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2025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河南作为经济大省,要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我省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发展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多次就“三农”工作作出重要讲话,叮嘱河南要认清自己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优势,自觉扛牢扛稳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筑牢中原粮仓,打造国家粮食安全稳压器,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以城乡融合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路径。城市和乡村作为彼此独立的两大区域具有显著的要素差异性和互补性,只有充分发挥城乡各自的比较优势,通过城乡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将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效率。第一,因地制宜开发和保护好乡村资源。充分认识我省乡村资源禀赋差异性,准确把握乡村与城市的关系,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深入挖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禀赋优势,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差异化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生态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规范发展乡村民宿、乡村研学、休闲露营等新业态。第二,推进城乡优势互补和产业链协同。引导城乡形成功能互补的产业链与价值链。围绕各地资源禀赋与发展特征差异,明确村庄发展定位。引导农业向规模化、深加工、品牌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降低农业风险。第三,健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建立适应城乡产业分布规律、新产业新业态特点的政府引导和管理机制,推进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农业产业园、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规范发展。
二、以城乡融合发展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乡村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一直单向流向城市,长期处于‘失血’‘贫血’状态,振兴就是一句空话”。城乡融合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加快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特别是推动城市人才回流乡村、支持乡村发展。第一,健全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推进城乡居民双向流动。城乡融合发展要求破除城乡户籍制度限制,落实以常住人口居住证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依据的政策要求,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转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提高农业生产率创造条件。第二,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一方面,要加强农业人才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精于农业生产、乡村建设、乡村服务的乡村本土人才,另一方面要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加大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入乡创业支持力度,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贷款担保及贴息等扶持政策。推进“乡贤助乡兴乡”,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扶持力度。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城乡融合发展。
三、以城乡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保护乡村文化是实现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保护好源自农村的文化遗产,让城乡文明交相呼应、融合互鉴,不能让农村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路径。第一,城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借助城市的文化机构和媒体推广宣传乡村传统文化,通过举办乡村文化节、民俗展演、讲座、传统手工艺展览、非遗宣传等活动,让城乡居民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让乡村传统文化在乡村内部得到保护传承的同时在全社会层面得到传播和发展。第二,城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乡村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将城市文化中的现代设计理念、科技手段、艺术创作方法等应用到乡村文化创新中,为乡村传统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供丰富的灵感与参考,提升乡村文化的市场竞争力和文化价值。第三,城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乡村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乡村的传统文化与城市的现代文化相结合,将乡村文化发展与经济活动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全域旅游、文化体验等产业,能够使乡村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在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同时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以城乡融合发展助推乡村生态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核心路径。乡村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最为集中的领域,乡村生态振兴关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显著的外部性。要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不能单纯考虑乡村内部的生态资源情况,应该将城市和乡村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整合城乡资源,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更好实现乡村生态文明价值,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第一,城乡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通过城乡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实施城乡一体的环境监测和管控体系,加强对污染源的管治,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能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系统的整体恢复和修复。第二,城乡融合发展能够提升乡村生态环境的质量。城乡融合发展将增强乡村居民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形成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的内生动力。第三,城乡融合发展能够推动乡村生态价值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要求明确乡村的生态资源价值和经济属性,通过实施生态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产权主体、划清产权界限,盘活生态资源;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生态产品价格体系、生态产品交易体系,有序推进生态、文化资源的市场化,提高各类资源要素的经济效益,凸显农村价值的同时也能够推进实现共同富裕。例如,浙江衢州开展“两山银行”试点,对区域内自然生态资源进行清查、定价、确权,将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进行整合并实现其资产化,提升了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
五、城乡融合发展助推乡村组织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河南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量都比较大,社会问题复杂多样,必须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路径。城乡融合通过城乡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加快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增强乡村基层治理能力。第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城乡融合将推动城市党组织与乡村党组织的联系互动,有利于优化乡村治理结构,让乡村党组织能够快速学习到城市社区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乡村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和党建工作水平,增强乡村党组织的领导力和凝聚力。第二,增强乡村基层治理能力。城乡融合发展将通过结对帮扶、人才交流等形式助力乡村组织振兴。通过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为乡村带去先进的治理方式,如建立数字化治理平台,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米”,提升基层治理效率。第三,促进乡村社会组织的发展。乡村治理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乡村本土的各类社会组织,提高乡村社会组织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结语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从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作者:毛亚男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