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要素市场化改革中的中部崛起新路径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5-10-10 09:32

中部地区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纽带,其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2025年9月,国务院批复包括郑州在内的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这不仅是郑州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更以“点”的突破为中部地区崛起注入改革动能——以郑州为代表的中部城市,正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为区域破解发展瓶颈、实现创新突破开辟新路径。

一、中部发展的核心命题:突破要素配置的体制机制瓶颈

中部地区的发展,长期面临要素配置效率不高、创新动能不足的挑战。传统发展模式下,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的跨区域、跨领域流动存在隐形“壁垒”;技术、数据等新型要素的价值释放也受限于定价机制、产权保护等体制机制。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核心,正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打破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各类要素的高效配置与价值最大化。

郑州成为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既源于国家对中部发展的战略考量,也基于其自身优势的支撑:作为中部核心城市之一,郑州兼具交通枢纽优势、产业体系优势与人口资源优势,具备成为“要素改革试验田”的基础条件,也肩负着为中部发展探路的使命。

二、郑州试点的独特优势:为要素改革提供“中部样本”

(一)交通枢纽与要素流动的“物理纽带”

郑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米”字形高铁网、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载体为要素跨区域流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理基础。在要素市场化改革中,郑州可依托交通优势打造“要素集散枢纽”: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可探索“航空货运+高端要素”联动机制,吸引全球技术、资本等要素向中部集聚;高铁网络则能推动区域内劳动力、产业资源快速流动,促进中原城市群内部要素整合。这种“交通枢纽+要素市场”的结合,让郑州成为中部要素配置的“枢纽型节点”,为区域要素循环提供支撑。

(二)产业基础与资本要素的“联动磁场”

郑州拥有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工业、新材料等领域产业基础扎实。要素市场化改革为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创造了条件:一方面,通过健全产权保护、市场化定价机制,产业中的土地、设备等要素可更顺畅地进入市场流转,激活存量资源;另一方面,能吸引更多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升级,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迈进。例如,在先进制造业领域,要素市场的完善可促进技术专利与产业资本对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让郑州的产业优势转化为中部产业升级的动力源。

(三)人口资源与劳动力要素的“升级引擎”

郑州是人口大市,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化仍需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可建立更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打破城乡、区域就业壁垒,促进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城市间合理流动;结合职业教育资源,推动劳动力技能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培育更多适应现代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不仅能满足郑州自身产业发展的人力需求,更能为中部劳动力资源开发提供示范,让人口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

(四)创新势能与技术要素的“转化枢纽”

郑州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发力,汇聚了一批科研机构与创新型企业。在要素改革中,可通过完善技术交易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机制,让技术成果价值充分释放:建立技术要素交易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加速技术转移转化;健全知识产权评估、质押融资机制,推动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结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当郑州成为技术要素高效配置的高地,中部地区的创新生态也将得到优化,为区域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五)数字经济与数据要素的“价值蓝海”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郑州在数字经济领域具备良好基础。通过要素改革,可探索数据要素采集、确权、流通、交易等环节的机制创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为企业创新提供数据支撑;在数字产业领域,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主体,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定价与交易模式。数据要素的激活,将为郑州乃至中部的数字经济发展开辟新空间,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深度融合,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

三、试点的辐射效应:以“点”带“面”激活中部崛起全局

郑州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不是孤立的“单兵突进”,而是要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为中部崛起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方面,郑州的改革探索将为中部其他城市提供“参照系”。无论是要素市场建设的具体机制,还是要素与产业融合的实践路径,郑州的试点经验都能让中部城市更清晰地找到要素配置领域的突破方向,避免“重复试错”,加速区域整体改革进程。

另一方面,通过郑州的“要素集散”与“辐射带动”,能推动中部形成要素流动的“内循环”。郑州可依托自身优势,成为中部要素的“蓄水池”与“分配器”,促进区域内城市间的分工协作与优势互补——资源型城市的能源要素、工业城市的制造要素、枢纽城市的流通要素,可通过郑州的要素市场实现高效匹配,让中部地区在要素市场化改革中形成整体合力。

这种“试点—示范—辐射”的发展逻辑,将推动中部地区共同破解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让要素市场化改革成为中部崛起的“新引擎”,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强担当与作为。

(作者:张柏林,河南省社科联副研究员,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