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国家发展改革委2017年印发的《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指出:“促进生产服务、流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升对区域产业升级的支撑能力。”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对河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推进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稳定经济增长的有力措施,其专业化发展主要通过技术外部性作用于经济增长,且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更明显,对现阶段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专业分工承接先进制造业的外包,可以降低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还可以为先进制造业提供人力资本和其他专业化服务,提高其生产效率。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发展有助于加速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相互渗透、延伸和重组,加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对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河南经济正在经历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的重大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快速成长,对我省经济增长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仅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服务业的增加值就突破了130亿元、税收收入超100亿元,其电子商务大厦一幢楼集聚了57家电商小微企业,税收突破了5亿元,超过了全省许多县域全年的税收总额,一幢楼创造的税收超过一个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我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拉动作用。
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取得如此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生产性服务业外包水平偏低。特别是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的外包比例均低于20%。其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存在一些问题。在市场环境方面,同行业之间竞争激烈,资金成本、材料成本、用工成本上升导致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成本增加。由于部分行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进入门槛较低,造成目前的低水平、同质化竞争激烈。在技术环境方面,优质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匮乏,缺少创新型科研人才。生产性服务业多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知识素质要求较高。但河南省优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数量远不能满足河南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优质教育、科研资源的缺乏与河南庞大的人口基数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不协调现象。在社会和法制环境方面,社会信用体系较差,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生产性服务业对知识产权保护要求较高,但是当前社会环境中企业和个人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不强,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三、提升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的建议
1、围绕优先领域打造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
河南省人民政府在2015年7月下发了《关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对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优先领域进行了明确部署。围绕这些优先领域,河南应该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和速度,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集群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
应积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特定区域集聚,依托郑州市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洛阳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等产业园区,以产业带服务,以服务促产业,打造一批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带动性强、特色鲜明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增强辐射能力,吸引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优秀企业入驻河南自贸区,充分利用自贸区在财税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完善服务业产业链。围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具有品牌示范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区,并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保障。充分发挥河南自贸区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航运服务、互联网金融、研发设计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等专业化发展载体,形成分工明确、专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园区。
2、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的龙头骨干企业
在发展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中,需要集中力量打造有区域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鼓励其整合现有资源,设立全国性的研发总部和物流总部,完成从生产企业向总部企业的转型,发挥龙头带动效应。应鼓励我省龙头骨干企业全面发展个性化定制和在线支持服务,采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发展远程检验诊断等售后服务新业态。并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将产业链条两端的服务部门与主营业务进行分离,设置独立的生产性服务法人机构,面向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节能环保等专业化服务,引导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鼓励龙头骨干企业采用一体化模式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快捷的一站式服务转变。
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使要素资源向龙头骨干企业集中,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对市场资源的集成能力。推广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经验,促进龙头骨干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商务服务领域。推动我省的信息技术服务龙头企业增强系统服务集成能力,向系统服务集成商转型;培育我省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组建物流专业服务联盟,增强专业化、集成化服务能力。
3、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环境
首先,应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引导支持,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前期阶段给予适当干预,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自然发展。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是河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应该加快探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新模式,扩大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范围,以项目为主导,积极探索跨区域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吸引优势资源进入相关行业。其次,应加强各类服务业行业协会建设,并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发挥专业优势补充市场管理。借鉴国内外经验发现,行业协会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几年,河南的行业协会获得了较快发展,规模和数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连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有待提高。第三,加强以政务、司法、商务诚信为主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覆盖全省的个人和企业信用档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全行业全省范围内的信用信息系统。
4、完善生产性服务业政策内容
整合现有政策资源,提高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各地市政府专项资金以补助的方式,重点支持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发展薄弱环节建设。我省还需完善政府采购办法,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制度。改进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方法,明晰服务条款。我省应改革财政支持方式,政府资金可采取以股权、债权等方式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省政府应大力支持国内外知名企业进入我省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并给予税收减免等政策优惠。对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也应给予一定奖励。为支持大企业主辅分离,剥离出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在缴纳税款方面给予差价补贴,在房产税方面可给予减征或免征,提高我省企业主辅分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加强生产性服务业政策效果评价
首先,在制定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政策时,应该以现有政策为基础,同时结合政策执行效果的现实情况,注重寻求直接干预和间接引导的之间的平衡度,政策内容要紧围绕行业特点和发展状况进行完善。其次,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应该积极主动通过多种途径认真了解学习相关政策内容,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借助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第三,定期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聘请行业协会专家参与政策制定、监督与评价,完善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机制,并针对执行中的问题及时改进。确保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各项政策能够高效实施。
(作者闫丽霞、杨 楠系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JC36)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