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万亿级规模突破路径研究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5-05-16 09:10

河南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重要的生产和推广地区,发展水平较高,2023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31.3万辆,在此基础上河南省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持续出台各类鼓励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推广的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打造的七大产业集群之一,省委、省政府出台《河南省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重点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总体思路和主攻方向,向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达地区迈进,2024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7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00%,创历史新高,实现飞速发展,2025年一季度河南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16.76万辆,首次进入全国省级行政区前十。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带动汽车、新能源、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健康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河南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对完善的地区,势必要紧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良好的大趋势,把握产业发展的绝佳时机,做大做强产业,力争将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万亿级”产值规模。

一、“头雁效应”激活产业生态,以龙头企业拉动产业快速发展

2023年之前河南新能源汽车产量长期徘徊在10万辆左右,在全国省级行政区排名靠后,其中近一半为新能源客车、清扫车、渣土车、货车等商用车,本土乘用车产量占比不高,仅有海马、奇瑞、上汽等企业,同时产能一直停滞不前,提升受限,针对这一现状,省委、省政府积极引入省外头部企业,2023年4月6日比亚迪郑州工厂在郑州航空港兴港新能源产业园正式投产,是比亚迪目前占地面积最大、规划产能最高的超级工厂,同时也是河南省内最大的整车工厂,2024年比亚迪郑州工厂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54.5万辆,实现总产值862.8亿元,已成为河南汽车产业乃至整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比亚迪郑州工厂的到来不仅为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领军企业,同时极大地促进了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整体发展,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备,拥有焦作多氟多、新乡豫北转向、许昌许继电气等业界领先的零部件供应商,郑州是全国陆路交通枢纽,交通发达,特别是高速公路网极其发达,可以实现许昌、开封、焦作、新乡等周边城市一小时内直达,郑州工厂投产后,多氟多、豫北转向、许继电气等企业的订单量大增,运输效率显著提升,同时物流成本大幅度下降,企业营业收入大增,比亚迪郑州工厂带动了产业上中下游的共同发展,真正实现了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共赢。

除比亚迪外,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企业同样布局河南,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早在2022年9月就成立了中州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随即开工建设,是目前河南省内最大的动力电池工厂。此外上汽、奇瑞等省外企业在河南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也开始投产,多家省外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的到来不仅提升了产值、促进了就业,还极大地推动了河南本土企业的发展,同时进一步扩充了龙头企业的产能,提升了营业收入,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

二、“隐形冠军”集群崛起:细分领域领军企业构筑产业新生态

河南虽然缺乏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企业,但拥有细分领域的多家领军企业,其中宇通客车作为本土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客车销量连续多年稳居国内第一,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客车企业;多氟多以新材料为主营业务,其生产的六氟磷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是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材料,是全球第二大六氟磷酸锂生产商;许继电气近年来充分利用自身在高压直流输电领域的优势,积极投身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研发和生产,在国网直流充电桩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从整体技术到产业化规模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豫北转向专注于为整车制造商提供转向及传动系统,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转向行业前列。

除上述几家已经深耕多年的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近年来河南还涌现出一批新企业,这些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产业的新兴独角兽,其中巩义市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专注于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已成为国内动力电池气凝胶的最大供应商,是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兴领军企业。

三、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高端人才需求旺盛,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需要健全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

首先,河南拥有中央驻豫的多家顶尖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七研究所、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和郑州机械研究所的研究领域涉及新能源汽车,已牵头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项目,并在电动汽车、物联网、自动驾驶等方向取得丰硕成果,推动产业整体发展。

其次,河南有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有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专业,并成立相关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和产业方面的研究,其中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院校的相关研究水平处于国内中上游,学校还积极与比亚迪、宇通、多氟多、许继电气、豫北转向等在豫新能源汽车企业保持合作。

第三,省内外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已在河南建立研究机构,上汽、奇瑞等省外大型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已经在河南建立研发中心,其中上汽集团已经在郑州建立了完整的研发中心,此外宁德时代、比亚迪在河南的研发中心也在积极筹备和建设中,河南省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正逐步完善和建立起来。

四、从材料到云端: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生态的数字化转型

汽车是重要的工业产品,汽车产业除本身的机械制造之外,还涉及原材料、化工、冶金、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覆盖了上中下游的多个相关产业,河南虽然新能源汽车产量不高,但拥有相对完备的产业链,既有多氟多、泛锐熠辉等原材料企业,又有宇通、豫北转向等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还有许继电气等相关配套设施企业,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在汽车领域应用愈加广泛,新能源汽车开始大规模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河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缺乏本土大型企业,近年来相关部门持续加大力度引入相关领域企业,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河南,2017年2月河南省政府批复龙子湖智慧岛建设总体方案,作为河南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先导区和核心区,龙子湖智慧岛目前已引入200多家省外大数据企业,入驻资金近万亿元,企业数量和资金总量已经初具规模,接下来还需提高质量,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大数据企业,并加强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合作,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五、从单点突破到带状发展:打造新能源汽车跨区域协同发展经济带

除了河南,同属黄河流域的陕西和山东两省近年来同样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并取得优异成效:陕西是比亚迪汽车业务的发源地,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成果显著,2024年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75.4万辆,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最前列;山东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较好地区,2024年山东新能源汽车产量近70万辆,已经初步形成了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到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

河南、陕西和山东三省近年来都在积极引进省外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在西安、郑州和济南三市都已建立工厂并投产,其中西安是比亚迪仅有的两大研发基地之一,郑州工厂是比亚迪全球最大规模的全产业链工厂,三大工厂生产车型涵盖了比亚迪高中低端车型,河南、陕西和山东三省相邻,产业结构类似,文化习俗相近,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比亚迪已经形成了陕豫鲁三省的研发生产网络,进而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支点,形成陕豫鲁新能源汽车产业经济带,最终促进黄河流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作者:袁博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