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视角深刻理解思想建党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5-07-08 09:08

摘要:思想建党源自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学习文化的血脉传承,服务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思想建党;视角;理解

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于增强党的学习本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思想建党源自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学习文化的血脉传承,服务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需求。

一、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的科学指引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高度重视科学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作用,重视理论建构、理论教育和理论创新。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恩格斯也强调:“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学习向来是要求掌握理论学习的精髓,强调对理论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学习,反对把理论书斋化、学究化,强调根据实践和具体条件的变化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理论。针对一些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人团体在学习理论时出现的教条化错误,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强调理论学习要和工人运动实践结合起来,多次强调他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列宁在总结和分析俄国工人运动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一方面,强调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另一方面,列宁提出重视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对待理论,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应用理论,强调要根据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际来科学对待理论的应用,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它的精髓、它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具体的学习方法中,列宁强调科学有效的灌输是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好的效果的重要保障。

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注重从思想上建党的思想,既一以贯之地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又与时俱进地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理论向纵深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有机结合的思想建党经验做法。

二、文化之根:中华优秀传统学习文化的血脉传承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崇学重教的学习教育传统,有着深沉而厚重的学习氛围,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气派的学习思想,这些学习思想中蕴涵的合理内核与思想精华,对于思想建党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价值体悟方面,学习被赋予了改变个人命运、提升个人品行、促进文明传承等多维度的价值意义。在改变个人命运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通过学习,可以逐渐改变一个人的习性、心境、禀赋、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认为通过不断的学习不仅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更能创造未来,创造美好生活。荀子在《劝学》中一开始就指出:“学不可以已。”《礼记·学记》中指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大学》更是从个人、社会、国家的关系上对学习的价值进行了家国同构式的经典概括,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实现这三大目标,提出了“八目”的要求,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纲八目”既有学习目的和价值,又有学习路径和步骤,既树立止于至善的学习目标,又从格物开始做起,把学习目标和路径结合了起来。

在学习态度要求方面,强调学习首先要有诚实的态度,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无论是对待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还是实践经验的获取,都是如此,反对弄虚作假、滥竽充数。除了要有诚实的学习态度,向别人虚心求教的学习心态也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孔子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可以让自己成长和进步,不仅要向那些学识渊博之人学习求教,还要向那些学问、地位不如自己之人学习。在这样的学习风气和态度的熏陶下,中国人认为互相学习切磋可以共同进步。除了人与人之间要始终秉承谦虚的学习态度、虚心求教之外,主张国与国之间也要互相学习彼此优点和长处,要有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和博采众长的非凡气度,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

在学习方法总结方面,形成了循序渐进、温故知新、知行合一等一整套学习方法,认为学习是一个有着自身内在规律的学习活动,有着一定的进度步骤和逻辑顺次,反对揠苗助长式的速成式学习。老子提出:“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孔子提出了一以贯之的思想,认为学习要遵循一定的逻辑理路,不能超越阶段、逾越过程和背离时序。《礼记·学记》在总结学习方法的时候,提出了“不凌节而施谓之孙”的思想,强调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主张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逐步推进,不可拔苗助长。中国古人强调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主张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荀子认为只有把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应用之中才是达到了学习目的,提出“学至于行而止矣”。墨子把应用于实践作为学习的根本,指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学习风气、学习境界、学习进阶、学习动力、学习方法等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学习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思想建党提供丰厚的文化营养。

三、现实之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需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还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需要我们党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定力,这种学习能力和定力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还包括哲学高度和战略层面的,不仅是某一领域和专业的具体的分与专的学习,更多的是不同领域和专业的综合的统与合的学习,需要党员干部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高超的学习本领、科学的学习方法,而无论哪一种能力、本领、方法,都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通过思想建党适应形势要求,依靠学习走向复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由于经济结构的多样性,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发生深刻变化,人们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因此,面对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面对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迫切需要提升学习本领应对风险挑战,没有科学理论的武装,学习就会迷失方向、缺乏持久动力,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通过全党范围内组织化的理论学习、理论武装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科学技术为指引的生产力水平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和进步,生成式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新科技、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知识的更新速度超乎想象。当前各种科技、知识、思想、流派、思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和发展,学习革命在全球方兴未艾,学习能力和水平已越来越成为大国博弈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如果不善于加强理论武装,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此外,人类社会创造的科学知识体系如此丰富而庞大却仍然无法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贫富差距、难民危机、战争阴云等现实问题。随着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于其私人资本利益的考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人才争夺和和平演变,坚持思想建党,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是我们有效应对当前风云激荡的国际形势的客观需要,是从容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要求。

中国共产党自觉从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和全局视野来推动思想建党,进一步明确了思想建党的现实要求,让广大党员在“两个大局”互相交织的时空场域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于思想建党的形势任务、目标要求的认识,提升了思想觉悟,也增强了理论学习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作者:马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2023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项目编号:2023ZSZ049)、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4XJGXM051)阶段性成果】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