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治”有理 ④ | 党建引领河南乡村高效能治理的路径探索
编者按: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新一届省委作出“四高四争先”的重大战略部署,强调了实施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意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全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会议给出了河南提升治理效能的“路线图”。如何进一步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强治理?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言“治”有理》特别策划,邀请专家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言献策,从理论视角解码基层善治的“河南方案”。
今日刊登第四篇《党建引领河南乡村高效能治理的路径探索》——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肩负着引领农村发展、凝聚群众力量、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使命。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村地域广袤、人口数量庞大,农村治理成效直接关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大局。2月12日,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在全省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建设平安乡村、法治乡村”,为党建引领河南乡村高效能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遵循。因此,要在这一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深入探究党建引领河南乡村高效能治理的具体路径,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筑牢坚实支撑、创造良好环境。
一、党建引领河南乡村高效能治理的价值意蕴
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高效能治理的核心驱动力,对于河南乡村的繁荣稳定意义深远,是河南实现“四高四争先”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从根本上而言,党建引领河南乡村高效能治理,是筑牢党在农村执政根基、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前沿阵地,是党与农民群众紧密相连的关键纽带。通过持续强化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将党的先进思想、政策方针精准地传递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与责任意识,使其成为党的政策的坚定宣传者和执行者。党员以身作则,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的各项事务,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工作中始终冲在前列,以实际行动展现党的先进性,赢得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与信赖。这种紧密的联系和积极的互动,使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不断巩固,为乡村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这一过程有效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切实增强了党组织在农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党对农村工作的绝对领导。
(二)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党建引领是推动河南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乡村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通过系统的培训与实践锻炼,乡村干部能够不断更新治理理念,掌握现代化的治理方法,在乡村治理决策过程中更加科学、合理。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积极促进法治、德治、自治的有机融合。以法治为保障,加强对农民的法治教育,完善乡村法治体系,规范乡村社会秩序;以德治为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自治为基础,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拓宽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三治融合”,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实现在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
(三)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涵盖产业发展、人才培育、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组织力量进行统筹协调。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产业发展方面,党组织能够根据乡村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人才培育方面,积极吸引和培育本土人才,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在文化建设方面,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在生态保护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环保意识,推动乡村绿色发展。通过党组织的引领和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二、党建引领河南乡村高效能治理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河南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这一目标,积极探索实践,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乡村高效能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实践成果,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及党建引领对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性。
(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河南致力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坚强战斗堡垒。在基本组织建设上,优化党组织设置,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广泛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组织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有效覆盖,确保党的工作延伸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在基本队伍建设方面,严格党员发展标准,注重从农村优秀青年、致富能手等群体中培养和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同时,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通过定期开展集中培训、线上学习等方式,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基本活动方面,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丰富党组织活动形式和内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基本制度建设上,建立健全党组织工作制度、党员管理制度等,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在基本保障方面,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经费投入,改善党组织活动场所条件,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推进农村基层党建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使其成为乡村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优化乡村治理队伍建设
坚持全过程管理、全链条发力、全周期选育,打造高素质乡村治理队伍。在选拔任用环节,把牢政治标准,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从优秀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拔乡村干部,为乡村治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在培养教育方面,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针对乡村干部的实际需求,开展涵盖政治理论、农村政策法规、农业技术、乡村治理能力等多方面的培训课程,通过集中授课、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在激励保障上,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乡村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待遇、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这些措施,造就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基层治理干部队伍,为乡村高效能治理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创新乡村治理机制与模式
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和模式,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加强基层治理网格建设,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将乡村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党员网格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解决矛盾纠纷等工作。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网格内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实现精准治理和高效服务。同时,搭建基层治理平台,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通过这些创新举措提升乡村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提高治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乡村高效能治理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
三、党建引领河南乡村高效能治理的优化路径
为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河南乡村高效能治理水平,要在现有实践基础上,聚焦乡村治理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乡村治理效能实现新的提升。
(一)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其蕴含的科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对于河南乡村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将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作为重要任务,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结合河南乡村实际,坚持党建引领,科学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在产业发展上,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在生态建设方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农民在乡村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河南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乡村高效能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健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高效能治理的重要保障。在自治方面,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规范村民自治程序。拓宽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通过建立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形式,让村民充分参与到乡村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中来,激发村民自治的活力。在法治方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引导农民自觉守法用法。加强乡村法治队伍建设,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依法解决乡村治理中的各类矛盾纠纷,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在德治方面,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通过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实现“三治融合”,提升河南乡村治理的整体效能。
(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治理物质基础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党组织要发挥引领作用,立足乡村资源禀赋,探索多样化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可以通过整合农村土地、山林、水域等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鼓励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核算,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乡村自我发展能力,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社会保障完善等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从而夯实乡村治理的物质基础。
(四)加快建设平安乡村、法治乡村,营造良好乡村治理环境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法治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保障。党组织要把建设平安乡村、法治乡村作为重要任务。在平安乡村建设方面,加强乡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对农村企业、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法治乡村建设方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提高农民的法律素养。完善乡村法治服务体系,加强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工作,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加强乡村法治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法律、懂政策、善调解的乡村法治人才。通过建设平安乡村、法治乡村,营造和谐稳定、公平正义的乡村治理环境,为乡村高效能治理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郭嘉儒,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编辑:冯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