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的精神风范及其时代价值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5-04-03 10:50

摘要:焦裕禄是一名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形成了不屈不挠、忠诚于党、勇于担当、务实重干、一心为民等影响深远的精神风范。焦裕禄精神风范的形成既有齐鲁文化的熏陶、校园风气的浸润,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更有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培养和个人的觉悟努力。焦裕禄精神风范是中国共产党人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增强集体道德记忆的有力支撑,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的宝贵精神资源,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能量。

关键词:焦裕禄;精神风范;时代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涌现出无数英模人物,焦裕禄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培养下,他不仅从一名贫苦农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而且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精神风范。深入研究焦裕禄的精神风范及其时代价值,不仅是对焦裕禄同志最好的纪念,也是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

一、焦裕禄精神风范的具体体现

焦裕禄的精神风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屈不挠的自强精神。焦裕禄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博山县(现博山区)北崮山村,他早期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时。1937年12月,日寇占领博山,为了自保,1938年,只有16岁的他加入了一个民间抗日组织。1942年底,他被日寇抓到东北抚顺做劳工,次年7月辗转逃回家乡后,因不愿当兵欺压百姓只好逃到江苏宿迁打长工。1945年8月宿迁解放,他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回到家乡开始在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黑暗社会,并于1946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焦裕禄早期经历可以看出,他不仅是一个苦大仇深的穷苦人,更是一个不屈不挠、敢于反抗压迫的热血青年,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在混乱不堪的旧社会始终保持善良正直的本性,在激情燃烧的革命年代迸发出无穷的革命热情。

(二)忠诚于党的奉献精神。入党后,焦裕禄对党的忠诚矢志不渝。1946年,为保卫解放区,他参加了莱芜战役和南麻战斗;1948年元月,为巩固和发展新解放区,他随军南下来到河南,积极发动群众进行剿匪反霸和支援淮海战役;1949年10月,为巩固新生政权,他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组织人民群众进行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工作,并开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不仅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而且提高了思想觉悟。在1956年填写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登记表》中,他这样写道:刚入党时,对党的性质和目的是很不明确的,入党后多年来受到党的不断的教育和培养,觉悟大大提高了……因此,个人下定决心,在党的领导下为彻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贡献一切。

(三)勇担使命的担当精神。焦裕禄的担当精神既体现在革命战争岁月的生死考验中,更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的艰苦磨炼中。1953年6月,为早日实现国家富强,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熟悉的农业战线来到陌生的工业战线,积极投入工业兴国工作中。在洛阳矿山机器厂的九年,他克服各种困难,很快就成长为工业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1962年5月,为恢复和发展生产,他又一次服从组织安排回到尉氏县,不久又被派往灾情更为严重的兰考县主持县委工作。对于这样的安排他没有退却,而是坚定地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越是锻炼人。请组织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那里。”在兰考工作的475天,他带病坚持发动群众积极与“三害”作斗争,用生命兑现对组织的承诺。

(四)务实重干的奋斗精神。焦裕禄不仅在实现民族解放的道路上苦干实干,还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务实重干、科学求实的奋斗精神。比如在洛矿,为尽快试制出新中国第一台大型双筒卷扬机,他在缺少详细资料的情况下,把一台从苏联引进的机器全部拆解,一个零件一个零件进行研究。正是靠着这股子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他不辱使命,带领车间技术人员仅用时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在兰考,为彻底根除“三害”,他带领调查队走遍了兰考的角角落落,科学制定了《关于治沙、治碱、治水三五年的初步设想》(草案)。在修改《设想》(草案)时,他还特意加上了这样一段话:“当前兰考的灾情如此严重,我们必须有伟大的革命胆略,冲天的干劲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我们有决心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完成这个生产上的革命。”这段话可以看作是对焦裕禄奋斗精神的最好诠释。

(五)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焦裕禄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自觉视人民为父母,这绝不是漂亮的辞令,而是具体的行动。在兰考工作期间,为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他不仅四处求购代食品,还顶风冒雪挨家挨户给困难群众送去。在卧病在床的梁俊才老人家里,面对老人的询问,他那一句“我是您的儿子”感动了无数人。正是因为他自觉视人民为父母,所以才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为了与群众同甘共苦,他一到兰考就取消了特供,制止了装修办公室的计划,并在县委扩大会议上说:“各级党委和各部门负责同志,要模范地执行党的纪律,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生活不能搞特殊,家属也不能特殊,谁的家属都一样。”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穿的衣帽鞋袜都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他每次下乡也都坚持和群众吃住在一起,群众吃啥他吃啥,从来不搞特殊。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在群众心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

二、焦裕禄精神风范形成的原因分析

焦裕禄精神风范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齐鲁文化的熏陶。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命脉。焦裕禄出生于山东,这里不仅三面环海,而且境内丘陵和平原交叉,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山东人情深似大海、义重如泰山的精神品质。山东也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发祥地。他8岁入学,接受的就是儒家思想的启蒙教育。在一篇小学作文中,他曾这样深情地写道:“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我钦佩那些为国建立过功勋的仁人智者,更爱哺育过无数仁人智者的好山好水。”可见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此外,山东还有影响古今的侠义文化。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梁山好汉打抱不平、锄强扶弱的侠义精神和义和团扶清灭洋、英勇斗争的爱国精神。他在山东生活了二十余年,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齐鲁文化所具有的仁爱、侠义等精神特质早已经根植于他的骨髓。

(二)校园风气的浸润。良好的校风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焦裕禄12岁进入南崮山小学学习,除了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还学会了吹军号、拉二胡等,让他后来无论是在部队吹冲锋号吓退敌人,还是在工作中拉二胡拉近与群众的关系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正逢革命思潮风起云涌之时,学校里不乏进步教师向学生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教唱各种爱国歌曲。其中,一首《五三惨案歌》这样写道:“五三事变真可惨,日兵到济南。蓄意寻衅端,灭公理,持强权,意在逞凶顽。炮火猛射击,军民饮弹丸……”正是在这样校风的浸润下,年少的焦裕禄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潜移默化地熏染了进步思想。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对于每一个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而且是终身的。”焦裕禄精神风范的形成与其母亲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他的母亲虽没读过书,却能够始终恪守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常常教育年幼的焦裕禄“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对应着地上的一个人,地上的人每做一件善事,天上对应那颗星星就会更加闪亮,反之就会暗淡无光,让他要多行善、不作恶。他刚被日寇抓走时,他的母亲还四处借债上下打点,从村子到博山县城来回70里的山路,她不知道走了多少趟。他逃难在外期间,也是他的母亲通过种地、要饭在苦苦地支撑着这个家。他参加革命后,为不扯他的后腿,他的母亲还安慰他说自己能撑起这个家。可以说,他一生不怕困难、敢于担当等优秀品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四)党的教育培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培养是焦裕禄精神风范形成的最主要因素。虽然他很早就听说过一些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的事情,由于受认识的局限并没有立即投奔,正是后来在党的教育下让他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才是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力量,并让他明白“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想到全中国的老百姓和普天下的受苦人都有仇、都有冤、都有恨……消灭剥削阶级,推翻旧社会,实现共产主义,达到世界大同,这是我们党的大目标、总目标”。入党后,也是党的培养让他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在这一过程中,每当他犯错的时候,组织上就会对他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每当他取得成绩的时候,组织上就会对他进行热情的表扬鼓励;每当他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组织上就会对他全力地关心帮助。总之,如果没有党的教育培养,就没有他的翻身解放,更没有他后来的诸多成就。

(五)个人的觉悟努力。主观努力是焦裕禄精神风范形成的根本原因。他从小就聪明好学,参加革命工作后,更是自觉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都用到了工作中。在部队,他通过积极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在斗争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谋略;在洛矿,他通过刻苦学习先进的大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在科研和管理中表现出了非凡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在尉氏和兰考,他通过不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快就熟悉了农村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发展的新路子,打开了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可以说,没有自己的主观努力,他不可能成长得那么快。甚至临终前,他仍在惦念着自己的工作,对前来看望的领导说:“我未完成党交给我的兰考除三害任务。我死后请组织上不要多花钱,把我埋在沙丘上,我要看着那里面貌改变……”正是在这一刻,他的精神风范幻化为永恒!

三、焦裕禄精神风范的时代价值

焦裕禄人虽远逝,但他的名字却永远镌刻在了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上,他的精神风范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

(一)焦裕禄精神风范是中国共产党人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特质,正是在这一精神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人不仅铸就了伟大建党精神,而且还形成了跨越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谱系。焦裕禄精神就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孕育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然而,焦裕禄去世以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尤其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焦裕禄的革命精神已经过时了。历史已经充分证明,革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需要革命精神,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更需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焦裕禄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二)焦裕禄精神风范是中国共产党人增强集体道德记忆的有力支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无数先进人物用鲜血和生命书写而成的,他们的精神风范,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道德记忆。焦裕禄去世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没有忘记他,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都一再号召向焦裕禄学习,让焦裕禄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道德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居心叵测的人认为,焦裕禄的光辉形象是刻意包装出来的,焦裕禄实际上没有宣传的那样伟大。令人欣慰的是,当前学界对焦裕禄精神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入,尤其是各种影视剧作品不断上映,让全国人民从多个角度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焦裕禄形象,这既是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认识的反击,更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集体道德记忆的强化和支撑。

(三)焦裕禄精神风范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的宝贵精神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作为一名从社会最底层成长起来的党员领导干部,焦裕禄始终怀揣着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之心,毅然投身于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建设,并在这一过程中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兑现了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誓言。焦裕禄精神风范内涵丰富,但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为民服务,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当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加强党的建设和推动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全党上下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弘扬焦裕禄等英模的精神风范,才能持之以恒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四)焦裕禄精神风范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焦裕禄去世时虽然年仅42岁,但他却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难以磨灭的重大贡献,留下了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如他在日记本上所写:“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像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飘雪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要像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像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党员干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我们只有像焦裕禄那样脚踏实地扎根于人民心中,在克难攻坚和为民服务中,不断地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聪明才干,才能担负起历史的责任,成为民族复兴过程中的奋斗者和追梦人。

参考文献:

1.焦守云.我的父亲焦裕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8.

2.张全景、张文台、周长安.焦裕禄在兰考的470天[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91.

3.吉炳伟.纪实焦裕禄[M].北京:中央出版社,2016:169.

4.魏治功.焦裕禄读本[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75.

5.殷云岭、陈新.焦裕禄传[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1995:18.

6.冯春玲、冯长春.勿忘《国耻》——关于“五三”惨案的几则音乐史料[J].中国音乐学,2014(03)56-58.

7.何芳东.切实加强新时代下领导干部家风建设[J].传承,2019(02)81-85.

8.张红涛、时丽茹.焦裕禄精神在洛矿[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034.

9.杨长兴、刘俊生、张万青、刘相礼.焦裕禄一生[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7.

10.化汉三.难以忘却的怀念——焦裕禄回忆录[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234.

11.习近平.结合新的实际 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J].求是,2009(10)03-06.

12.胡爱明、周艳芬.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传承,2019(03)10-14.

13.高建国.大河初心——焦裕禄精神诞生的风雨历程[M].北京:作家出版社,2020:237.

(作者:郝涵,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学术副院长;王开,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副院长;贾关青,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教务部副主任、焦裕禄精神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