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完善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的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与中共河南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都将完善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部署,这是因为完善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不但是党有效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有力保障,还是河南提升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党中央对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的总体要求
国家战略规划体系是党和国家战略意图与战略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国家长治久安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这是党中央在充分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和发展全局对当下我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将规划体系改革作为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确保规划落地见效。
1.我国完善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的历程
我国已连续编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从“一五”至“五五”的指令性计划,到“六五”以来围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探索;从“十五”时期探索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到“十二五”时期开展总结评估;从“十三五”时期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举措的实施,首次提出了统一规划体系,再到“十四五”时期着力构建规划与宏观政策协调联动机制,我国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完善,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宏观治理体系,加强规划战略导向作用,要围绕战略发展规划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与发展规划的一致性。
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的总体要求
一是强化战略规划引领作用。会议明确国家战略规划体系需集中体现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突出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影响,强调通过战略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要求推动战略、规划、政策的统筹协同,增强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衔接,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构建协同高效的政策协调机制。针对当前存在的国家战略融合不足、专项规划对总体规划支撑不足、财税金融等政策与战略规划协调不够等问题,提出需完善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促进各类政策工具与国家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形成目标统一、步调一致的工作合力。三是深化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将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作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强调通过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战略布局与资源配置,强化制度优势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注重提升规划实施效能,确保国家发展规划与各领域专项规划同步部署、协同推进。四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求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完善机制作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抓手,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行动。五是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强调通过完善机制增强应对能力,保障国家战略规划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指导作用,确保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完善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对河南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亟须通过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破解超大规模经济体治理难题,释放制度效能。2024年,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GDP)63589.99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60%,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健全的规划体系和协同的政策机制,不仅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河南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1.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有力保障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对于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而言,完善的规划体系和高效的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有力保障。一是能有效破解超大规模经济体治理难题。河南省户籍人口超1亿,经济规模位居全国第六,但人均GDP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发展不均衡、区域协调不足等问题突出。通过构建“五年规划+年度计划+专项行动”的立体化实施体系,可以有效缓解传统“行政区经济”带来的资源错配问题。二是有利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以跨境电商为例,河南依托“米”字形高铁网络和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2016年至2020年5年间累计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年均增长35.3%,其中政策统筹机制在郑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制度创新中作用显著,2023年郑州片区通过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政策协同,跨境商品退换货由之前的20天压缩到5天,流程也更加简便。三是有利于统筹安全与发展双重目标。通过规划体系与财政支农政策的精准对接,截至2024年底,河南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近9100万亩,连续8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政策协同机制有效破解了耕地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矛盾,实现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双增长。
2.有利于扩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通过完善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可以实现战略规划的统筹协调,有利于将各部门、各地方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纳入河南发展全局予以统筹考虑,推动实现各方主体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和中心任务,从而扩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一是可以促进重大战略工程实施效能提升。如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续建设中,河南省建立跨部门协调专班,统筹水源保护、移民安置与区域发展,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有106项达到Ⅰ类标准,同时带动沿线生态旅游收入大幅增长。二是能够充分释放战略叠加效应。河南省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区,2024年,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68.1万辆,3年增长了超10倍;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2.0%、9.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9%。三是有利于加强统筹协调避免各自为政。通过制定统一的规划,明确各地区、各部门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加强协同合作,能够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例如,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统筹考虑不同地市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促进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3.是提升党和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方式
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是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通过强化国家战略规划体系的引领功能,能够充分发挥党在全局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党对经济工作中重大事项的决策能力,有助于更好地推进经济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整体布局、协调推进和落实监督。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国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因此,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需要更加坚强有力,以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为重点,推动形成党中央把握方向、谋划大局、制定政策、促进改革的重要抓手,确保党的主张有效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作者:于善甫 本文系2025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智库研究专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课题《河南省完善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的思路、重点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