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治有理·高效能治理的河南探索②丨芦花岗:“三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编者按:牢记殷殷嘱托,深化思想认识,深入推进“五基四化”,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7月26日,省委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漯河召开,会议强调,在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上再加力再聚力,把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不断引向深入。大河网深入社区街巷、田间地头,采访报道基层治理模式的河南探索。理论频道特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团队,从学术视角解剖基层治理的“河南样本”,提炼“治理效能转化”的实践智慧,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原大地的实践逻辑,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提供借鉴启示。
第二期推出《言治有理·高效能治理的河南探索②丨芦花岗:“三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通过对开封市南郊乡芦花岗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的系统性分析,揭示社区微治理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中的关键作用。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2025年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河南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量都比较大,社会问题复杂多样,必须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确保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7月26日,省委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漯河召开,提出全省各地在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上再加力再聚力,把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不断引向深入。目前,城乡社区治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治理理念不断创新,治理模式各具特色,治理手段更加高效,推动河南基层治理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开封市禹王台区南郊乡芦花岗社区,因地制宜、细“治”入微,借助议事小亭子构建治理大平台,为辖区群众排忧解难;依靠一座家风馆,探讨家风文化和现代治理思路,激发社区居民自治潜能;营造休闲娱乐场所,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社区更加宜居、更有温度。芦花岗社区不断完善治理模式,提升服务效能,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其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基本模式
芦花岗社区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构建了“一核统多元网格治理、议事厅邻里协商自治以及家风馆传承优秀文化”三位一体的基层治理模式,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
(一)一核统多元网格治理,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芦花岗社区以党建为核心,构建“社区书记—‘两委’—党员”三级网格体系,形成一核统多元的治理架构。社区将1300余名常住人口纳入6个微网格,6名两委成员担任二级网格长,27名党员担任三级网格长,精准联系257户住户,实现有人管事、有人理事、有人办事的治理闭环。
同时,实现技术赋能。社区通过38路摄像头实现区域视频巡查全覆盖,依托“雪亮工程”智慧平台推动治理方式升级,网格员工作从传统“走访式”转变为智能平台“派单式”,高效处理各类民生问题。今年以来,该平台累计受理化解事件352件,解决成功率达98.86%,快速响应机制让矛盾纠纷在网格内得到及时化解。
(二)议事厅邻里协商自治,激活居民参与热情
社区创新搭建多元协商平台,以协商议事亭为核心阵地,通过“邻里议事会”“政协委员月月谈”“小亭议事”等形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傍晚时分的议事亭成为居民闲聊议事、干部收集民情的重要场所,议事亭上“居民的幸福居民谋,众人的事情众人议”的对联彰显党建引领下的自治理念。
社区鼓励居民深度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平安建设巡逻、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活动强化主人翁意识。“好家风”积分超市虽渐受冷落,但这一变化恰恰反映出居民从“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参与自治”的意识提升,群众从“局外人”转变为“建言献策的主人翁”,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逐步成型。
(三)家风馆传承优秀文化,凝聚社区治理合力
作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芦花岗社区以精神文化建设为纽带,增强居民凝聚力。社区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生日蛋糕和慰问金,建设日间照料中心,通过“饺子宴”“四季春晚”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利用闲置院落打造家风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以石榴树、枣树等意象营造文化氛围。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制作灯笼、DIY月饼等活动,通过宣传家风家教强化孝老爱幼意识。常态化邀请老党员、社工、群众代表在议事亭研讨家风文化与现代治理理念,既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更激发了居民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让好家风、好乡风成为基层治理的软实力。
二、主要特色
芦花岗社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创新模式,主要以微治理为抓手,着力在微网格精细化治理和微场景精准化服务两方面下功夫,有效激发了社区服务高效能,其特色亮点总结如下:
(一)借助微网格治理,构建组织网络,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精细化治理。社区构建了层次清晰、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微网格治理体系,确保问题发现更及时、处置更精准。三级网格责任到人,一级网格统筹全局;下设6个二级微网格,由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进一步细分为27个三级微网格,由党员骨干担任网格长,直接联系服务257户居民(约9户/人),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
二是专业化服务。建立了一部分专业接管机制,针对供排水设施维护、电力改造、屋顶渗漏等专项问题,由职能部门或专业机构直接介入,提升问题解决效率。例如,网格员主动发现并联动化解邻里屋顶排水纠纷,确保了“小事不出格、矛盾不上交”,社区服务专业化。
三是智能化支撑。芦花岗社区依托“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及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每日巡、经常访、及时记、随手做、实时报”的闭环管理,大幅提升了事件响应的速度和处置的精准度,降低了管理成本,高效处理各类民生问题。
四是多元化参与。构建“党建+多元共治”模式,吸纳党员、退休人员、热心居民等加入微网格联络员队伍,形成“社区党组织+辅警+网格+志愿服务队”的治理体系,逐步实现多元共治。
(二)借助微场景营造,收集民意、提供服务,激发自治活力
一是场景营造紧接地气。芦花岗社区盘活空间,创新改造闲置院落,建成“协商议事厅”“家风馆”“日间照料中心”等贴近居民生活的服务场景,畅通了居民表达渠道,能够精准把握居民的所思所想和急难愁盼,便于提供服务。
二是日常服务融入场景。提供关爱服务,坚持为70岁以上老人送生日蛋糕和慰问金,依托日间照料中心提供闲暇照料。提供文化服务,结合节日举办“饺子宴”“粽子宴”“四季春晚”、手工制作等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家风服务,在家风馆组织学习研讨,宣传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等。在微场景中就地、就近开展多样化的服务活动,形式生动,情感真挚,有效提升了服务的可及性和居民满意度。
三是文化渗透促进自治。庭院内石榴树、枣树果实累累,小桥流水意境清幽,特别是两棵共生相连的“党群连理树”,营造出“家”的氛围和团结意象。结合传统节日,在此组织开展制作灯笼、DIY月饼、扎染等文化活动,将文化传承与社区凝聚有机结合。定期邀请老党员、群众代表在此研讨家风文化与现代治理,强化了家庭伦理、社区认同和共同体意识,成为激发居民自治潜能的文化引擎。
三、创新价值
强化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核心效能。通过构建“党建+网格”三级治理体系,将党的组织力量直达基层末梢(27个党员网格长覆盖257户),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高效落实,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为高效能治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提升了社区治理精准高效的响应能力。依托精细划分的微网格(三级架构)和智慧平台(雪亮工程),实现治理单元下沉、触角延伸、信息畅通、处置提速(年化解事件352件,成功率98.86%),显著提高了矛盾隐患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置的能力,有效夯实了社区平安建设的基础。
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内生动力。利用议事亭、家风馆等微场景,常态化开展“小亭议事”、文化活动和日常服务(如为老人庆生、办饺子宴),畅通民意表达,化解急难愁盼,引导居民从“依靠社区管理”转向主动参与议事、服务和治理(如巡逻、环境整治),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探索了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家教、共同体意识培育等深度融入社区治理实践,通过场景营造、活动开展、提供服务,有效增强了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深厚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密切了党群血肉联系。
芦花岗社区通过“微网格”强基固本、营造“微场景”凝心聚力,成功探索出一条以社区微治理推动服务高效能的实践路径,其强化党建根基、提升响应效能、激发自治活力、发挥文化优势的突出价值,对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作者:崔学华 单位:河南社科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相关推荐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