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几个向度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18-01-19 08:48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郑州进一步迈向国际化现代都市带来了难得机遇,必将推动郑州实现历史性跨越。

  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必须利用好战略规划和平台的政策叠加优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优势、增实力、补短板、能抓住”的指导方针,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打造国际综合交通物流中枢。按照国际节点、国家枢纽、区域中心的发展思路,坚持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绿色化发展,推进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高效、便捷的铁路、航空、公路网络和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全方位的物流集疏网络,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着力加快综合枢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体系和现代综合交通物流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完善联运方式,提升一体化水平;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延伸冷链物流产业链条,提升冷链物流发展水平;打造特色物流中心,努力建成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全球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全国快递物流中心等。提升交通物流智能化水平,打造交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多式联运全国信息中心,打通物流信息链,推动大数据、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技术和交通物流深度融合。

  打造现代产业发展高地。深入对接中国制造2025,做强先进制造业、做大现代服务业、做优都市农业,持续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战略支撑产业高端发展,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优势,建设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研发生产基地、世界级汽车生产基地、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培育一批万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百亿级产业园区;加快战略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瞄准技术前沿,把握产业变革方向,聚焦核心技术领域,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等一批未来型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和制造业模式业态创新,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生产模式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并重转变。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提升发展,加大龙湖金融岛、金融后台服务园区、金融智谷建设力度,加快发展各类金融配套服务机构。

  打造国家重要的创新创业中心。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以开放式创新集聚高端要素,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形成有利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制度环境,建成全国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构筑开放式创新高地,全面融入全球创新体系,高标准建设中原科创谷,引进和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知名大学,吸引一批世界一流科研院所,支持工业骨干企业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开展产品研发设计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协同创新,推进和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等机构的辐射能级,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和转化高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持续强化渐进式创新,紧盯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创新,提升产业和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鼓励企业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合作,增强整合国内外市场、上下游产业的能力。

  打造中西部对外开放门户。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自贸区建设为统领,以促进“五个便利化”为重点,全面提升航空港实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际陆港、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开放平台功能,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城市国际影响力。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全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升航空港中西部开放门户功能,构建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往来制度高地,形成国际航空客货运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持续保持跨境电商综试区创新发展优势,形成一套适应和引领全球跨境电子商务的管理制度和规则,构建彰显枢纽优势和腹地优势的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强化国际陆港功能,推动中欧班列(郑州)高密度、多线路、均衡往返运营,提升国内外货物集疏能力,打造中西部连接“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重要门户。全面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规模和功能,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推进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按照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县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以提高城市品质和活力为目标,以更优的布局、更完善的设施、更高的品质、更强的能级,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规划设计现代化,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综合开发地上地下空间资源,提升基础性、功能性、网络化的现代高品质基础设施体系。推进都市交通现代化,提高城市道路建设标准,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形成“主城联网、组团通线、主要功能区高效连接”的轨道交通网络,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加快慢行和静态交通设施建设。强化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全面深入融合。构建文明开放的国际化城市环境,规划建设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高品质公共活动空间、国际社区、城市客厅,优化国际化人居环境;开展国际交往礼仪普及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国际交流能力,营造国际化人文环境,营造多元包容、融合东西的文化氛围。

  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古都文化、功夫文化、根亲文化和儒释道文化,提升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和展示交流功能。提升嵩山论坛影响力,打造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强化城市文化设计,塑造具有中原文化特色、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形象。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培养高端文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文化名家、艺术大师和文化大使。以“文化创意+”为引领,大力发展数字传媒、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文创产业,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全球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作者宫银峰单位:郑州市社科院)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