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泡泡玛特看河南探索情绪经济新方向
当泡泡玛特引发跨国抢购热潮,河南潮玩IP正以文化密码叩开情绪经济新大门。其IP创作团队深挖河洛文化底蕴,将龙门石窟飞天造型、唐三彩釉色美学等传统元素进行现代表达,构建起中原文化与全球青年情感共鸣的符号体系。在扩大内需战略背景下,情绪经济正成为提振消费信心、优化供给结构的新增长极;衔接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对文化体验、沉浸式消费等新业态的培育要求,情绪经济正依托文化根基与情感纽带,成长为扩内需的战略支点与文化软实力的创新赛道。对河南而言,发展情绪经济绝非锦上添花,而是落实“两高四着力”的创新点,以独特文化体验赋能区域发展。
一、文化为核,激活情绪经济新动能
立足千年文脉与产业转型交汇点,以情绪经济重构发展逻辑。文化是情感消费的价值原点,技术为文化叙事插上数字翅膀,旨在将情感符号转化为实体体验,服务则编织起与消费者的情感纽带。泡泡玛特的现象级崛起,正是我省以文化赋能情绪经济、用创意IP重构消费逻辑的生动注脚,为中原领跑新赛道提供创新范式。
文化基因转化情感消费势能。构建文化符号与现代情感的价值共鸣场,是文化基因转化情感消费势能的核心路径。河南立足“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踏就是秦砖汉瓦”的厚重底蕴,通过场景化创新实现文化资源的情感解码。泡泡玛特与河南卫视《唐宫夜宴》联名的“舞乐笙平系列”,将唐代乐舞女的丰腴体态转化为潮玩比例,保留“斜红妆”等唐代妆容特征。“考古级还原+潮流化表达” 的双重编码,使Z世代在拆盲盒的惊喜中完成文化认知——该系列上线很快售罄,带动河南博物院唐代陶俑复刻品销量激增,印证传统文化通过情绪载体实现价值跃迁。这种转化不是简单复刻,而是以当代审美重构文化记忆,将黄河文明的集体情感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播、可消费的文化产品。泡泡玛特将地域文化符号植入消费场景,通过IP叙事激发情感认同,正是文化资源向情绪经济转化的关键密码——文化基因越深厚,情感共鸣越持久,经济动能越强劲。
数字载体放大情绪价值辐射。数字技术,是文化情感突破时空桎梏的现代羽翼。泡泡玛特借力数字载体,将中原文明的基因图谱转化为可交互、可裂变的情绪能量场。其与河南博物院共创的“AR唐宫夜宴”应用,以《唐宫夜宴》IP舞者为数字向导。用户扫描实体潮玩,手机屏幕即刻跃出簪花仕女,在书房餐桌间翩然起舞。历史意象穿透次元壁,在现实场景中演绎“霓裳羽衣”的当代叙事,使文化体验从静态收藏升维为动态共生。更富破圈效应的尝试,是与洛阳文旅联动的“云游龙门”VR项目:佩戴头显即可化身唐代工匠,在虚拟石窟前参与“雕刻”奉先寺大佛,指尖触碰的数字化凿痕,将千年前匠人的虔诚转化为此刻的沉浸式共情。数字载体更重塑了文化传播的拓扑结构。当“妇好鸮尊”数字藏品在区块链平台发行,青铜神鸟振翅飞入数字藏家的虚拟展馆;当《风起洛阳》剧集联名潮玩的动态海报在社交平台裂变,十三朝古都的恢宏史诗被解构为千万个情绪切片。每一次指尖轻触的分享,都是中原文化基因在数字神经网络中的一次复制与强化。这种辐射力印证了数字载体的本质——它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情感共振的放大器。当文化符号在比特世界中获得永生,当集体记忆借由数字路径实现“病毒式传播”,黄河文明的情绪价值便冲破地域限制,在虚拟空间凝聚起跨越代际的认同共同体。数字化的浪潮中,河南正以古老基因驾驭新技术,让情绪经济的声浪响彻云霄。
制造升级承载文化情感叙事。制造,是文化符号落地为情感载体的关键一跃。泡泡玛特借力先进制造工艺,使厚重的中原文化基因跃升为可触可感的情感叙事。其“青铜小分队”系列潮玩,将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妇好鸮尊、云纹铜禁的威严纹饰,以精密3D打印与金属烤漆工艺精妙复刻。鸮尊的神秘双目、铜禁的繁复云雷纹,在微缩潮玩上纤毫毕现。年轻玩家指尖摩挲的不再是冰冷历史符号,而是被尖端制造唤醒的、跨越三千年的精神对话。同样,“洛神赋”系列采用多层透明材质叠加工艺,捕捉洛水女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灵韵流转,将曹植笔下不可方物的文学意象凝固为掌中流转的视觉诗篇。制造精度每提升一分,文化情感的穿透力便深一寸。当传统纹样通过高精度模具获得新生,当神话意境借特种材料化为具象,历史便不再是博物馆中的静默陈列,而成为流淌于日常的、可共鸣、可收藏的情感叙事——这正是制造升级赋予情绪经济的深层动能:让文明的血脉,在现代工业美学中澎湃不息。
服务创新构建情感共同体。服务,是情绪经济从交易走向共鸣的桥梁。泡泡玛特以创新服务为经纬,将中原文化基因织入现代社群肌理,构建起超越消费的情感归属地。其郑州旗舰店化身“中原文化会客厅”,专设“考古盲盒”互动区,消费者亲手铲土、刷陶,体验贾湖骨笛、妇好鸮尊等“文物”出土瞬间。这一沉浸式服务设计,将单向购买转化为参与式文化实践,使历史触感在协作探索中升华为集体记忆。线上,“豫游记”小程序以唐宫侍女为虚拟向导,串联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等文化地标,用户收集数字文物碎片解锁专属潮玩——服务场景的虚实交融,让文化认同在游戏化旅程中悄然生长。更深层的连接在于社群运营。泡泡玛特联动河南博物院发起“寻找镇馆之宝守护人”活动,会员通过文化知识问答获取限定徽章。当洛阳玩家与开封藏友互换“云纹铜禁”徽章时,地域文化符号转化为情感连接的信物。该体系织就了一张以文化认同为纽带的现代“差序格局”——消费者因黄河文明的精神共鸣聚为情感共同体,在服务构建的仪式感中完成从个体收藏到文化归属的价值跃迁。这正是服务创新的深层意义:让经济行为成为文化血脉的延续方式。
二、文化疏滞,打通情绪经济梗阻点
在情绪经济点燃中原发展新引擎之际,产业链条脆弱性、要素支撑薄弱性、价值导向偏离性等深层矛盾逐渐显现,成为掣肘产业升级的核心痛点。唯有以文化之钥破发展之困,方能破解情绪经济从流量狂欢到价值长红的转型密码。
产业链条短,价值转化浅。我省情绪经济存在“体验有余、转化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以潮玩产业为例,泡泡玛特郑州基地虽年产量达数千万件,但部分产品过度依赖“稀缺性炒作”,二手市场价格畸高,暴露出成瘾性消费风险。文化IP开发呈现“重形式轻内核”特征,尚未构建起如故宫文创般“文化基因提取-情感共鸣设计-商业价值实现”的完整链条。胖东来现象级的情感服务模式,因过度依赖创始人个人特质与企业治理哲学,始终未能突破单点复制瓶颈,折射出情绪价值向规模效益转化的机制性障碍。
要素支撑弱,标准体系缺。人才与标准“双缺口”制约产业跃迁。情感经济作为交叉领域,急需既懂文化叙事又通消费心理的复合型人才。行业缺乏量化评估工具,情感体验优劣多依赖主观感知,文旅项目的“沉浸度”评价仍停留在游客满意度调查层面。基础设施层面,全省具备多模态情感交互能力的数字平台不足,制约新技术赋能效应释放。
技术双刃剑,价值有偏离。短视频平台通过算法推送制造“情绪爆点”,用户注意力持续时间被压缩,文化沉浸式体验让位于碎片化刺激。部分商业项目陷入“感官依赖陷阱”,过度追求惊悚、猎奇等强刺激体验,导致复购率断崖式下跌,折射出“多巴胺经济”对情感需求的工具化利用——将人类复杂情感简化为可计量的即时反馈,这种异化模式实质是消费主义对精神世界的殖民。
三、文化深耕,培育情绪经济新生态
我省情绪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在文化赋能。欲破产业链条短、要素支撑弱、价值偏离等深层梗阻,须以文化为引擎,系统构建全链条生态:强化战略导航、深挖文化IP价值、夯实要素基础、优化创新生态、严守伦理底线。由此驱动情绪经济成为“两高四着力”的生动实践,打造支撑中原崛起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一)强化战略规划导航,构建“情感河南”顶层架构
以制度创新夯实产业根基。一是绘制战略路线图。明确情绪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核心引擎、文化强省建设关键举措的定位,与“两高四着力”目标形成战略耦合。二是构建政策工具箱。对实现情感价值转化与产业链延伸的项目给予用地优先、税收减免等政策倾斜。三是创建度量新标尺。联合郑州大学、中原智库研发“豫感指数”,从情感资源活化度、产业成熟度、消费满意度、经济贡献度四维构建量化评估模型,为政策动态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重构文化基因图谱,打造“情感IP宇宙”
以文化创新重塑产业内核。一是推进超级IP系统孵化。设立省级文化IP情感转化中心,对黄河文化、古都文化、根亲文化等核心资源进行“情感化、现代化、IP化”重构。以泡泡玛特“文化转译”实践为示范,推动中原文化符号的现代化表达。该企业通过解构龙门石窟造像美学、《诗经》意象、豫剧脸谱等文化元素,抽象提炼为“东方美学基因库”,应用于核心IP的限定款设计,实现“传统符号-情感IP-消费转化”的价值闭环,推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向深度情感体验升级。二是强化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借鉴泡泡玛特“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在郑州、洛阳试点“文化情绪体验空间”,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还原《东京梦华录》市井场景,结合AR盲盒互动玩法让用户在虚实交融中感知中原文化魅力,实现“体验即消费”的情绪经济新范式。三是实施“匠心豫品”情感增值计划。支持钧瓷、汝瓷、汴绣等传统工艺借鉴泡泡玛特“情感化设计”理念,将文化叙事融入产品功能,开发“可收藏”“可互动”的情绪消费载体,推动“豫派工艺” 向“豫派IP”跃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豫派情绪产品”品牌集群,推动中原文化符号以情感消费为载体走向全球市场。
(三)夯实要素支撑根基,筑强产业基础设施
以要素升级构建生态闭环。一是创新“情感智造”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泡泡玛特等领军企业与省内高校共建“文化IP创新工坊”,开设“传统符号现代设计”“情绪消费心理学”等微专业,定向培养既通中原文化又懂Z世代情感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破解文化IP转化的人才瓶颈。二是建立标准与认证体系。牵头制定情绪经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涵盖情感体验设计规范、服务质量评估、数据隐私保护等领域,探索建立“河南情感服务认证”体系,对达标企业给予政策性奖励与市场准入便利。三是强化知识产权护航。完善文化IP、情感设计、原创体验内容的知识产权快速登记、保护和交易机制,激活创新源头活水。
(四)激发协同创新活力,优化产业生态环境
以平台赋能推动全链升级。一是建设“情感新基建”。升级全省文化场馆、景区、商业空间的数字化情感交互基础设施,部署智能情绪感知终端、沉浸式体验装置,建设省级情绪经济云平台,促进情感数据(在合规前提下)的安全流通与创新应用。二是构建“情感创新共同体”。成立河南情绪经济产业联盟,汇聚文化单位、科技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等,打造从情感洞察、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商业运营的全链条协同创新网络,定期举办“中原情感经济创新论坛”,设立“黄河奖”评选年度创新项目。三是营造全域情感友好环境。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社区治理中融入情感设计思维,提升公共空间的情感温度与人文关怀,倡导“微笑河南”服务理念,将情感价值创造纳入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五)严守伦理价值底线,护航产业健康发展
以底线思维规范创新边界。一是构建监管防护网。针对盲盒经济、虚拟偶像打赏等易引发非理性消费的领域建立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制定“情绪经济伦理规范”,严禁利用算法诱导过度消费。二是筑牢科技向善防火墙。在“文旅情感实验室”“情绪经济云平台”等项目中嵌入伦理审查模块,对涉及心理健康、隐私保护的技术应用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培育商业文明新基因。在“情感智造”人才培养体系中增设“科技伦理与商业文明”相关必修课程,在产业联盟内设立伦理委员会,定期发布“情绪经济社会责任报告”,引导企业平衡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促进科技向善与人文关怀融合。
(作者:孟佳昕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