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一“夏”⑥丨饮中纳凉:古人夏天喝什么消暑?
编者按:近日,河南多地气温突破40℃大关。夏日酷暑,古今皆同,除了热还是热,没有空调的古人怎样度过炎热的夏天?从《楚辞·招魂》中记载的“挫糟冻饮,酹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此”,到《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的杨国忠的子弟在伏天取大块冰使工匠雕琢为冰山,置于宴席间,以至于客人各有寒色……我们可以看到酷暑下古人也有丰富多样的消暑饮品。大河网学术中原邀约专家谈中国古人如何“消暑”,本期推出《饮中纳凉:古人夏天喝什么消暑?》。
在“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的炎炎夏日,没有风扇空调的古人煞费苦心地想出了许多消暑良策。跟今人离不开花样繁多的果汁、奶茶、咖啡一样,古人也有丰富多样的消暑饮品,既注重清凉解暑,又兼具养生功效,上至帝王公侯、文士武官,下至贩夫走卒、市井男女,都能在一杯杯消暑饮品中获得一片清凉。
早在周朝时期,就有“浆人”掌管供应君王的六种饮料,分别是水、浆、醴、凉、医、酏:水即清水,浆指醋水,醴是滤去糟滓的酿造甜酒,凉是以水稀释的酒,医是用粥酿造的醴,酏是一种稀而清的粥。还有“酒人”掌管供应的五齐、三酒,即清浊厚薄不同的八种酒。夏天的时候,这些饮品盛放在冰鉴中供给,或君王赐给臣下。宋玉《楚辞·招魂》中说“挫糟冻饮,酹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此”,便是言盛夏过滤掉酒糟,但取清醇的饮品置于冰上,然后饮之,获得难以形容的清爽口感。《楚辞·大招》中也有“清馨冻饮,不歠役只”的记载,只是当时夏季藏冰不易,冷饮是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特权。《招魂》中还提到了两种饮品——“柘浆”和“瑶浆”,前者指甘蔗榨成的汁,直接饮用或者给肉食调味用,后来又进一步制成固体的庶饧或称石蜜,便类似于现在的蔗糖,化在水中便成糖水可供饮用。瑶浆在饮用时与蜜同食,大概是秦汉时期流行的蜜水的滥觞。
秦汉时期最常见的两类饮品是浆和酒,且从王公贵族走向平民百姓。汉代市肆中出售各种各样的浆和酒,从耳熟能详的“文君当垆”的故事中可知当时酒业的兴盛,而浆的售卖也相类似,有些店的库存量甚至高达“浆千甔”,商家利润堪比“千乘之家”。浆饮的种类多样,有以米谷等粮食发酵制成的酸甜饮料,还有用各种水果制成的果浆,较为常见的有梅浆、柘浆和桃滥水,分别是以梅子、甘蔗和桃子为原料加水做成的饮品。除了市肆中售卖饮品,官宦人家也自制饮品招待宾客,当然最常见的宴客饮品还是各种美酒,《汉书·食货志》记载:“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百礼之会,非酒不行。”酒不仅是日常饮品,更是社交礼仪的重要媒介。另外当时已经出现人工养殖蜜蜂,蜂蜜水制成的蜜浆也较为普遍,《三国志》中记载汉末袁术在战败逃亡途中,时值盛暑,想喝杯蜜浆,却连一点蜂蜜都不可得,叹息良久悲叹呕血而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酿酒工艺更为成熟,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了十余种酒类饮品的制作方法,体现了不同地区和季节的酿酒特点,包括笨曲白醪酒法、蜀人作酴酒法、黍米酎法、粳米法、夏米明酒法和冬米明酒法等等,在选材、发酵时间、温度控制等方面各有不同。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正月初一的习俗:“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可见当时有椒酒、柏酒和屠苏酒,据说都有祛邪、强体的功效。这一时期流行的新饮品,一是茶水,二是各类果麨和水而成的饮品。茶在我国出现得很早,茶圣陆羽的《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据说神农尝百草便发现了茶的用途,周初有蜀人带入中原。东汉时我国云贵川地区喝茶已较为普遍,但茶作为饮品的广泛流行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志·吴志》载:“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以当酒。”韦曜因为得到孙皓的礼遇,可以享受以茶当酒的特权,表明当时贵族宴会中茶作为饮品已较常见。另外晋《中兴书》载,吴兴太守陆纳素来以节俭闻名,将军谢安前来拜访时,陆纳本来只想以茶果相待,侄子担心怠慢了谢安,私下准备了丰厚的宴席。谢安走后,陆纳杖责侄子四十大板,怪其浪费且败坏了节俭的门风。由此可知,当时以茶果相待是朴素的待客之道,饮茶不再是贵族奢侈的宴饮。左思《娇女诗》说:“止为荼菽据,吹吁对鼎铄。”生动地描述出小女急等吃茶的娇憨之态。另一种新流行饮品兑水果麨的记载见于《齐民要术》,其中有杏李、酸枣、柰麨、林檎麨等多种水果果麨的制作方法,如作酸枣麨法:“多收红软者,箔上日曝令干。大釜中煮之,水仅自淹。一沸即漉出,盆研之。生布绞取浓汁,涂盘上或盆中。盛暑,日曝使干,渐以手摩挲,取为末。以方寸匕投一碗水中,酸甜味足,即成好浆。”做成粉末状,方便携带和储存,食用的时候投入碗水中搅拌即可,出门远行也可以与米麨一起拌水食用,既充饥又解渴。
到了唐代,人们的夏季饮品变得丰富多彩,不仅满足了解渴消暑的需求,还承载了养生、社交功能。唐代夏季饮品的特点有三:一是加冰冷饮的流行,二是各类养生药草茶的出现,三是奶制饮品酪浆的普及。唐朝时候储冰和制冰技术有了一定改进,唐代设有专门的官员专门负责皇家用冰,不过这时的冰制品不再是宫廷皇室的特权,达官贵人也有私家藏冰的做法,如《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国忠的子弟在伏天取大块冰使工匠雕琢为冰山,置于宴席间,以至于客人各有寒色。此外,唐代出现了专门从事藏冰售冰的商人,《唐摭言》中记载有“蒯人卖冰于市”,商人通过冬季采冰、夏季销售获利。冰制品已经走向市井民间,市肆中售卖冰制品已较为常见,当然如《云仙杂记》所载“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价格是比较贵的。因为夏季用冰的便利,冷饮就更为流行,唐玄宗颁赐给陈知节饮用的冰屑麻节饮令他体生寒栗,杜甫参加宴饮还看到“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这一时期流行一种叫饮子的保健饮料,大概是用各种草药熬制出来的,根据不同原料制成的颜色香味称为五色饮和五香饮,如玄饮的乌梅浆、黄饮的江桂、沉香饮、甘松香饮等等,具有不同的养生功效。唐代饮子店遍布长安城,现调现煮,杜甫的《寄韦有夏郎中》里就有一句“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此外,唐朝皇室有一定胡人血统,又与草原西域往来频繁,饮食习惯上偏爱各种奶制品,因此用牛羊马等牲畜的乳汁加工制成的酪浆也大受欢迎。
宋代因为市场经济的发达,夏季售卖的饮品种类尤为繁多,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凉水”就有“甘豆汤、椰子酒、豆儿水、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茶水、沈香水、荔枝膏水、苦水、金橘团、雪泡缩脾饮、梅花酒、香薷饮、五苓大顺散、紫苏饮”。西湖老人《繁胜录》列“诸般水名”曰:“漉梨浆、椰子酒、木瓜汁、皂儿水、甘豆糖、菉豆水、参苏饮、缩脾饮、卤梅水、江茶水、五苓散、大顺散、荔枝膏、梅花酒、白水、乳糖真雪、富家散暑药冰水。”种类多不胜数。街市卖冰雪饮品的繁华,如《东京梦华录》所载:“冰雪凉水、荔枝膏,皆用青布伞,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惟旧宋门外两家最盛,悉用银器。”从北宋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也能看到好几处“饮子”店。宋人又称“饮子”为“熟水”,如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里就有“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豆蔻熟水便广为后人熟知。除了豆蔻熟水,紫苏、沉香和麦门冬做的熟水也颇受欢迎,以紫苏熟水为第一,做法是用火隔纸烘焙紫苏叶出香气,再用沸水冲泡而成。
此外还有用水果熬制而成的浓缩果汁饮料,饮用的时候加水稀释,《事林广记》记载了“杨梅渴水、香糖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等诸品渴水,在元代还很流行,又称舍里别、舍里八,是闽浙等地方进贡给朝廷的重要贡品,常以葡萄、木瓜、香橙等物煎造调蜜而成。
古人夏日消暑以凉、酸、甜为最受欢迎的饮品特点,原料上分蜜浆、果汁、乳酪、酒水,形态上又有粉剂、浓缩果汁等的不同,可谓丰富多彩。夏季饮品除了温度的冰凉之外,更注重采用具有益气和神、纳气平喘、温中止呕的各种养生功能的药草解暑,这种适度的清凉使古人在酷暑中寻得一丝恰到好处的慰藉。实际上,古人的夏日饮品除了消暑的需求,更催生了诸多雅事,如六朝时士大夫以带茎荷叶为杯盛酒,以荷茎末端吸饮的碧筒杯,充满了诗意和雅趣,清朝还以此典故制成荷吸杯,如今正在河南博物院展出。
(作者:陈勤娜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