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 创新税收管理模式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17-12-28 14:47

20170051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力量、开启新征程的历史性盛会。十九大的召开,高度回应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关切,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向世界昭示了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光辉成就。这些重大成就体现在新时代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党的建设、党的领导与党的事业的有机统一,构建了完整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赋予了新的内涵,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提供了中国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出部署,传递出诸多改革着力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税务管理部门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推动者,肩负着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任。

  一、创新税收管理理念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没有创新发展的管理理念,我们的事业发展就会缺乏原动力就会停滞不前。现代税收管理体系建立需要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作先导,或者不确立先进的税收管理理念,要持续推进税收管理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研究关注先进的税收管理理念是一项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基础的工作。

  由于税收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管理体系、仅仅以一个或几个理念来完整概括税收先进管理理念是十分困难的,不过,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学科方向,不同的维度为税收管理现代化提供理念来源。

  (1)税收管理根本核心是促进遵从的理念

  在税收法律、政策、制度确定后,由于税收法律制度、办税程序的复杂性,特别是税收本身具有让渡金钱利益的本质特性等,税收法律制度颁布后,不加管理就能够得到全面、正确、自愿的遵从是不可能的。正是由于税收法律制度不可能自然得到全面、正确、自愿的遵从,才成就了税务机关的存在价值,才成就了税收管理的使命所在。因此,税收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保障国家税收法律得到良好的遵从。反之,如果,税收法律制度颁布后,不加管理就能够得到全面、正确、自愿的遵从,税务机关及税收管理便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因此,税收征管都应围绕这一目标,以是否有利于促进遵从为根本标准,完善体制、健全机制、合理设置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手段、改进方法。树立这一理念的目的是为税收管理现代化提供明确的宗旨和鲜明的价值取向,即,回答税收管理为什么要管的问题。

  (2)纳税人自主申报的理念

  在现代税收征管法律关系中,纳税人依法自主确定并履行自己的税收义务,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履行税收义务情况进行评价和确定,对纳税人不履行法定纳税义务的,实施必要的征管措施。树立纳税人自主申报制度的理念,就是在征纳双方及其税收管理的相关方之间,建立起一个权利义务关系分配合理的税收法律关系,更便于正确界定和发挥纳税服务和税收执法这两个税收管理的基本职能。

  (3)税收风险管理理念

  税收征管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税收遵从,要保证所有纳税人全面遵从税法,税收管理资源又总是不足的。因此,要最具效率的促进遵从,必须将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配置到遵从风险较高的纳税群体,实现从“管所有纳税人”向“管有遵从风险的纳税人”转变。树立这一理念的目的是为税收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特别是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导向,即,为了回答如何管理的基本思路。

  (4)缺口管理理念

  遵从缺口是纳税人实际履行税收义务与税收法定义务之间的差额,是税收遵从风险的集中区域,也是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因此,税务机关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最具效率的促进遵从,必须加强税收缺口的管理,以税收缺口为管理的出发点,量化指标、完善措施、提高能力,最大限度地缩小税收缺口。这个理念的确立,就是为税收管理管理的重点是什么,提供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创新税收管理体制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做好“放、管、服”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工作,是税收管理服务于国家整个改革大局重要环节,创新税收管理体制要注重坚持征管要素的集成,在持续提升管理和服务效能上下真功夫。

  (一)整合税收要素,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税收管里现代化是集管收理念、制度、软件以及人力资源等诸要素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多年来,河南税务秉持征纳双方的“平等互信”基本原则,在充分信任和尊重纳税人的基础上,不断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实现税收管理模式由事前审核向事中事后监管、固定管户向分类分级管户、无差别管理向风险管理、经验管理向大数据管理的“四个转变”,形成了以税收大数据为依托,以“实名办税制+分类分级+信用积分+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闭环管理机制。在改进税收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做好纳税服务贯穿于日常工作全过程,连续四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河南省局结合实际将国家税务总局明确的62项综合试点工作进行了分解,形成164项工作措施,明确了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有效地增进了纳税人的获得感。

  在对管理和服务制度集成改进后,我们还对相应的税收管理软件也进行了升级改造和功能优化。这些年,我们持续实施“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主要是从纳税人端进行系统集成,推进建设统一规范的网上办税和电子税务,切实便利纳税人。与此同时,我们统一了国税部门、地税部门征管信息系统,实现了税务端的集成升级。下一步,我们还将在此基础上,建设功能更加强大的智慧税务信息系统,进一步发挥“互联网+税务”优势,拓展涉税信息获取渠道,完善部门信息交换机制,充分发挥第三方数据对税收管理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夯实大数据工作基础,围绕数据的存储、比对和挖掘分析,提高基础数据质量,深化数据增值应用。以总局决策支持平台数据仓库为基础,逐步整合现有各类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实现数据存储应用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一个口径。加强软件开发管理,整合优化各类应用软件,减少应用软件数量,方便基层实际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整合税收要素也包括对组织、人力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自从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国家设置了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套税务机构。为提高征管效能、方便纳税人办税,我们不断加强国税、地税合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纳税人“进一家门、上一个网、办两家事”。同时,我们还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我们致力于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的税务领军人才,使之精通业务、善于管理、德才兼备。落实县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探索建立国税地税之间、国税地税与其他有关部门之间干部交流机制,拓宽干部锻炼成长渠道。如果说整合税收要素是通过人机融合为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的话,那么加强人才培养则是通过人人融合为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二)强化税收共治,不断增进服务国家治理的水平。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税收共治,多部门实行联动机制,将税收征管有机融入社会治理中,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水平,做出了积极探索性工作。深化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税收共治格局。一是积极推动部门间信息互通共享。几年来,我们已与省发改委等多个政府部门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涉税信息共享机制,与银行、海关等部门加大了信息共享力度,既利用外部门信息加强税收管理,又把税收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合理使用,推动形成服务国家治理的合力。下一步,包括税务部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将全部接入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这将为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为我们强化税收共治,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拓展新的空间。二是发挥税收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纳税信用评价制度,对不同信用级别的纳税人开展差别化的分类服务和管理,对守信者予以适当的激励,让其“一路绿灯”,对失信者实施惩戒,让其“寸步难行”。这些税收管理成果与其他领域的有效结合,既提升了我们社会治理综合水平,又更好地彰显了税收的社会价值和作用。三是全面推行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如果说提升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层级是抓住了“关键少数”,那么这个系统的全面推行就是要实现税收管理的“一网全收”。新系统能够实现对增值税发票上交易双方名称、交易商品种类及数量金额等全要素信息进行自动实时采集、监控和比对,真实全面地记录纳税人每一笔涉税交易中物流活动的流向、流量、价格、规模等基本信息,精准及时地反映各行业经济的基本运行状况,从而形成税务管理部门特有的大数据,精准发现和应对利用发票涉税违法行为,又能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参考,促进国家社会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创新税源管理,建立税收效益评价新机制

  税收收入不仅为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财源基础,经济税收结构及运行质量也反映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效益。同时,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也存在指引和调节作用。因此,提升税收管理在社会经济管理事务中的地位,进一步促进税收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例如合理引入重大项目税收效益评价机制,在重大招商项目引入、后续监控管理等环节开展税收效益评价,以提升招商引资的经济效益,方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一方面对将要引进的重大招商项目,建立重大招商项目税收效益预审制度,即在引进重大投资项目时,由税务部门共同参与决策,对该项目的税收缴纳方式、总分支机构分成等情况开展评估,尤其是在引入分支机构时,要首先与总部企业进行价格谈判,力争分支机构能多实现税收,可以提高项目的税收贡献率;另一方面建立重大招商项目税收备案及反馈制度,对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相关部门要积极与财政、税务等部门对接,跟踪反映和分析重大项目税收实现情况。把在入库税收的多少,作为对其扶持力度的重要参考依据。入库税款越多,奖励和扶持政策就越大,进一步提高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

  (四)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推进全球经济共同治理

  加强全球税收合作,打击国际逃避税,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提高税收征管能力,是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与合作的核心内容。2016年9月,在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要深化国际税收合作,加大打击逃避税的力度,支持发展中国家税收能力建设,通过税收促进全球投资和经济增长。为此,近年来中国税务部门深度参与国际税收改革,积极推动国际税收治理体系建设,致力于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税收关系,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与合作的不断发展。我们积极落实G20税制改革成果特别是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BEPS)行动计划成果,签署了《BEPS多边公约》,并加强税收信息交换,在打击国际逃避税等方面进一步形成了与各国税务同行有效合作的机制性措施。我们积极开展双边及多边税收合作,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25个国际组织和区域税收组织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11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税收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沿线5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税收协定或议定书,构建了有效的国际税收治理沟通平台。

  三、创新税收监管体制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把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

  近年,我国电商行业发展迅猛,信息技术突破发展,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网络化已经成为主流,网络消费已逐渐成为习惯,电商在促进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电子商务税务监管十分缺乏,加强电子商务的全面监督和管理十分重要,现有法律规定难以适应新形势,不足以保证电子商务的税收得到充分监管。比如,电子商务改变了产品的形态,借助网络将有形商品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传输与复制,模糊了有形商品、无形资产、特许权使用之间的概念,难以确定一项收入到底是何种所得,失去了区别税收性质和税种的依据。同时,电子商务建立在虚拟市场上,企业的贸易活动不再需要原有的固定经营场所、代理商等有形机构,大多数产品和劳务的提供也不需要企业实际出现,仅需一个网站和能够从事相关交易的软件,这也给税收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加强对电子商务税收的监管是税务管理部门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所面对新课题。一是建立网上交易经营主体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制度。凡从事网上经营的单位和个人,累积销售达到一定金额的,必须向税务机关申报网址、经营内容等资料,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号码和税务主管机关必须明显展示在其网站首页上。作为提供网上交易平台的电子商务运营商,在受理单位和个人的网上交易申请时,也应要求申请人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传真件,并向工商机关和税务机关进行验证。二是从支付体系入手,发展和执行适合我国电商现状的网络发票。我国已有具备开具网络发票功能的平台,并出台了相应的《网络发票管理办法》,这对进一步打击网络偷税漏税提供了条件。但是,目前的网络发票平台功能仅限于打印,建议开发与各大电商平台的销售和支付体系对接功能,在线监控销售情况,强制开具网络发票,进而解决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中出现的高流动性和隐匿性。三是加强国际税收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国家就税收管辖权等问题达成共识,以免造成双重征税或税源转移等。同时,借鉴国外的网络征税模式,为我国的执法实践提供经验。

   (作者为黄河科技学院商贸学院副教授 李 飞 河南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李怡君)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