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译中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
中原文化是中原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交融发展所诞生的一种文化,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渐向外辐射至全国乃至海外地区。中原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渥的历史人文条件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河南省作为中原文化的核心地区,其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以张仲景为核心的中医文化;以张衡为核心的自然科学文明;以姜子牙、韩非、吕不韦为代表的军事与哲学文化等。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中原文化的外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原文化外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体现其丰富性和精确性,并优化表达方式,是翻译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现有研究和实践案例,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应对这些挑战:
寻觅共通符号,讲好中原英雄故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因此外译中原文化的首要任务是“译什么”的问题。故事,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也是一种经典的文化传播媒介。在文化外译过程中要更多考虑到受众层面,即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古今中外,英雄始终是经久不衰的主题。古代中原有“天地须臾功已成,大禹治水九州安”的大禹,有“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的张仲景。在西方,从古希腊神话诸神到中世纪骑士精神,人民大众对英雄的向往和崇敬几乎流淌在每一个民族的血液之中。在东西方文化中,对于神明的尊崇是我们共通的文化元素,因此在选择英雄故事的时候,应优先考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之后再逐步从“一个人”扩展到“一群人”。据此,英雄故事不只是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象征,亦是在国际社会展现中国可信、可爱、可敬形象的一种途径。因此,选择翻译的文本类别是做好外译工作的基础,要确保译本是受众爱看的、能够产生共鸣的好故事。借英雄主义的色彩讲好中原英雄故事是中原文化外译的一种重要方法。
译出文化华彩,巧用“归化”策略增辉。任文教授在人民网上发表《不断加强中译外能力建设(观点)》一文,就怎么译的问题表示:“在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尚存较大‘认知差’的时候,归化应成为培养读者阅读兴趣的主要策略。在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政治立场不被曲解的前提下,采用目的语读者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不失为有效的选择。”从保留地域文化特色方面来看,要译出“色”,即地方特色。立足于中原文化的地域特色,方言作为一种地理特色和文化象征应以“源语(汉语拼音)+注释”的方式译出,此策略在增加语言趣味性的同时,也保留了中原文化的语言特色。当然,此策略并不适用于大篇幅呈现,而更多体现在较短的对话语句、词汇或短语上。然而,中原文化外译最重要的是传得出去的同时,让异国读者看得进去,即译得出色。在运用“归化”策略的同时,要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目的语的文化取向。在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政治立场不被曲解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源语文化形象或适当使用目标语文化形象,以提高译本在目标语国家读者中的可接受度和传播度。
开拓多元路径,拓宽国际传播渠道。从传统的纸质媒介来看,外译的形式创新主要体现在受众人群上,例如面对儿童,可采取绘本的形式;面对新时代受众,可采用简单有趣的推文形式等。随着互联网和社会媒介的发展,文化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使国际传播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因此,中原文化的外译也不应只停留在纸面上、字面上,也要同官方媒体积极合作,借助TikTok、Facebook等国际化传播平台,构建主体多元、渠道创新、网络健全的文化传播渠道。短视频以其泛娱乐化、传播速度快、低门槛、低准入的特点,成为传播中原文化的一种途径。以TikTok为例,在精心选材、精准翻译文化特色的情况下,借助大数据,对播放量和评论信息做系统的数据分析,以找到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元素,顺应流量趋势,灵活利用流量的数据分析,创新传播素材,以观者的兴趣点为基础,整合素材资源,采用软植入方式潜移默化地传播中原文化。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中原文化的外译变得愈发重要,但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着文化丰富性、精确性和表达方式等挑战。我们要讲好中原英雄故事,将英雄主义融入中原文化的外译,以引起国际读者的共鸣。也要合理运用“归化”策略,使译本成为受众爱看的、能够产生共鸣的好故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地方特色和方言也要得到合适的处理,以保留中原文化的语言特色。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紧追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积极创新传播形式,善于借助国际化传播平台,采用短视频等形式,以更多元、创新的方式传播中原文化,让中原璀璨的文化瑰宝在异域焕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光芒!
【作者:郭亭亭,曹静怡 单位: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文系2021年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项目(MTIJZW202138)阶段性成果;202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数智赋能新文科‘一核五维’卓越知识产权外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