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事”知多少⑬丨一河绿电护安澜:河南黄河能源走廊的转型路径
编者按: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六年来,从“共同抓好大保护”的嘱托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愿景,黄河流域正书写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今天起,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推出特别策划《“河事”知多少》,“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黄河历史、黄河文化、黄河水利、高质量发展等关键词,向专家约稿,展示绿色发展理念在河南的落地执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黄河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河南地处“豆腐腰”位置,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更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预计2025年河南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约1.05和2.6亿吨标煤。能源安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更是社会安全与稳定发展的基石,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党的二十大对能源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也是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强调的重点。
省政府工作会议强调培育壮大未来能源产业,省发展改革委谋划布局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接网绿色通道。因此,剖析当前河南新型能源体系问题,为实现能源安全保供有力有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坚强能源保障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一、“绿电入黄”护安澜:河南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实践探索
黄河流域河南段新型能源体系把煤、油、气、电、可再生能源统一纳入黄河治理棋盘,预计2030年可带动全流域年减排1.2亿吨、新增绿电100吉瓦,为黄河下游供20太瓦时绿电、10亿方调峰,把洪水与碳峰同步削平,成为“流域能源-生态协同”样板,以“一河绿电”守“黄河安澜”。
(一)河南推进煤炭能源转型升级。通过加快煤矿在采煤、掘进等环节的智能化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河南省发布《加快推进煤矿数字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到2026年智能化煤矿产能占比不低于60%。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推广矿井水余热利用等绿色技术,控制煤炭消费占比,提升煤电对新能源发电波动的适应能力,构建多能互补体系。同时,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支持智能化改造,成立工作专班强化部门管理,为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保障。此外,在兰考县进行农村能源革命试点,探索煤炭清洁利用新模式,推动煤炭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二)河南加快石油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优化石油消费结构,加快推动电动乘用车发展,稳步推进公交车电动化,探索推广应用新能源中重型货车,逐步减少对传统燃油车的依赖;同时,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协同利用,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打造低碳零碳油气田。
(三)河南着力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成投用西气东输三线河南段国家干线,基本形成“两纵四横”省级输气主干管网,开工建设濮阳文23储气库二期项目,开展叶县盐穴储气库先导性试验,为全省能源供应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同时,在天然气领域发展综合利用效率高于70%的天然气热电冷联供项目,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生物天然气,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等资源,促进农村能源的清洁化和可持续发展。
(四)河南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动传统“源随荷动”的供电模式向“源—网—荷—储”各环节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模式转变,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通过优化配电网设计、建设智能微电网、推动储能技术应用等措施,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适应力。加强新型储能技术攻关和多场景应用,推进长时储热型发电、热电耦合等技术应用,鼓励抽水蓄能、生物质发电项目提供调峰等辅助服务,提升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灵活性。
(五)河南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鼓励建设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此外,推动可再生能源在供热、供冷等领域的应用。在建筑领域推广太阳能热应用、地热能供热制冷等;在工业领域推广可再生能源中低温热利用。通过多元化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二、“清黄”进程中河南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四大挑战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下,河南段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面临四大结构性挑战:煤炭依赖型消费结构延缓“清黄”进程,新能源产业无序扩张威胁流域产业健康,技术卡脖子削弱绿电竞争力,传统电力系统难承零碳堤之重。破解煤电减碳之困、产能过剩之殇、技术之痛与并网之难,成为实现能源—生态协同治理的关键突破口。
(一)能源消费结构有待优化。尽管河南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但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新能源占比相对较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速度滞后于能源生产结构的转型,能源系统整体效率不高,碳排放压力大,轻拖“清黄”进程。
(二)无序竞争和产能过剩风险。新能源产业扩张过猛,部分滩区和企业盲目跟风,特别是光伏和风电领域重复建设、过度投资,已现无序竞争与产能过剩苗头,易致资源浪费、市场失序,危及黄河流域河南段产业健康。
(三)新型能源技术和机制瓶颈有待突破。新型能源推广受储能、智能电网等技术成熟度与经济性不足掣肘,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缺位导致消纳调度低效;高端芯片、储能材料、新能源汽车车规核心部件等关键环节仍被“卡脖子”,自主创新能力弱,轻拖黄河河南段绿电成色。
(四)新型电力系统面临挑战。现有电力系统难以满足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要求,存在并网难、消纳难等问题。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给电网的调度和消纳带来巨大压力,也对新能源大规模接入需求难以适应,弃风弃光现象时有发生,侵扰黄河河南段“零碳堤”节奏。
三、“一河清风”:河南新型能源体系铺就711公里黄河绿能走廊
河南新型能源体系的总体思路是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纲,把新发展理念写进711公里河道,用“绿电”调水、减碳、护堤。统筹推进滩区风光、矿井余热、生物天然气、沿黄抽水蓄能一体化布局,构建“安全、绿色、智慧、柔性、开放”的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主体、传统能源为弹性兜底,把可再生能源优势转化为沿岸经济增量和生态容量,通过科技、市场、机制联动,实现能源结构升级与流域碳达峰、碳中和同频共振,为黄河安澜、中原崛起提供持续澎湃的“一河清风”。
(一)短期(做实5年)重点任务
推进光伏、风电和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一批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散式风电项目,优化项目布局,提高新能源占比。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电网的调峰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支持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发展。加大对新兴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推动生物质能发电、地热能供暖制冷、氢能示范应用等项目落地实施。保障能源安全与稳定供应。加强能源安全监测预警,完善能源应急保障体系,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优化能源储备结构,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储备设施建设,提升能源储备能力。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聚链成势。加强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企业。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整体规模和效益。完善能源资源交易市场化机制。推进能源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完善交易规则和监管机制,推动能源资源交易市场化。鼓励能源企业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中期(谋划15年)重点任务
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提升电网灵活性和可靠性,满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分布式能源发展需求。加强储能设施建设,推动储能技术与新能源发电深度融合,提高电网的调峰调频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优化可再生能源产业结构。持续推进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规模化发展,重点布局大型光伏电站等。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聚链成势,培育壮大新能源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产业,形成完整的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条。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加强天然气勘探开发,完善天然气管网布局,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建立多层次的天然气储备体系,增强天然气供应的稳定性和应急保障能力。推动传统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快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行业的数字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安全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企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调度。
(三)长期(前瞻30年)重点任务
构建多元能源供应体系。持续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包括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逐步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多元能源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创新突破。加强能源领域前沿技术研发,重点攻克高效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氢能生产与存储技术、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等关键技术瓶颈,推动能源技术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提升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完善能源市场与交易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推动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电网、油气管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能源网络的智能化水平和互联互通能力。推动跨区域能源合作,构建能源互联互通大通道,实现能源资源在区域间的高效调配和互补互济。
结语
从煤电转型到绿电入黄,从技术攻坚到市场破局,河南正以711公里黄河绿能走廊为轴,书写能源革命与生态治理的协同答卷。这条清风长廊不仅将重塑流域能源版图,更以零碳堤实践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河南方案。当绿电与黄河水脉共舞,中原大地正以能源之变守护母亲河永续安澜,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
【作者:王亚晨 单位: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域研究与开发》编辑部 本文系河南科技智库项目(HNKJZK-2025-133B、HNKJZK-2025-43B)、河南省科学院高水平成果奖励与培育项目(20252301014)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