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治”有理⑪ | 红色物业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
编者按: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新一届省委作出“四高四争先”的重大战略部署,强调了实施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意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全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会议给出了河南提升治理效能的“路线图”。如何进一步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强治理?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言“治”有理》特别策划,邀请专家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言献策,从理论视角解码基层善治的“河南方案”。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体验和质量。在全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会议上,刘宁书记对河南全省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着力强调了党建引领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社区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在社区建设中,物业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区的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社区矛盾频发,既影响居民的生活体验,也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亟须创新完善治理模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各地开始探索将党建和社区物业管理融合的新模式,推进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向小区延伸,“红色物业”应运而生。“红色物业”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它将党组织嵌入物业服务链条,通过党组织、物业企业、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等多方协同,实现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型,为破解社区治理碎片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供了新路径,对深化基层治理现代化、创造高品质生活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河南省红色物业的基本现状
(一)强化政策保障,“红色引领”全面覆盖
2021年10月,河南省出台《关于在全省推行“红色物业”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党建全覆盖、加强党组织监管、注重智慧物业建设等八项主要措施,为全省深入创建“红色物业”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各地也积极响应,相继出台有关政策推动红色物业创建落实落地。如,南阳市印发《关于落实“八个一”措施 强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红色物业”创建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等,对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进行全面部署。目前,全省17个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和182个县(市、区)都建立了物业行业党组织,4500余家物业企业实现了党的工作覆盖。并且,全省认定了20个“红色物业”示范街道、29个示范社区和49个示范小区,通过标杆效应由点及面带动全省域的应用推广。
(二)创新治理模式,“红色机制”日益健全
针对老旧小区和普通小区的不同特性,河南逐步探索建立兜底托管与自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实现了全省各小区的良性发展。在一些“三无”小区,通过政府兜底与市场化结合的方式,以“保本运营”提供基础服务,解决了小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如,郑州市陇海马路街道党工委成立的隆美物业,通过构建街道“党工委—物业联合党委—物业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五级组织体系来托管102个“三无”楼院,物业入驻率和收费率分别达到100%和85%以上。有些小区采取自治方式,通过实施社区与物业企业“交叉任职机制”、“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的三位一体模式等,组建起红色物业联盟,化解了多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激发了小区发展活力。
(三)聚焦居民需求,“红色服务”温暖民心
立足居民实际需要,河南省红色物业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民生实践。在服务“一老一小”方面,郑州市管城区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物业接单”的网格化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义诊、助餐等服务,为儿童开设“四点半课堂”,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在“线上”与“线下”联系方面,西平县物业公司创新建立“红色代办、有事找我”服务微信群,做到院院有人管、事事有人问,为业主提供温暖贴心的服务。在服务方法创新方面,商丘市金管家物业公司设立“五级投诉机制”,运用“九加一工作法”“十心议事法”,制定“四定四包”高效运营机制,为业主提供全方位、全时长服务,群众满意度极大提高。
(四)坚持多方联动,“红色队伍”不断壮大
河南省红色物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党建引领下的物业企业、社区居民、志愿者等多方联动的“红色队伍”逐步建立,形成小区治理合力,共同汇聚成推动基层善治的磅礴力量。郑州市将党建引领下的“红色物业”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大格局,从市区两级房管部门选派945名干部职工到物业企业,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治理的角角落落。在激发社区居民内生动力方面,商丘市梁园区东风街道推行“网格员+志愿者+物业”微治理机制,组建“和事佬”“治安巡逻队”等自治队伍,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在志愿者队伍培育方面,开封市龙亭区统筹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在职党员、物业人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组建83个红色志愿者服务队,协助物业企业开展志愿服务,给社区治理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进一步发展红色物业的思考和建议
河南省红色物业在党建引领下深度融入社区治理,在社区治理中展现出自身强大的能动性,有力推动了全省基层治理的提质增效。但总体来看,河南省红色物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进一步改进提升,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一)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权责边界
河南省推进红色物业的核心在于平衡政府引导与市场活力,既要发挥政府的兜底保障作用,又要激发市场主体的专业效能,避免“政府包办”或“市场失灵”。物业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其具有服务性、营利性和公共性等特征,日常的交易和服务顺应市场意志,如果政府干预过多,则会扰乱市场运行秩序,限制市场的充分竞争。因此,在社区发展红色物业时,应把握好政府介入的平衡度,做到既发挥引导作用,又不抑制市场和社会力量的自主性。如在治理“三无小区”过程中,政府在承担兜底责任时需同步引入市场化机制,逐步培育居民付费意识,这样才能保证后续享受到的服务不打折扣并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最终实现“政府搭台不唱戏、市场发力不越界、居民参与不缺位”的良好生态。
(二)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当前红色物业的发展正从初步探索过渡到规模化实践阶段,想要实现红色物业的标准化、长效化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保障以优化物业服务内容,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政府应通过顶层设计明确红色物业发展方向,制定全流程管理标准,例如出台《红色物业服务质量规范》,细化服务标准、收费规则等,让物业企业更加规范化运行,也让物业的服务形式更加透明公开。同时,制定监督管理标准,以“量化考核+动态激励”为核心抓手,对红色物业企业定期开展考核,根据企业党建成效、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等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公布红黑榜,倒逼物业企业进行整改提升,通过刚性标准与柔性激励结合,既压实企业责任,又激发其内生动力,为红色物业长效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
(三)强化物业人员的管理培训
河南省红色物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化、规范化的物业服务队伍,当前部分物业人员存在党建知识薄弱、服务意识不足、技能滞后等问题,亟须通过系统性培训提升综合素养。一方面,要加强党建相关知识学习,积极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升政治素养,强化“红色属性”认同感。另一方面,要将服务技能学习纳入必修课,针对保洁、维修、客服等岗位定制技能课程,按时完成课时规定任务,并通过最终考核测评,同时要做好岗前培训,以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及时回应居民需求和反馈。
(四)充分激发居民的自治活力
河南省红色物业的深化需以居民自治为内生动力,破解“政府干、群众看”的治理困境,在社区里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共治生态。搭建常态化议事平台,定期举行协商活动,将协商机制延伸至居民“家门口”,推动“被动管理”向“主动治理”转型。创新自治激励机制,推行“积分制+志愿服务”,将居民参与矛盾调解、环境维护等纳入积分体系,兑换、减免物业费或社区服务,激发居民的社区参与积极性。同时,培育社区文化认同,在小区内打造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红色精神宣传阵地,将红色基因、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居民生活中,引导居民互帮互助,让居民充分活跃起来,积极参与社区发展和建设,为社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
(作者:叶亚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编辑:冯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