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下)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18-02-05 09:08

  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省社科院原院长、首席研究员喻新安

  陈润儿省长在省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根据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建议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乘势而上全面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提升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现‘三大提升’”,是陈润儿省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三大提升”中,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居于首位,应予高度重视,确保顺利实现。

  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意义重大

  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期待的真切回应。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建立在物质与精神生活得到相应满足的基础之上的。提出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省委省政府对新时代河南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呼应,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期待的真切回应。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一个有着内在关联并能够综合代表民生质量的整体。获得感是基础,幸福感是提升,它们都依赖于河南经济强省建设的进展、成效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实现“三大提升”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归宿点。“三大提升”是一个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的有机整体,但说到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管党治党水平是否显著提升了,最终要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是否显著提升来检验,来考量,来打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用为民造福的实事和不断增加的福祉,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赢得人民的信赖、拥护和支持。

  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责任重大

  我省在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政府工作报告》中,在物质条件方面,2017年河南生产总值达到4.5万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长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达到5238.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8%;环境治理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左右;人民生活改善方面,五年来财政民生支出累计2.6万亿元,年均增长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万元提高到2万元,57.7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我省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在提高人民福祉和民生改善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短板和不足。特别是经济增长质量不高,民生领域欠账较多,主要经济指标的人均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政府工作报告》规划了201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的要求落到实处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河南发挥优势、追赶超越的紧要关口,在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各项任务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尊重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原则,统筹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发展的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诉求、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始终坚持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从我省实际看,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来看,河南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全省环境也难以承载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从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来看,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许多新的特点,只有解决质量上的供需错配问题,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的需要;从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上看,无论是跨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非常规的关口,还是跨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的常规性长期性的关口,都必须实现质量效率型增长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充分挖掘健康、养老、教育、体育、文化、旅游等大众消费领域潜力,大力发展共享经济,积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定居。深入推进精准脱贫,推进深度贫困县和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大力推进污染防治,实施蓝天、清水、净土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办好群众急需、普遍受益的民生实事,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基础养老金特困人员生活费标准。着力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进一步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增强管党治党责任和水平

  □省社科院原政治与党建所所长、研究员 闫德民

  陈润儿省长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关于我省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建议中,鲜明地提出要实现管党治党水平显著提升。显著提升管党治党水平,既是我省“三大提升”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

  显著提升管党治党水平的内涵和要求

  管党治党,是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建设实践。管党治党能力强,则管党治党水平高;管党治党能力弱,则管党治党水平低。

  管党治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党的自身建设的各个方面。由此所决定,管党治党水平也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从我省近些年来管党治党的实践经验看,显著提升管党治党水平,就是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的努力,使全省各级党委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显著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推动改革发展的责任担当和素质能力明显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格规范,党风政风持续向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得以形成。

  显著提升管党治党水平的重大意义

  实现管党治党水平显著提升,这一奋斗目标是由省十次党代会首次提出来的。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之所以将其确立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根本在于它符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合我省管党治党发展实际。

  体现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和十九大决策部署要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注重党要管党的实效,要求经过全党努力,“真正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把管党治党水平显著提升作为一个重要奋斗目标提出来,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实际需要,是使十九大决策部署在河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客观要求。

  是实现另外两大提升的根本保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大提升”,管党治党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这“三大提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目标体系。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关键在党,关键在管党治党、从严治党。没有管党治党水平的显著提升,实现其他奋斗目标就失去了保障。

  反映了我省管党治党现有状况和发展要求。十八大以来,我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全省发展战略布局,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但是也要清醒看到,在管党治党方面,我们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党的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章党规党纪执行不够有力等等。这表明,我省管党治党水平与党中央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尚待进一步提升。

  显著提升管党治党水平的思路举措

  当前,我省发展进入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关键期。要胜利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必须再接再厉,按照十九大的部署要求综合施策,推动我省管党治党水平显著提升。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加强党的建设,提升管党治党水平,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提升管党治党水平的方向和效果。抓住了党的政治建设,就抓住了提升管党治党水平的魂和根。要逐项严格落实十九大提出的要求,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教育和引导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守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牢政治方向,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一切重大政治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显著提升管党治党水平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善于把握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论,也是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特点。显著提升管党治党水平,就要善于运用和借鉴这一科学方法论与成功经验。要聚焦管党治党的薄弱环节,精准施策、持续发力,着力解决影响管党治党水平显著提升的突出问题;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着力解决少数党员干部精神上缺钙的问题;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健全选人用人制度,着力解决选人用人失察失误问题;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着力解决党内监督缺失的问题;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从严从实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说到底是个责任问题。显著提升管党治党水平,关键是要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各级党组织要强化管党治党意识,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真正把管党治党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的管党治党工作抓深入、抓具体,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要坚持从严管党治党,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担当责任,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要坚持以上率下、履职尽责,逐级压紧压实责任、传导压力。要拿起和用好问责这一管党治党利器,对管党治党不到位、不尽责的,及时诫勉、限期整改,对造成严重后果的,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上查一级、追究领导责任和党组织责任。

  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明

  陈润儿省长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体现了河南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目标取向和路径选择,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全省全面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

  当前,河南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阶段,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著提升,对于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强省,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十九大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推进更平衡更充分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需要的必然选择。河南作为全国的缩影,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性转变,必须着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建设现代化强省的重要内容。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更加出彩的奋斗目标,并在显著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方面,提出到2020年收到重大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实现更高层次提升的目标。建设现代化强省,是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提升,与之相对应,内在地要求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社会活力充分释放、社会财富和改革成果全民共享。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需要加快形成完善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而这些都是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重要,而且十分紧迫,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创造性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面对建设现代化强省的历史任务,对治理的方式方法、治理的机制创新以及干部队伍和执政本领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积极创新理念,创造性显著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树立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各项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是区域治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坚持系统思维,树立全局意识、协同意识,打破“部门分割、条块分离、要素分散”现象。既要统筹推进各领域的治理,又要推进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还要推进治理能力建设,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同时,又要突出重点优化时序,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不断取得新突破,形成带动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新势能。

  树立创新思维,持续激发动力活力。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做好创新和加强监管的“加法”,敢于监管、科学监管、善用监管,积极推动由注重事先审批向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鼓励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及时总结提升基层创新创造的探索和经验。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创新治理结构和方式方法,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

  树立精准思维,务求实效落地生根。聚焦治理“真问题”,真抓实干,提升治理针对性,强化精准治理。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全面增强治理本领,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掌握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善于统筹兼顾,坚持目标导向,强化问题意识,注重调查研究,协调推进各方面工作。

  树立法治思维,大力推进依法治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公众参与度,使立法更好地反映客观规律、凝聚社会共识、体现人民意愿。善于把实践中的好做法、成熟做法固化、法制化,并及时上升为法规规章,提高立法质量。严格司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公正司法,完善司法责任制,提高司法公信力。坚持依法决策,把政府决策纳入法治轨道,确保重大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提高行政决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树立底线思维,稳控经济社会风险。自觉认识和遵循规律,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把握经济社会问题的表现特征和演变趋势,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不走错路、少走弯路,积极寻求规避系统性风险、化解复杂性矛盾、谋求创新性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