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历史的必然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5-05-07 10:51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第一次鲜明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深刻揭示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然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内在规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中华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华文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甚至一度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领导中国人民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而且为赓续中华文明、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余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中国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不是自己赋予的,而是中国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回望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在进行伟大实践和文化创新发展中构建起文化领导权。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看,我们党作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不同的政党有不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传统和优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着许多深刻的论述。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列宁指出,党必须积极地进行教育,党的教育必须是暴露无产阶级在日常生活中被压迫的所有事实,必须对所有阶级、阶层、集团生活的所有方面进行唯物主义的分析。“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或者直接涉及无产阶级这一独特阶级,或者涉及无产阶级这一作为一切争取自由的革命势力的先锋队的一切现象和事件,都应当利用来进行政治宣传和政治鼓动。”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出版社和发行所、书店和阅览室、图书馆和各种书报营业所,都应当成为党的机构,向党报告工作情况。有组织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应当注视这一切工作,监督这一切工作,把生气勃勃的无产阶级事业的生气勃勃的精神,带到这一切工作中去。”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社会历史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建立在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高度自信、高度自强的基础上的,是顺应历史潮流、代表民心民意的先进力量自觉肩负历史使命的表现。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始终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对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并自觉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以此指导中华文化的前进发展,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从党的章程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看,我们党作为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明确的成熟政党具有高度的文化自驱力。党章是至高无上的,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约束力。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从党的一大决议提出一切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均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把实现共产主义确定为奋斗目标;党的四大提出,中央应有一强固的宣传部负责进行各事,并指导各地方宣传部与之发生密切且有系统的关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见地传播无产阶级的文化是很重要的一件工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到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回望历史,我们党始终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科学系统的战略思维和坚韧不拔的战略定力,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一以贯之地对中国文化的建设发展作出行之有效的清晰规划,与时俱进地提出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等。从“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文化自信”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文化自觉的结果,也是文化自信自强的有力体现。

从党的初心使命看,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具有高度的文化使命感。任何政党都有政治属性,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中国共产党始终清醒地意识到自身不仅承担着政治建设的使命任务,还承担着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并自觉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政党特质,体现了强烈的历史主体意识与责任担当情怀。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的地位不可替代,文化的作用更加凸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正在不断迈进、全面展开,并始终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从党的伟大实践看,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具有高度的文化引领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凝结着中华文化奋进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和推进中华文化建设上对于中华文化的引领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由我们党自身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决定的,是其他任何政党无法替代的。我们党从建立伊始就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总体性要求,审时度势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完善文化政策体系,健全文化法规制度等,不仅引领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而且指明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百年伟大实践,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坚持将文化工作置于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历史实践证明,中华文化的赓续发展必须也只能由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来承担,独立自主走好自己的路,也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从党的根本宗旨看,我们党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高度的文化凝聚力。只有那种真正代表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价值体系”,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凝聚起最广泛意志。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标志。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争自由、求解放,重整旧山河,使一个濒临亡国灭种的国家最终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在短短几十年内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快要失掉自信力的民族变成了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丰功伟业、展现的历史主体意识和历史主动精神,汇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伟力,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毋庸置疑,我们党始终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华,进而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前进发展。

从党的先进属性看,我们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具有高度的文化创造性。“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

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中华大地,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对待中国历史文化,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民惟邦本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格物致知到实事求是,从自强不息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天人合一、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到倡导和平共处、“一带一路”倡议,从天下大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的基因,实现中华文明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跨越,使中华文化再次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从人类文明发展看,我们党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者具有高度的文化主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伟大政党,始终致力于为全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坚定不移把崇高理想付诸实践,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新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主动担当,能够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坚守了中华文化的根和魂,巩固了中华文化主体性,赋予中华文化新的生命力,铸就了中华文化新辉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从文化迷茫沉沦到文化自信自强,这既是国家整体实力增强的过程,也是中华文化重塑建构的过程,更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的过程。

(作者:武军威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