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铭记③丨血沃兰封:徐州会战侧翼的生死阻击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5-08-26 09:27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从安阳城头鸣响中原抗战第一枪,到竹沟“小延安”点亮信仰星火;从李先念部红旗漫卷豫鄂边,到皮旅奇兵破雾挺进豫西;从花园口滔天国殇映像山河破碎,到军民血肉筑垒的反“扫荡”烽烟遍起原野……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壮举铸就了河南抗战的不朽丰碑。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大河网学术中原秉持“以真实为根基、以学术为支撑、以故事为载体、以精神为灵魂”的理念,邀请专家以理论视角讲述缕析河南抗战事件,再现中原军民身上体现出的伟大抗战精神,让我们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以精神之光照亮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第三期推出《血沃兰封:徐州会战侧翼的生死阻击》——


海报3.jpg

1938年5月,豫东平原硝烟弥漫。日军精锐第十四师团强渡黄河,直扑战略枢纽兰封(今属兰考),企图切断徐州会战中国军队西撤的生命线——陇海铁路。中国军队集结重兵,在薛岳指挥下展开殊死阻击。兰封会战虽未达成全歼目标,却以重大伤亡迟滞了日军西进,为数十万主力转移及武汉布防赢得关键时间。这场被岁月尘封的血战,在钢铁与血肉的碰撞中,以生命换取家国存续的转机,彰显了中国军人不畏强暴、舍身守土的铁血忠魂。

时间轴: 1938年5月,徐州会战后期。数十万中国军队主力向豫皖边区突围转移之际。

空间轴: 豫东战略要地兰封(今属兰考),北临黄河天险,西倚汴梁古城,陇海铁路横贯全境,素有“鲁西南门户”之称。

全局关联: 作为徐州会战的侧翼战场,兰封会战成功延缓日军沿陇海线西犯锋芒,为中国军队主力转移及后续武汉保卫战的部署争取了宝贵缓冲时间。

一、剑指兰封:开启徐州会战侧翼战场

徐州会战前期,中国军队虽取得了台儿庄大捷,但因战略战术存在双重失误,战役后期陷入被动。其一,台儿庄战役后未能及时研判日军作战意图,仍调集重兵企图在徐州与日军决战,致使主力被牵制包围;其二,具体部署中疏于南线和西线的防御,导致会战后期局势恶化,最终被迫仓促撤退。

日军调整作战计划。台儿庄大捷后,日军认识到徐州战场上集结着中国军队的精锐,便调整了进攻徐州的作战计划,于4月7日制定了《徐州附近作战指导要领案》,企图打击中国军队主力,挫伤中国军民抗战决心。4月中旬后,中国军队逐渐陷入被动,5月上旬,日军从南北两路向徐州推进,中国军队虽进行激烈抵抗,但未能挡住日军攻势。

放弃徐州突围西撤。5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洞悉日军的合围意图后,决定放弃徐州,次日,第五战区下令突围。17日晚,李宗仁在撤退部署就绪后带领长官部南下撤移。19日,第五战区各部队撤出徐州地区,向皖北和豫南转移。数十万大军沿陇海铁路向豫皖边区突围西撤。

日军欲图扩大战果。日军妄图进犯陇海铁路以切断中国军队的退路,使徐州战局迅速结束。19日,日军占领徐州后,日军大本营决定“扩大徐州会战战果”,进一步攻打周边地区,沿陇海铁路分数路向西追击,直指豫东。日军第十四师团在师团长土肥原贤二的指挥下,于濮县(今属濮阳)以南强渡黄河,剑指兰封。

二、兰封激战:纵观中国军队生死阻击

为阻击日军推进,国民政府军委会决定发起兰封会战,计划将土肥原第十四师团围歼于民权、兰封、考城之间。

作战部署。蒋介石亲赴郑州督战,调薛岳任第一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指挥第一战区的精锐部队,作战部署为孙桐萱第三集团军、商震第三十二军在北,俞济时第七十四军、李汉魂第六十四军的一五五师在东,桂永清第二十七军、宋希濂第七十一军在西,黄杰第八军驻守商丘。

激烈战斗。5月21日,薛岳指挥部队发动对第十四师团的围歼作战,自东、西、北三面夹击土肥原部,第七十四军的第一五五师攻克内黄集、人和集,第七十一军的八十七师攻克仪封。中国军队猛攻一天,伤亡较大。23日,日军以相当兵力及大炮战车向兰封发动攻击,当夜占领兰封城。

兰封失守危及郑州、开封,蒋介石紧急编组豫东兵团,委任薛岳为司令,且调第十七军团胡宗南部第一军自陕西驰援,增强作战力量。25日,豫东兵团全线进攻土肥原部,当夜攻克罗王车站。李汉魂部猛攻罗王寨,经激战于28日攻克该地,日军退守曲兴集。宋希濂第七十一军猛攻兰封日军,据第七十一军第八十七师的仲信章回忆,在反攻兰封战斗中,一排长侯值千头部中弹阵亡,士兵薛宪荣身中两弹身亡。战斗惨烈,血战后收复兰封,日军退至三义寨。兰封及罗王寨的收复,使得陇海铁路短暂恢复通行,滞留商丘的42列火车得以撤回郑州。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进攻三义寨受阻。桂永清指挥进攻三义寨,守敌日军主力6000余人配属火炮20门、战车数十辆,在航空兵支援下顽抗。至29日,中国军队伤亡2500余人仍无进展,然而战士们的斗志不可忽略,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的应承曾记述道,在三义寨战斗中,三〇二团团长纪逢儒在阵地前沿指挥,使得部队士气大振,却不幸中弹阵亡;三营营长翟玉本双腿被打断,卫士背着他撤出战斗,他却命令卫士“背我不如背一挺机枪撤下去,还可以用来杀敌,为我报仇”,并咬住卫士的耳朵强令执行,终因伤重牺牲。

29日,商丘失陷,豫东门户洞开,日军第十六师团西进连占民权、宁陵,30日攻占睢县,威胁薛岳兵团侧翼。同时,还有贯台日军5000余人渡河南援土肥原部,战局急剧恶化,薛岳兵团不得不分兵阻敌,转为守势。31日,蒋介石下令停止围歼土肥原师团,中国军队向平汉路以西撤退。

最终战果。6月3日,柘城被日军第十师团所占,杞县、通许、陈留相继被日军第十六师团所占。4日,第十六师团占尉氏。6日,省城开封陷,9日中牟失守,郑州岌岌可危,国民政府被迫炸开郑州东北的花园口大堤,以阻挡日军西进,至此,兰封会战结束。

三、回望战场:细析兰封会战作战启示

此次会战虽败,但是为以后的作战总结出经验,也为其他战区带来了时间和空间的缓冲。

此次兰封会战失利主要源于作战计划缺乏灵活性、部队执行不力以及装备不足三大关键因素。当第十四师团被围困于兰封西北三义寨、曲兴集地区时,指挥权不统一导致部队调度迟滞、行动协同性差,最终错过歼敌良机。

在兵力部署方面,师级编制拆分使用难以达成作战目标,同时,被分割部队对非直属指挥官常消极应对,指挥者亦难以有效约束,严重削弱整体战斗力。再者,由于此次兰封会战是平原作战,各部畏惧日军的骑兵与战车冲击,固守村寨时过度集中兵力,反遭日军以燃烧弹攻击,牺牲众多。

在战场机动性上,日军以骑兵和机械化分队实施作战,而我军则缺乏运输载具,部队转进追击全赖徒步,既延误战机又加剧士兵疲惫,可见快速机动装备实为平原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

兰封会战是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因多种原因未能全歼日军,但中国军队的浴血奋战展现了顽强的抗战精神。

不畏强敌,冲锋陷阵。兰封会战以热血彰显出中国军队英勇顽强、斗志昂扬的英雄气概。三义寨战斗中,五十一师三〇二团以落后装备面对日军优势兵力轮番攻击,日军的观测气球俯瞰阵地,机枪阵地被精准摧毁。面对敌人精良的作战装备,即使有巨大压力和严重伤亡,全团官兵仍以英勇之心冲入弹雨,直至午夜三〇六团前来接防才撤下火线。他们以不折脊梁搭建起血肉长城,他们的英雄气概也成为战场上最坚固的堡垒。

舍身守土,视死如归。兰封会战用生命诠释了集体担当、碧血丹心的民族气节。纪逢儒在阵地前沿身先士卒,翟玉本命令卫兵放下自己背走机枪,这些血染的姓名仅是兰封战场上万千牺牲者的缩影。无名士兵前仆后继,他们以忠勇气节奠定的抗战丰碑,必定会被历史铭记。

忠勇抗敌,匹夫有责。兰封会战昭示了家国存续既在将领的运筹帷幄,也在黎民忠勇的爱国情怀。日军占领兰封县城后,乡绅阎子固设宴,灌醉日军后砍死7人,后遭敌军包围,举枪自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阎子固的宴席化为战场,民众便也同中国军队一起成为国家救亡的洪流。

时至今日,兰封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尽,然而战役之惨烈牺牲与历史教训不容遗忘。当前开封市祥符区以陈留、仇楼、罗王、杜良为核心点,整合陈留抗日救国服务团、水东第一支部、兰封战役旧址(罗王第九十军抗战旧址)、兴隆庄火车站旧址等文物资源,构建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新格局。其中罗王、曲兴依托第九十军抗战旧址,聚焦兰封战役故事讲述,打造“风景这边独好”红色品牌,初步形成精品旅游线路。

牺牲的价值不仅在于胜负,更在于展现民族不屈的意志;当代人继承的不仅是记忆,更是守护和平的责任;红色旅游不仅是产业,更是精神传承的载体。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更当研习这场豫东战役历史,将抗战英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浩气长歌,转化为民族复兴路上的磅礴力量。

  • 申志诚编:《河南抗日战争纪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 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河南抗战简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 全国政协《中原抗战》编写组编:《中原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

(作者: 郑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苗莹)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