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对策研究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5-07-11 11:35

高端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的关键力量。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在调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时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聚焦“高精尖缺特”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今年上半年以来,课题组就我省如何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问题,深入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等地,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打造河南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实践探索

一是在“引”才方面,越来越注重高端引领、精准引进。持续推动领军人才集聚行动、“顶尖人才”突破行动等八项“专项行动”,持续开展“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等人才活动,采取量身定做、针对性邀约等方式,广泛集聚吸引一批能引领、可带动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科技高端人才。目前在豫两院院士46人,比2020年将近翻了一番。

二是在“育”才方面,更加注重高端培养、梯队建设。借助“中原英才计划”持续推进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深入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和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大力遴选培育“中原技能领军人才”。建立优秀青年人才职称评审专用通道,持续加大青年人才培育力度。

三是在“用”才方面,更加注重放权赋能、激发活力。大力推动“激励”+“放权”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的科研自主权,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实行重大科研课题“揭榜挂帅”,探索实施经费“包干制”,推进人才评价“破四唯”治理和人才计划优化整合,围绕“六个自主”为省属事业单位充分授权,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实现了最大限度发挥。  

四是在“服”才方面,更加注重完善体系、务实有效。河南在省、市政务服务大厅先后设立人才服务窗口。开展“一站式”服务,丰富“豫事办”App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河南政务服务网功能,构建功能完善、资源集约的人才服务机构,提高人才服务事项的办事效率;同时搭建了由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人才服务联盟,为高端人才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河南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端人才引领作用认识不足,引进渠道狭窄

一是在高端人才引进上还未形成共识。调研发现,部分领导干部认为我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政紧张,加之高端平台建设不足,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是图虚名而花大价钱搞的人才“面子工程”,最终将导致财政负担过重,效用不明显。有人甚至认为会出现因过度重视外来的“高大上”人才而忽视了本土人才,致使本土人才因待遇不公而流失的情况。

二是高端人才引进的渠道和主体单一。目前我省高端科技人才引进主要是依靠政府部门,市场化配置较低。人才引进仍是通过官方网站发布信息、招才引智大会、乡情联谊、校友联络等方式,市场化猎头式的引才还相对较少,市场化、专业化引才手段不足。

(二)人才效能发挥不够充分,人才评价机制有待优化

一是部分用人单位在引进和选拔人才时投入很多资源,但后续管理和使用不到位,人才作用无法充分发挥。调研数据显示,56%的引进人才反映“入职后发展路径模糊”,人才被“政策性淘汰”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单位把人才引进作为“形象工程”,对新引进的人才提供优厚待遇,忽略了存量人才,待遇悬殊致使存量人才流失。

二是部分单位在人才评价、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等方面依然过于强调论文、奖项等显性指标,“一把尺子量到底”,忽视了人才的实际贡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一些投身于产业化项目和成果转化的科技人才很难在评价体系中“对号入座”,创新积极性受到影响。比如,有高校要求晋升教授必须主持过国家级项目,导致应用型人才难以突破职业天花板。

(三)关爱人才不够到位,全域创新大生态亟待优化

一是对人才关心关怀不足。现在一些科研人员面临高压环境,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高发,而多数单位尚未建立心理咨询、压力疏解制度,人才焦虑、倦怠问题得不到及时疏解。一些单位领导受传统文化“重科研轻人文”影响,认为“科研人员应以事业为重”,忽视人才尤其是新入职青年人才情感需求和生活需求。

二是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在调查访谈中,32%的科技人员认为我省“缺少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也有科技人员谈道,不仅仅科研院所还存在行政化的倾向,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还不够浓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创新氛围还未完全形成,表现在有人放弃专业也要在体制内“混”。

三、河南打造高端人才聚集高地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拓宽引才渠道

一是要进一步科学认识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高端引领”是酵母效应,具有示范作用,能一花引来百花开,对于提升我省提高竞争力至关重要,是我省实施创新发展的战略之举。因此,一方面,用人单位要提高站位,对高端人才引进要有通盘考虑、总体设计,不能为引进而引进,要确保真引进、真使用、真实效。另一方面,原则上各单位现有的、同等水平的优秀科技人员所享受的条件,不能低于本单位为引进人才提供的便利条件。同时还要处理好外来的引进人才与本土的现有人才的关系,避免出现“招来女婿,气走儿子”的现象。

二是要进一步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一方面,要依托省外办事机构等建立省外人才招引平台,并通过举办人才论坛、人才政策宣讲会、人才互动会等交流活动以产业、项目引才。同时,要发挥各地各单位引才主体作用,构建“内引外联”聚才模式,拓宽引才渠道。另一方面,发挥人才机构的市场化引才优势作用。要支持有条件的省直辖市建立人才发展集团,推动市场化引才。要建立高端人才举荐制度,鼓励人才中介组织、猎头机构等积极举荐人才。

(二)以用为本,提升“用才”效果

一是要建立用好人才的长效机制。一个单位如果不能用好现有人才,就很难吸引、引进真正顶尖的人才。引进的目的在于发挥其作用,所以对引进的高端人才后续服务不能“降温”,要及时提供精准化支持,充分发挥其学术引领作用,对有职位的高端人才要减少其行政事务的干扰,保证其用于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的时间,推动人才效能的最大发挥。

二是推行精细化人才评价。树牢破“五唯”导向,完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开展同行专家评价,开通优秀人才职称评聘“直通车”,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人才在职称评聘上给予倾斜。加快在我省高校和科研单位设立独立的科技成果转化部门,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纳入科研评价体系。探索引入学术团体、专业机构等第三方评价,加强国际国内同行评价。探索跨学科交叉融合和成果应用综合评价等方式。

(三)加强关爱人才,营造全域创新氛围

一是定期开展人才满意度调研,切实了解人才真实需求,并公开调研结果制定改进计划,让人才看到行动,落实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从住房、入学、就医等“关键小事”破题,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人才获得感;建立健全心理咨询疏导制度,将心理咨询服务纳入事业单位年度预算,设立“心理健康日”,日常化开展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二是营造全域创新氛围,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要借助全媒体矩阵,广泛宣传创新创业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打造“豫见人才、人生出彩”等人才品牌,在河南全省形成爱才尊才护才惜才的浓厚氛围。通过打造引才城市名片,让人才真正落地生根、留下来。

【作者:秦健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 本文系2025年度河南科技智库项目成果(HNKJZK-2025-15A)、2024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42400411027)阶段性成果】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