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丨准确把握高校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关键重点
编者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理论专栏,持续刊发专家学者理论文章,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中央八项规定是党中央徙木立信之举,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措施。加强高校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准确把握作风建设的关键重点,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一、熔铸理想信念,以党性淬炼筑牢信仰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深刻揭示了作风与党性的内在联系。作风问题,看似是外在行为表现,实则与内在党性紧密相连,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具象化呈现。开展高校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必须从党性的高度来审视作风问题,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带动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向上向善,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决定人生方向和立场,也决定高校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和作风形象。丧失理想信念,党性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导致“精神缺钙”和“政治变质”。衡量党员干部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关键看能否做到对党忠诚。高校要教育党员干部忠诚于党、忠于党的事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特别是要脚踏实地,从手头的工作做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定不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要深化理论武装。理论上清醒坚定,对党忠诚才能坚定执着。要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高校党员干部的终身必修课,坚持政治学习定位,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淬炼党性、升华境界、涵养正气、指导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刻认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对照检视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强化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三要注重党性锤炼。坚强的党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不是一劳永逸可以保持的,必须在不断抓好党性锤炼中来巩固、来增强。众多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和触目惊心的腐败案例警示我们,如果党员干部不注重在锤炼党性中改造自我、提升自我,思想的“总开关”随之松动,便会在利益诱惑中迷失方向。党员干部都要经常反躬自省地问一问:履职尽责到位了吗?坚持以师生为中心了吗?及时校准偏差,坚决不给不良作风滋生蔓延可乘之机。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思想洗礼、维护组织纯洁、增进政治团结,涵养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走好群众路线,以暖心服务回应师生期盼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要义的精准提炼。密切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不仅是情感问题,更是政治本色问题。高校党员干部应常思“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身体力行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认真检视整改突出问题,认真办好惠民利民实事,让师生看到变化、见到实效,以驰而不息抓作风建设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正能量。
一要真心真情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始终把师生装在心中,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师生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师生的难题。要在与师生的近距离接触中增进感情、倾注真情,聚焦提升教学水平、强化科研创新、助力师生成长发展、优化办学条件等方面列出清单,聚力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和广大师生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师生期盼的事变成我们要干的事,使我们在干的事成为师生积极参与的事,让我们干成的事成为师生受益的事,赢得师生的信任、得到师生的支持,凝心聚力共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要找准找实问题。要深刻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深入基层、深入师生作为一种常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在学校的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改革、管理决策等各方面工作中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搞清楚师生需要什么、反对什么,把发展中的问题找准找实找深,使制定的政策措施符合实际,符合师生的愿望要求。要畅通表达意见的渠道,鼓励师生表达想法感受,将师生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积极营造“讲真话、道实情、谈问题”的浓厚氛围。
三要深入纠治“四风”。“四风”是作风问题的集中表现形式,是损坏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要紧盯“四风”新形式新动向,深入查找深层次原因,在理想信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诚心接受师生监督,让优良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和良好习惯。要持续改进文风,倡导短、实、新的文风,确保文件、讲话和文章简短精练、言之有物、富有新意,阐述的对策具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持续开展“弘扬榜样力量”活动,聚焦教书育人一线,把更多镜头对准师生,深刻呈现先进典型真实形象,让身边榜样可亲、可敬、可学,在高校营造见贤思齐、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精简会议数量、控制会议规模,加强工作督导,确保会议务实高效,让干部把更多精力放在落实会议要求上。要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全面梳理工作流程体系,简化办事环节,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效能,让师生办事更方便、更快捷。
三、提振精神状态,以实干实绩展现担当作为
作风建设效果好不好、成果显著不显著,既要看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又要看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干事创业,是干部的职责所在。建设高水平大学,迫切需要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面对千头万绪的任务、千钧重负的责任,就要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的“头雁效应”,团结带领师生员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扎实的作风,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
一要勇立潮头敢担当。担当作为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政治品格。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高校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唯有勇担使命、砥砺前行,拿出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超常规的干劲,才能在百舸争流中抢占先机,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高校党员干部要以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自觉扛起发展责任,经常想一想能为学校干什么、能为师生做什么,能在学校留下什么,着力在干事业、促发展上创一流。要坚持守正创新,密切关注教育领域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敏锐捕捉新机遇,立足教育强国建设之需,找准发展之要,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完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用新理念激发新思路,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机制激发新活力。
二要务实进取抓落实。在谋划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综合改革、提升办学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必须以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抓好落实。当前,部分干部的能力作风与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躬身力行、真抓实干的落实环节仍需要进一步提升。要践行钉钉子精神,进一步强化迎难而上的勇气、攻坚克难的意志,全面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抓住机遇、主动出击,任务一布置、立马抓落实,工作一部署、立马去推动。同时,把“减负、容错”机制落实到位,为实干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让干部有时间干实事、有意愿解难事,用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的实际成果展现赶超跨越的信心决心。
三要学思践悟强本领。高校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担当魄力,更要具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专业能力。应当看到,面对新一轮科技浪潮、教育强国战略、行业和区域重大需求、创一流的艰巨任务,部分干部仍存在思维固化、眼界不宽、知识更新滞后等问题,与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要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强化理论武装,从《论教育》等权威著作中汲取思想智慧,从教育领域政策文件中把握发展方向。要推动干部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在攻坚克难中锤炼本领,真正培养出“善作善成”的能力。通过系统化培养,使领导干部成为办学治校、应对风险挑战的行家里手,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能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作者:裴建伟 段志强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