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十五五” 问道新征程⑦丨郑州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践探索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5-11-11 09:06

编者按:“十五五”时期是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阶段,意义重大。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精准把握国家宏观战略导向,为中原儿女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引和思想支撑,今日起,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推出特别策划《擘画“十五五” 问道新征程》,特邀省内外专家学者对“十五五”规划的时代背景、核心内涵及战略路径展开权威解读与学理阐释,并紧密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为河南在“十五五”期间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海报7.jpg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大力提振消费”,“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拓展入境消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党中央着眼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提振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郑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抢抓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聚焦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提升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以郑州本地为核心、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开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郑州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

(一)枢纽经济优势突出

郑州市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入选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是全国12个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双十字”中心、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枢纽、全国首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据郑州铁路发布的消息,郑州5小时高铁旅程可直达123个城市,成为全国“高铁朋友圈”最广的城市。截至2025年3月,郑州机场累计开通客运航线218条、货运航线57条,形成了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客货运航线网络。中欧班列(郑州)开行量和综合运营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452公里,挺进全国前十,跻身世界级地铁城市。郑州航空口岸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实施,建成内陆地区首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内河航运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0.4%。

(二)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2018年,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达到10670.1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24年,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4532.1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位居9个国家中心城市前列。郑州市在河南的经济首位度从2012年的18.9%提升到2024年的22.9%。截至2024年末,郑州市常住人口1308.6万人,与2012年末的948.0万人相比增加了360.6万人。2012—2024年,郑州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2.7%。郑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1年的2487.7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5884.6亿元,年均增长率7.4%。对外经济方面,2024年,郑州市货物进出口总值5565.8亿元,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一位。财政收入方面,2024年,郑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5.0亿元,与2012年的606.6亿元相比增加了548.4亿元,年均增长率5.5%。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郑州排在15个新一线城市第九位,较上一年前进了一个位次,已连续八年位居前十。

(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商业文化传承赓续。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史谓“天地之中”,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八大古都之一,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自3600年前商汤建亳都起,商业就牢牢扎根于郑州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亚细亚在二七商圈点燃的郑州商战硝烟,堪称新中国商业史上的精彩传奇。从郑州商品交易所飞向世界的“郑州价格”,不仅是全国粮食的指导价格,更是世界了解中国粮食行情的窗口。“空中、陆地、海上、网上”编织的“四条丝路”,绘就郑州“买全球、卖全球”的自信和豪迈,让郑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再次奏响华彩乐章。

文旅资源特色鲜明。郑州市拥有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大运河郑州段2项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1处,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双槐树遗址、北宋皇陵、郑韩故城、轩辕黄帝故里等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文物数量和规模全国城市前列。近年来,郑州打造“山·河·祖·国”文化IP,地域文化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立体化塑造郑州城市新名片,解锁文化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新密码。

(四)制造强市扎实推进

郑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涉及367个细分行业,是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智能网联客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气体传感器、超硬材料、新型耐火材料、铝板带箔、冷链食品、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郑州持续发力新兴产业,引进了比亚迪、华为、超聚变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培育10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3 年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郑州算力发展综合评价居全国第14位。

近年来,郑州汽车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有利于创新汽车消费全产业链。2024年,郑州市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达到112万辆,迈入全国第一方阵。汽车产业作为郑州市战略支撑产业之一,产量占河南全省的80%以上。以郑州比亚迪为龙头,郑州航空港规划了31.4平方公里郑州航空港汽车城,加快推进汽车零部件、汽车后市场、生活商业配套建设,加速构建汽车全产业链生态圈,成为河南汽车产业生产制造的主力军。郑州汽车产业集群涵盖消费者买车所需的一切服务,满足消费者更健康的汽车文化与更深层次的汽车消费理念,提供消费者追求的一站式便捷服务。

(五)国家战略叠加赋能

自2013年起,多个重大国家战略规划与政策平台相继落地郑州。2013年,郑州航空港区获批成为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明确其要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等重要功能区,为郑州打通了国际航空物流通道,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2016年,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为郑州发展跨境电商提供了广阔空间,推动贸易模式创新。同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激发了区域创新活力,助力郑州产业转型升级。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赋予郑州更灵活的开放政策,促进国内外资源高效流通。2023年,郑州都市圈成功获批全国第10个都市圈。郑州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2025年,郑州入选第一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

二、郑州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做法成效

(一)加强顶层设计谋划

近年来,郑州市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列为全市重点工作之一,建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市政协主席具体负责的高位推进机制,抽调商务、文旅等单位骨干组建专班,形成了大员上阵、市县协同、部门联动的浓厚氛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工作进入快车道。制定《郑州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郑州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推进机制》等政策文件,切实加强顶层设计谋划。

(二)升级消费载体平台

郑州市重点打造二七、花园路两大传统核心商圈,培育高铁东站、CBD—北龙湖两大国际化商圈,差异化打造5个城市副中心特色商圈。丹尼斯大卫城进入全国销售前列,正弘城、中原锦艺城购物中心、杉杉奥特莱斯年销售额均超20亿元。二七商圈、万象城被商务部评为国家级示范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全市2000平方米以上商超达到215个、10万平方米以上综合体13个,商业体量位居全国前列。胖东来进军郑州,山姆会员店河南首店落户郑东新区,21条特色街区体制更新进展顺利。

(三)注重消费业态创新

发展首店经济。2024年,大卫城、正弘城、银泰inPARK、新田360广场(郑州国贸)、二七万象城等5家购物中心合计共引入近200家品牌首店,包括全国首店、华中首店、河南首店、郑州首店和最新品牌形象店。在业态分布上,各大购物中心的品牌首店呈现出丰富多元且特色显著的格局,零售业态占比较大,涵盖了时尚、服装、美妆、配饰、运动等众多细分领域。

促进文旅融合。“如意·龙湖夜游”以郑州历史文化脉络为轴,规划“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大河奔涌、寰宇同辉”五幕场景。“微短剧+文旅”借势出圈。2024年5月,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起“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河之南·游郑州’”主题创作征集活动启动仪式,以短剧热为引擎,驱动文旅热浪潮,推动“微短剧+郑州文旅”融合创新,全面塑造“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

培育数字消费。抢抓数字经济、直播经济和网红经济新风口,郑州市直播电商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中国直播电商行业发展趋势报告(2022)》显示,郑州直播电商产业规模居全国区域城市第12位。郑州作为河南省会城市,在全省直播电商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2024年,从抖音电商带货达人所在城市来看,杭州、广州、深圳、泉州、郑州的带货达人分布比较密集,郑州达人数量位居前五。

(四)开放赋能活力迸发

推动开放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自贸区2.0版,发挥其在制度创新、产业集聚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促进产业国际化,推动郑州品牌、技术和标准“走出去”,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知晓度和影响力。聚焦重点产业,开展国际合作,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平台深入产业一线,加强与东南亚、东亚、欧盟等地区在贸易、物流和产业创新等方面合作。举办国际会议会展、国际赛事等活动,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自贸区郑州片区12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复制推广,注册企业突破9万家,航空港区等获批河南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新郑综保区进出口规模居全国第一。国际友好城市增至14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增至34个。

(五)魅力商都蓄势腾飞

国际知名度显著提高。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郑州是引客入豫的首站地。2024年,在免税政策带动下,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国际客运航线加密,外籍游客入境量增长明显,出入境外籍旅客超9.2万人次、同比增长256%,其中通过免签政策入境旅客达1.73万人次,占入境外籍旅客总量的36.4%。据全球知名智库GaWC(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发布的《2024世界城市排名》,郑州位居全球第89位,较2020年排名提升27个位次。

消费繁荣度持续增强。2020—2024年,郑州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由5076.3亿元增加到5884.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8%。2025年春节期间,郑州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9家以生活类消费为主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累计客流达408.2万人次,同比增长16.22%;营业额累计达4.02亿元,同比增长12.47%。2025年“五一”期间,郑州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10家餐饮企业(89家门店)累计客流量及营业额均保持稳定增长,合计客流量238.32万人次,同比增长2.4%。

商业活跃度日益攀升。近年来,郑州市培育了蜜雪冰城、锅圈食汇等知名品牌,引入了腾讯电竞俱乐部等头部电竞品牌。深入挖掘中华老字号资源,推动合记烩面、蔡记蒸饺等本土老字号品牌焕发新活力。多管齐下,打造“放心消费”活力新生态。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郑州排名显著提升,前进了12个位次。

三、郑州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经验启示

(一)新经济培育壮大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深度融合

郑州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新经济浪潮,推动新经济培育壮大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智经济,加速线上线下消费场景融合。郑州建设了一批直播电商产业基地,培育引进了一批多频道网络(MCN,Multi-Channel Network)机构和网红品牌,直播电商等新兴消费模式发展迅速,推动数智消费快速增长。培育发展首店经济、网红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兴消费业态。通过举办各类网红直播活动,打造网红打卡地,吸引大量消费者关注参与。打造“夜郑州”特色品牌,推出一系列夜品、夜购、夜赏、夜游、夜健项目,培育知名夜间消费集聚区。

(二)产业-消费“双升级”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

消费升级通过需求总量扩张和需求结构优化倒逼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则通过创新引领和提升收入水平推动消费升级,由此形成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之间相互协同促进的良性互动状态。以跨境电商产业为例,郑州发挥航空港口岸体系齐全优势,深化汽车、肉类、邮政、水果等功能性口岸与跨境电商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物流、贸易、产业融合集聚发展的口岸经济生态链,丰富国际品质进口商品供给,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多样化商品的需求。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创新融合彰显城市鲜明特色

以“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为主题,打造沿黄文化产业带,建设“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商代王城等三大文化核心展示区。以中国功夫体验旅游、中国古都文化旅游、丝路文明旅游、黄河文化旅游等为重点,加快向海外推介以“山·河·祖·国”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等,提升城市文化知名度与影响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创新融合,丰富拓展消费内涵,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消费品牌,促进文化繁荣兴盛与消费经济提振协同发展。

(四)巧用“加减乘除”法积极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放心消费创建做“加法”。郑州市积极探索“政企校协”协同创建,联合河南省连锁经营协会,对昆仑乐居酒店、悦来悦喜等连锁企业门店进行创建指导,并与河南省市场监管局、郑州大学等联合开展“放心消费进校园”活动,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创建。维权网络建设做“减法”。郑州市积极运用在线消费纠纷解决平台,推动消费维权关口前移,促使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维权效能提升做“乘法”。开展月度典型案例评选,以案促学;开展12315技能大比武活动,以赛促学;举办消费者权益保护业务培训班,以培促学。消费环境建设做“除法”。郑州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探索推进投诉信息公示工作,尽量消除信息不对称。

【作者:王中亚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商业经济研究所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25A08)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