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丨深刻把握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要义
编者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理论专栏,持续刊发专家学者理论文章,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的外在体现,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民族复兴伟业的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工程。深刻把握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要义,是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及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遵循,同时也是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关键因素所在。
一、党的作风:党的形象的重要体现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作风与党的形象的关系如同形与影,作风是形象的鲜活载体,形象是作风的集中呈现。党的形象并非抽象概念,而是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具象化而来的。从历史维度看,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史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始终是塑造党的优良形象的关键密码。延安时期,我党形成的“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作风,让“延安作风”成为区别于国民党“西安作风”的鲜明标识,奠定了我党“党和人民一条心”的光辉形象根基。改革开放时期,“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务实作风,充分彰显了党推动发展的坚定决心,成功塑造了敢于革新、勇于革新的形象。进入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涤荡作风积弊,“打虎拍蝇猎狐”彰显纪律刚性,让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形象深入人心。从不同的历史时期看,党的作风建设始终贯穿党的建设的始终,始终引领着党的形象与时俱进。
党的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是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问题,而党性又直接决定着党的形象的纯度。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党的形象就会蒙上远离群众、脱离群众的阴影;当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抬头,党的形象就会沾染萎靡堕落、特权化的尘垢。反之,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能让党的形象始终扎根于人民,始终拥有着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感与认同感。由此,新时代党的形象建设时刻要盯牢作风问题,始终要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每一名党员干部的作风改进,都是对党的形象提升的最亮注脚;每一项作风制度的完善,都是对党的形象的坚强守护。唯有将优良作风内化为党性修养、外化为行动自觉,才能让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民公仆形象底色更加鲜明,才能为推动党的长期执政筑牢坚固的民心根基。
二、以人民为中心:作风建设的根本立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多次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是为了人民,这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作风问题上,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做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才能真正体现好和实现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时代,无论是反对“四风”,还是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了党的作风必须始终体现人民性,这也是党的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只有这样,我们党的远大宏伟目标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前进。在作风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并解决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坚实根基。
三、坚守党性原则: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的作风反映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精神风貌。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基,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有什么样的党性,就有什么样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坚定的党性修养能够促使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展现出良好的作风。坚守党性原则,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工作生活中,党员干部要从加强党性修养入手,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性修养好、党性坚强,遵守党纪就会更加自觉。领导干部要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要把政治修养摆在党性修养的首位,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把学习遵守贯彻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通过开展党内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方式,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以坚强的党性引领优良作风的形成和发展。
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风建设的重要目标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也是作风建设的重要目标。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弘扬务实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始终成为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引擎。在具体工作中,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各种风险挑战和艰巨任务,党员干部必须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掌握斗争技巧,要敢于直面矛盾、较真碰硬,在关键时刻、危急关头豁得出、顶得上、靠得住,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以过硬作风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和成效,以实际行动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特权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腐蚀剂,不仅割裂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且直接侵蚀党和国家的制度根基,是毁堤蚀坝的蝼蚁之穴。”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特权思想的侵蚀,不断清除党内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的滋生,永葆党的肌体健康。此外,在家庭家教家风方面,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督促领导干部从严管好亲属子女。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注重加强廉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管好自己、管好家人亲属、管好身边工作人员,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筑立起铜墙铁壁般的政治保障。
(作者:李超群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