作的几项制度》《关于民工遵守的十项制度》《林县红旗渠总指挥部关于认真搞好竣工清财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据统计,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仅组织建设和科学施工等方面制定的制度规范就有60多项。通过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管钱、管权,从源头上有效防范贪污、腐化、浪费等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出台了包括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在内的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为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然而,仍有极少数党员干部不知敬畏、心存侥幸。为此,在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借鉴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制度化管理经验,不断健全廉洁教育制度,明确党纪标尺和行为规范,坚持用制度约束和规范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确保廉洁文化的功能得到充分释放、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效得到充分彰显。

学习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不仅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廉洁文化的时代内涵。红旗渠精神中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要求党员干部摒弃依赖心理,依靠自身努力创造价值,与廉洁文化反对不劳而获、杜绝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相呼应;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畏艰难、勤奋努力,自觉抵制贪图享乐、铺张浪费,正是廉洁文化在工作作风方面的重要体现;团结协作的大局精神倡导以集体利益为重,做到上下齐心、协作实干,与廉洁文化强调的公而忘私、秉公用权、造福人民相一致;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更是要求党员干部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全身心投入为人民谋福祉的事业中,这正是廉洁文化所追求的崇高境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人民日报》2024年1月9日,第1版。

2.中共河南省林县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委员会、河南省林县水利局、河南省林县档案局编:《红旗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0页。

 3.中共林县委员会、林县人民政府编:《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纪念红旗渠通水25周年》,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

 4.张全景:《永远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文稿》2012年第12期。

 5.翟传增等著:《红旗渠精神:新时代大学生的传承与弘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69页。

 6.中共河南省林县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委员会、河南省林县水利局、河南省林县档案局编:《红旗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7页。

 7.中共河南省林县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委员会、河南省林县水利局、河南省林县档案局编:《红旗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2页。

 8.翟传增等著:《红旗渠精神——新时代大学生的传承与弘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70—171页。

 9.《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10.中共河南省林县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委员会、河南省林县水利局、河南省林县档案局编:《红旗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2页。

 11.侯颗:《探寻红旗渠背后的廉洁故事 将清廉底色传承下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3年7月3日。

(作者:唐锡康 单位: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