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在当今时代,数据要素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已经成为驱动企业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河南省作为经济大省,拥有丰富的产业场景与庞大的人口基数,具备得天独厚的数据资源禀赋。然而,当前河南数据要素市场仍处于培育期,生态系统尚未健全,企业创新动能未能充分释放。如何突破瓶颈、构建健康有序的数据要素市场,已成为河南培育新质生产力、助推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数据要素成为驱动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
数据要素对于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创新、技术与工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企业通过收集和分析海量用户数据,能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把握市场趋势,为产品开发与优化提供精准方向。同时,企业还可利用数据进行个性化定制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其次,通过对生产、运营等环节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企业能发现潜在问题与优化空间。在技术研发方面,通过分析市场需求数据、技术发展趋势数据等,企业可精准确定研发方向,避免盲目投入,提高研发成功率。在工艺改进上,通过实时监测生产数据,及时调整工艺参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使企业在技术工艺上保持竞争优势。此外,数据要素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如数据服务模式和服务型制造模式。企业可将自身积累的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形成有价值的数据产品,向其他企业或个人提供数据服务,还可利用数据要素进行跨界融合,拓展业务范围,创造新的盈利点。
当数据要素深度融入企业创新体系时,它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创新逻辑的重构:从封闭式研发转向开源式共创、从线性流程转向动态迭代、从经验决策转向算法决策。
二、河南省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现状
河南省正逐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在政策方面,出台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和《河南省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了指导。在技术上,郑州数据交易中心等平台的建设也取得进展。但整体而言,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数据要素生态系统尚未成熟。河南省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数据要素市场呈现“三多三少”的结构性矛盾,即原始数据多而高质量数据集少、通用数据多而行业专用数据少、碎片化数据多而融合性数据少。二是数据产权界定模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制度体系不完善,制约了数据要素的流通。三是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等方面的人才匮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四是数商生态系统仍不够完善,制约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
数据要素市场的不完善对我省企业创新发展形成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三多三少”的结构性矛盾导致数据价值低、产业适配难、使用成本高,限制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创新数据的获取和利用。其次,数据流通不畅阻碍企业间协同创新。上下游企业无法及时获取数据,难以实现精准对接和协同创新;跨行业企业合作时,数据流通的阻碍更加明显,企业无法基于跨界数据进行联合研发和创新,协同创新的潜力无法被充分挖掘。此外,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是企业参与数据共享的一大顾虑,限制了数据要素价值的发挥,影响了企业间的合作创新。
三、针对河南省数据要素市场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法律法规
加快制定数据要素市场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明确数据产权归属,细化数据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环节的具体规则。试点 “数据资产凭证”登记制度,出台数据资产入表、收益分配实施细则。及时修订完善与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相关法规,明确对数据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与制度基础。制定《河南省数据要素市场伦理治理指南》,明确数据使用中的伦理规范和责任边界,建立健全数据监督机制,对企业的数据使用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将企业数据社会责任纳入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二)强化数据供给侧改革
构建产业级数据精炼体系,推行数据质量认证机制,解决“高质量数据集少”的问题。整合政务、行业、科研数据资源,针对河南优势产业建设数据处理中心。通过统一清洗、标注、脱敏,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直接调用的高质量数据集,降低中小企业获取和使用数据的门槛与成本。打造垂直产业数据枢纽,破解“行业专用数据少”的问题。由龙头企业牵头建设行业数据空间,依托郑州数据交易所上线 “中原数据元件超市”,提供即插即用的行业专用数据模块。创新跨域融合基础设施,解决“融合性数据少”的问题。打通省一体化政务平台与特色产业数据空间,建设政务—产业数据融合链,在郑州航空港试点跨境数据融合专区,助力外贸企业整合商贸数据。
(三)完善数商生态系统
数据服务商(以下简称“数商”)是以数据作为业务活动主要对象的经济主体。各类数商交互协作所形成的社会技术网络称为数商生态系统。河南省应以 “场景开放为牵引、梯度培育为核心、生态协同为支撑” ,打造立足中原、辐射全国的数商生态。一是精准招引头部数商,实施“场景招标”机制。每年推出重大场景需求项目,以千万级订单吸引头部数商,开辟“数据应用特区”。二是推动阶梯培育计划。针对不同规模企业建立梯度政策包;实施本土数商“种子计划”,构建数据企业培育库,优先支持入库企业。三是推进数商分类认定,促进数商类目的完整性。四要促进生态协同。打造协同合作平台,推动数据服务商形成合力;搭建产业对接枢纽,按 “行业-痛点-方案” 智能匹配企业需求;推行“数据经纪人”制度,为传统企业提供数商选型、合同谈判、业务撮合等全流程服务。通过省内协同、国内联动、国际对接构建跨域协作网络。
(四)加快培育数字人才
目前,河南省的数字人才储备不足,难以满足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需求。专业人才缺口大,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数据要素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以下措施有助于加快培育数字人才:
强化本土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造血机制”。制定河南省数据要素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数据管理、数据治理、数据安全、数据交易等领域专业人才,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和实践基地。推动高校学科改革,支持省内高校设立或优化数据科学与数据治理、数据安全等交叉学科,培养掌握数字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构建职业培训体系,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由政府引导,联合龙头企业、职业院校,建立数据要素人才实训基地和认证体系。针对在职人员、转岗人员开展数据治理工程师、数据安全官、数据经纪人等紧缺岗位的定向、短期、实战化培训项目,快速补充技能型人才。鼓励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提供实习实训岗位。让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营造良好人才生态,增强“留才磁力”。完善职业发展通道,推动在企事业单位设立数据相关岗位序列和晋升路径,建立符合数据要素特点的职称评定标准和薪酬体系,提升职业吸引力。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数据要素市场活跃度,培育更多应用场景和创新型企业,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
【作者:张腾,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2024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数字化转型提升河南省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机理研究》(242400412069)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