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人才创新驱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5-05-07 10:5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着力点,其高质量发展不仅关系到区域内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更对全国经济发展格局具有深远影响。高校青年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力量,通过教育、科研和文化创新,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背景与现状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尤其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涵盖重庆市全域和四川省的部分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被赋予了更高的战略地位,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有助于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助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现状

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数报告(2023—2024年)》,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数为127.3,较上年提高14.1个点,9个分指数全部实现正增长,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愈发强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总量从2019年的6.3万亿元提升到2023年的8.2万亿元,增速6.1%,分别比大湾区(不含港澳)、京津冀、长三角高1.2个、1.0个、0.4个百分点。

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成都、重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分别较2020年增长7.9%、56.7%,成渝高铁全年发送旅客数量创历史新高,“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初具规模。高速公路网络持续加密,重庆、四川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4142公里、9803公里。

在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川渝两地已建成我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拥有45家整车企业和1600多家配套商。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全域配套率均超过80%。此外,川渝两地还加快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共同发表科技论文数量和跨省联合申报专利数量均有大幅增长。

二、高校青年人才在创新驱动中的作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其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高校青年人才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一)高校青年人才在科研创新中的作用

高校青年人才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中,高校青年人才在科研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致力于解决区域内的科学技术问题,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相关的科研项目,为区域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高校青年人才通过与企业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了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他们通过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平台,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同时,高校青年人才还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创新项目等方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高校青年人才在教育创新中的作用

高校青年人才在教育创新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优化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和创新实验的比重,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同时,他们还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他们面对未知领域的勇气和能力。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中,高校青年人才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创新,推动了区域内教育质量的提升。他们通过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为区域内的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学习交流的机会。

(三)高校青年人才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高校青年人才在文化创新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举办科技竞赛、创新论坛等活动,营造了一种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氛围,让师生敢于挑战传统,勇于追求创新。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推动了区域内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中,高校青年人才积极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他们通过挖掘区域内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区域内的文化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

三、高校青年人才创新驱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一)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高校青年人才可以通过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和创新活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开展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研究,为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平台,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高校青年人才还可以通过参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活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传统产业的发展。他们可以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等工作,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

(三)推动创新创业活动

高校青年人才还可以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们可以通过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创新项目等方式,推动区域内的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发展。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培训等活动,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参与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制定

高校青年人才还可以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制定工作。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为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参与政策咨询、规划评审等活动,推动区域内的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和可行。

四、结论与展望

高校青年人才在创新驱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在科研创新、教育创新和文化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通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参与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制定等方式,为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继续加强高校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创新驱动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和生活。同时,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力度,优化高校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优化创新环境。营造一种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氛围,让高校青年人才敢于挑战传统、勇于追求创新。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障高校青年人才的合法权益和创新成果。

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区域内的教育质量。同时,推动区域内的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为高校青年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

综上所述,高校青年人才在创新驱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应继续加强高校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创新驱动中的重要作用,为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作者:高婷婷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本文系四川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与新经济研究中心项目(项目批准号:CYCX2024ZC38)的研究成果】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