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服务中小企业的经验做法及对河南的启示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5-07-09 09:37

中小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保持长期稳定和繁荣的重要支撑。面对新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和全球经济变局,如何帮助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香港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拥有了超过36万家中小企业,约占香港企业总数98%,就业人数约占私营机构就业人数45%,整体盈利率近15%,在促进香港经济增长、稳定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成为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总结梳理香港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做法及经验,对于推动河南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创新创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香港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举措

(一)打造“四合一”专属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香港在实施“精明规管计划”基础上,整合了原有隶属不同部门的“中小企业支援与咨询中心”“中小企服务中心”“中小企一站通”“TecONE”四个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设立“四合一”统一专属服务平台“中小企连线”,从企业准备期的创业培训、开办注册,到初创期的生产、销售、运营,再到发展期的市场拓展等,为中小企业提供保姆式综合服务。依托“中小企连线”平台,企业可以获取最新最全的政府资助、信贷政策,创业及经营各类业务所需的营业牌照或许可证资料,以及资讯科技、数字转型、技术解决方案等非财务支援服务。平台设有多个电子商业资料库,定期发布各类会议、展览、研讨会、培训课程等活动讯息,同时设立“问问专家”栏目免费为企业提供政府资助、融资信贷、企业创办、创新试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指导和帮助企业匹配最合适的资源和商业机会。

(二)构建“1+2+N”资助体系,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资金难题

香港特区政府联合多家银行、商会及其他社会组织力量,构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1+2+N”资助体系。“1”是“中小企业信贷保证计划”,截至2024年3月,香港特区政府累计为2.9万多项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贷担保,支持中小企业获得约484.5亿港币的贷款。“2”是推出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基金、BUD专项基金两大专项发展基金,“N”是推出科技券计划、数码港投资创业基金、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等近70个一揽子资助计划,资助范围涵盖从初创、研发、生产到市场推广等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涉及农林渔业、建造业、交通物流、电影旅游等20多个行业,金额从10万元到3000万元港币不等。香港还建立一对一协助中小企业配对合适资助计划的“中小企资援组”和一站式服务平台“资助易(BEE)”,同时,成立中小企融资专责小组,构建银行业中小企贷款协调机制,针对中小企业提前还款、信贷额度调整、信贷产品申请周期、利息及费用减免等推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9条”,仅2023年在该协调机制作用下共批出超过11万笔中小企业客户贷款,涉及授信总额超过4500亿港元。

(三)实施“T-box”专项计划,助力中小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为助力中小企业加速转型升级,香港推出“T-box升级转型计划”,构建“345”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服务模式。“3”即以3个月为一个周期,免费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目标;“4”即平台、热线、专员、团队四项“标配”服务,建立统一服务平台和热线,为每个企业设置专员和专属团队,从企业诊断、商务咨询、专业培训、政府资助到运营支持等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5”即聚焦品牌升级、数字化转型、生产及供应链方案、市场开拓、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转型任务提供菜单式、精准化、专业化服务。为推动计划落地见效,香港组建包含政府部门、驻港领事代表会、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商会等65个组织机构在内的免费顾问团队,依托“中小企在线”平台定期举办各类工作坊和研讨会,每年推出约3000份免费专题资讯,联合全球50个区域办事处协同助力中小企业开拓海内外市场,并拓展实施了“T-box数码转型系列”“GoBYL计划”“GoGBA湾区经贸通”“ESG支援项目”等项目,全力帮助中小企业把握发展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运营效率。

(四)完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针对处于创业期的中小企业,香港设立一站式交流平台“知创空间”,联合超过170家商会及工商机构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活动,为中小企业及创客提供新科技应用、行业痛点、创新点子及成功企业个案分享,并利用平台形成的商业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制造商支持、行业顾问及政府资助资讯,帮助其打造市场化初创专案,加快创新创业进程。针对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检验检测需求,香港引入先进设备,建立全港最大的10.5米电波暗室等“香港实验所认可计划(HOKLAS)”认可的实验室及设施,为中小企业提供中药样本测试、电子及电气、绿色材料开发与塑胶工业、功能材料及涂层分析、食品等9大类测试及标准服务,助力中小企业生产安全可靠、达到行业标准的产品和服务。香港还实施优惠的租赁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直播工作室、会议厅、演讲厅、培训教室等基本的场地和设施,帮助中小企业减轻硬件基础设施投入负担。

二、香港服务中小企业的经验举措对河南的启示

(一)加强服务平台系统集成,提升服务中小企业效能

借鉴香港打造四合一专属服务平台——“中小企业连线”的模式,依托河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系统集成改革,探索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一站式集成”服务模式,持续提升服务中小企业效能。加强各部门涉及中小企业服务资源的整合,推动各类资源在河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系统集成,将以往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单打独斗的单一化、碎片化工作模式,转变为贯穿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化、集成化、系统化、差异化的精准服务。积极整合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专业机构、高等院校等资源,通过“中小企业接诊大厅”“中小企业会诊室”“中小企业专家工作站”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项目对接、政策咨询、投诉受理等“一站式”服务。以为市场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主线,从中小企业开办、融资服务、创新推动、人才培养、市场拓展、品牌升级等问题入手,丰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场景应用。

(二)优化融资服务,破解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

效仿香港“1+2+N”资助体系,财政和金融联合发力,打造全流程融资综合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便捷的融资渠道、更宽松的融资环境。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增信支持。构建常态化、便捷化、网络化银企对接机制,建立健全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知识产权交易评估等机制,有效发挥金融管理机构沟通协调作用,提升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丰富适应广大中小企业需求的专属金融产品,不断提升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强度、覆盖面和适配性。针对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一对一”服务,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帮助企业制定融资方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发挥好省、市、县(区)各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作用,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三)开展中小企业成长行动计划,助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学习香港“T-box升级转型计划”和“345”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服务模式经验,围绕中小企业开办、发展、壮大等环节,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耦合互动,畅通中小企业成长通道。调整和优化中小企业服务资源配置,健全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核心,以行业协会(商会)和专业服务机构等为依托,各层级服务机构纵向贯通、各类服务机构横向协同、各类服务资源开放共享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实施好《河南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暂行)》,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发挥好“7+28+N”产业链群的带动作用,强化“链”上资源共生,打造数据支撑、网络共享、智能协作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不同企业、不同机构之间的跨界合作,形成支撑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合力。

(四)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贯彻落实国家支持创新产业发展的各种减税降费政策,对符合河南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中小企业制定减免政策。强化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类基础设施支持,通过建设众创空间、标准化厂房、购买通用设备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发展。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升级、装备更新和产品迭代,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强化省实验室体系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与支持,开展创业指导和产业、项目、人才、资本、平台对接等配套服务,打造全要素创新创业生态圈,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对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稳预期、强信心,在全社会营造尊商重商的良好氛围,为中小企业在中原大地上稳健扎根、茁壮成长提供更优营商环境。

(作者:郭志远、易雪琴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