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遗产档案保护与思政价值开发研究
摘要:本研究聚焦河南工业遗产档案领域,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引,深入研究河南工业遗产档案保护的意义、思政育人作用及思政价值开发策略等若干方面,以期让工业遗产档案更好地传承河南工业文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河南工业遗产;档案保护;思政价值开发
一、河南工业遗产档案保护的意义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引,河南工业遗产保护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河南工业遗产保护的实践观意蕴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真理的标准以及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同时构成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河南工业遗产是河南人民在长期工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物质和非物质成果的总和,见证了河南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是河南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实践的真实写照。保护河南工业遗产,就是保护这些无比珍贵的实践记忆,有助于深入研究当时工业生产的技术流程、管理模式以及劳动者的生产生活状况,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当代及未来的工业实践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工业实践持续健康发展。
(二)河南工业遗产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镜像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工业遗产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直观见证,反映了当时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以及劳动者技能等生产力要素的状况,同时也体现了生产关系在工业领域中的具体呈现,如工厂的组织形式、劳资关系等。河南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其工业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见证了河南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艰难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保护这些工业遗产,能够深入剖析河南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和贡献,清晰梳理工业发展对河南地方社会结构、经济格局、文化习俗等多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河南的历史发展脉络,为推动河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历史文化支撑。
(三)河南工业遗产档案保护的文化赋能
在河南,工业遗产档案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河南工业遗产档案是河南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保护这些档案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河南的工业文化,增强社会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其次,河南工业遗产档案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这些档案记录了河南工业发展的历程,反映了工人阶级在工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历史贡献,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保护和利用这些档案,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思政教育功能,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对河南工业遗产档案的保护有助于推动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些档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提供素材和灵感,促进河南文化产业的繁荣,推动河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河南工业遗产档案的思政育人作用
河南工业遗产档案在思政育人方面具有独特且深远的作用。首先,这些档案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河南工业遗产档案记录了河南工业的起源、发展和辉煌历程,反映了工人阶级在工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历史贡献。以河南省省级、国家级工业遗产为例,焦作电厂始建于1905年,堪称中国电力行业“活化石”。其档案包括老厂区一期主厂房、一期烟囱、二期主厂房及3号机组发动机、汽轮机、锅炉等整套设备。通过展示这些档案,可以回顾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激发大众的爱国情怀和对科学的兴趣。洛阳涧西工业遗产街保存了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耐火材料厂、洛阳铜加工厂等工业遗产。这些档案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产品、档案文献等。通过参观这些工业遗产可以了解新中国工业起步的艰难历程,鼓舞全社会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的百年观音堂煤矿,其档案包括民生煤矿旧址、观音堂煤矿博物馆、百年矿区、百年井架、百年井下巷道、矿工俱乐部、毛主席塑像、民生小学旧址等。这些档案记录了该煤矿的发展历程和矿工的生活状况,通过这些档案,可以展示矿工的辛勤劳动和奉献精神,培养公民的团结友善和诚信品质。
其次,河南工业遗产档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西大井1919是焦作煤矿“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产业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标识。其档案包括英福公司井架、坑口电厂遗址、铁路专线、运煤栈道等老工业元素,以及焦作煤矿反帝大罢工纪念馆、特别能战斗精神续厅、西大井1919家风家训文化馆、焦作楷模人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现场教学点;河南工运史馆系统展现了1897年—2015年百余年间河南工人运动和工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这些档案可以了解工人阶级在河南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们在国家建设中的贡献。通过研究这些档案,大众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河南为国家工业化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全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最后,对河南工业遗产档案的保护和利用有助于培养大众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芝麻街1958双创园区曾保留着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业制造机械、厂房建筑群等。通过改造更新,这里成为科文结合的复合型产业园与游览观光于一体的生活平台。参观者可以在这里了解煤矿机械制造的历史,感受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和创新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工业遗产档案可以作为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素材,组织学生到中福煤矿遗址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煤矿的开采历史和技术特点,模拟煤矿的开采流程,体验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组织学生参观郑州黄河铁路桥,了解该桥梁建设的历史背景和技术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桥梁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探讨其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建造起来的。这些实践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河南工业遗产档案的思政价值开发策略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河南工业遗产档案的思政价值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观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工业遗产档案作为工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有助于大众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工业遗产档案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这为大众研究历史发展规律、理解社会变迁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一)加强工业遗产档案的思政理论学习
全社会组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内容。通过专题学习会、读书班等形式,鼓励撰写学习心得和体会,加深全社会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高校要结合河南的工业发展历史和地方特色,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理论学习手册、教材和课程。将河南工业遗产档案中的故事和精神融入理论学习内容,使理论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和故事,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通过学术讲座、文化活动、主题展览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工业遗产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理论的熏陶。
(二)创新工业遗产档案的思政教育模式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选取河南工业遗产档案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定期运用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工业遗产保护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中,如工业遗产遗址的保护宣传、档案整理等。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这些活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师生数字化素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整合河南工业遗产档案中的思政资源,师生共建数字化课件,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更好地发挥河南工业遗产档案的思政育人作用,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提升工业遗产档案思政资源整合的社会参与度
首先,政府应设立工业遗产档案保护与思政资源整合专项基金,为参与保护和利用的社会力量提供资金支持。基金可以用于支持档案数字化、展览策划、教育活动等项目。对积极参与工业遗产档案保护和利用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税收减免或奖励。其次,搭建工业遗产档案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平台可以包括档案数据库、项目管理工具、在线交流社区等功能,促进各方高效协作。定期举办“工业遗产档案公众参与日”活动,邀请公众参与档案保护、展览策划、教育活动等,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再次,在社区设立小型档案馆,鼓励居民捐赠和整理与工业遗产相关的个人档案和口述历史。社区档案馆可以成为居民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增强社区凝聚力。定期举办“工业遗产档案主题节”,通过展览、讲座、工作坊、文艺表演等形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提升工业遗产档案的社会影响力。此外,文旅部门与文创企业可以将工业遗产档案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开发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市场化运作扩大其影响力。
四、结语
河南工业遗产档案不仅是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的宝贵资源。未来,期待河南工业遗产档案的保护与思政价值开发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实践。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这些工业遗产档案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传承工业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生动实践[J].秘书工作,2025,(02):23-25.
2.王绍忠.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全面实现“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报告[J].中国档案,2025,(01):8-13.
3.李静,李慧.传承工业文化弘扬工业精神探索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路径[J].档案天地,2024,(12):26-28.
4.陈慧,刘赛楠,陈文景,等.涅槃新生重焕生机: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模式探索[J].山西档案,2023,(06):14-24.
5.韦远友.档案机构参与工业遗产建档保护的角色定位与实现策略[J].兰台世界,2024,(12):44-47.
【作者:孟锐 单位: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本文系2024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河南工业遗产档案保护与思政价值开发研究”(2024ZT017)成果】
编辑:冯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