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十五五” 问道新征程⑨丨以党的“四力”引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编者按:“十五五”时期是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阶段,意义重大。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精准把握国家宏观战略导向,为中原儿女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引和思想支撑,今日起,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推出特别策划《擘画“十五五” 问道新征程》,特邀省内外专家学者对“十五五”规划的时代背景、核心内涵及战略路径展开权威解读与学理阐释,并紧密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为河南在“十五五”期间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交汇点上,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要带领十几亿人民跨越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征服改革途中的“硬骨头”与“险滩”,就必须深刻把握执政规律,将党的“四力”(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建设提升到新的境界。党的“四力”建设不仅是党百年奋斗的智慧结晶,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升华。深刻把握并不断增强党的“四力”,确保“十五五”规划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在风险挑战中把握历史主动。
一、锻造坚如磐石的政治领导力,把准“十五五”航向
政治是政党的灵魂,方向是事业的命脉。党的政治领导力决定着“十五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这份力量不仅体现在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更体现在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实践智慧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一是强化政治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尤其是“两个维护”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融入“十五五”规划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当我们研究重大战略、推进重要改革时,都要善于从政治高度审视问题,把握其中蕴含的政治逻辑和政治要求。比如,在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时,要站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等。二是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在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可以探索建立“十五五”规划落实的“双报告”制度,即各级政府既要向人大报告工作,也要向同级党委报告规划实施情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等重大战略问题上,要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调机制。同时,要完善重大决策前的论证评估机制,引入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等程序,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三是防范化解政治风险。面对“十五五”时期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要建立完善的政治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设立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定期开展风险排查。特别是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重点领域,要制定详细的风险应对预案。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本质,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果断处置。
二、磨砺旗帜鲜明的思想引领力,照亮“十五五”征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党的思想引领力为“十五五”征程提供精神指引和理论支撑。这份力量源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也来自党的创新理论的生机活力。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一是做好理论“转化”文章。党的创新理论既要保持其理论深度,又要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要围绕“十五五”时期的重点任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新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理论,让干部群众不仅知道“是什么”,更明白“为什么”,从而凝聚起广泛的思想共识。二是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在“十五五”这个关键时期,更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潮,用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令人信服的发展成就,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创新话语体系,把宏大的国家叙事与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每个人都能在“十五五”蓝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梦想。比如,在阐释“共同富裕”时,不仅要讲清楚顶层设计,更要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创业故事、致富案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三是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们要鼓励基层在落实“十五五”规划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建立健全基层创新经验的发现、总结和推广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十五五”创新案例征集活动,对具有推广价值的创新做法及时进行提炼完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要推动理论研究机构与实务部门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让理论工作者能够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使理论研究更接地气、更具针对性。
三、激发人民至上的群众组织力,夯实“十五五”根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党的群众组织力深深扎根人民群众,是“十五五”规划能够落地生根的根本保障。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一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聚焦共同富裕目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可以在“十五五”规划实施过程中建立“民生项目清单”管理制度,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项目实行台账管理、挂图作战,确保各项惠民举措落地见效。二是畅通组织渠道。基层党组织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落实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把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群众都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比如推行“红色物业”模式,把物业服务企业纳入基层治理体系;实施“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等。三是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我们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同时,要善于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民情民意,通过对群众诉求数据的深度挖掘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四、汇聚同心同德的社会号召力,凝聚“十五五”合力
社会号召力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执政成效的集中反映,是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十五五”建设的强大磁场。这份力量既源于历史的积淀,更来自未来的感召。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一是以宏伟的目标感召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精神旗帜。我们要深入阐释这一宏伟愿景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通过共同的愿景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动员力,激发全体中华儿女的奋斗热情,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二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社会号召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清正廉洁的形象和真抓实干的作风。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以清正廉洁的形象和夙夜在公的奋斗,赢得人民发自内心的信赖与拥护。三是拓展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智慧力量的重要法宝。在“十五五”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创新统战工作方式方法。可以建立“建言献策直通车”机制,定期组织党外人士开展专题调研,形成高质量建言成果;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商会制度等。还要注重做好网络人士统战工作,团结引导网络“大V”、知名博主等发挥积极作用,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
“四力”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政治领导力是根本,决定着事业方向;思想引领力是灵魂,提供着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群众组织力是基础,凝聚着伟大的力量;社会号召力是体现,展示着时代的形象。四者统一于党领导“十五五”规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之中。新征程上,我们要以系统的思维、整体的视角,协同推进党的“四力”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载体,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带领中华民族在“十五五”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作者:曹便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 本文系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3BKS053)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