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进入2018年以来,在整个经济发展形势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河南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抓手,以创新发展为切入点,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平稳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开局向好的态势,为全年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打开了良好的局面。
第一,调整结构是最大抓手。自2014年河南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启动至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6∶47.7∶42.7,与2013年的12.6∶55.4∶32.0相比,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0.7个百分点,而第一、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下降3和7.7个百分点。一个传统产业占比曾经很重的河南,通过建设“陆上丝绸之路”——中欧班列(郑州)、“网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商、“空中丝绸之路”——郑州—卢森堡货运航线、“集海陆空网为一体的立体丝绸之路”——海陆空联运体系,四路并举、开放发展,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最活跃的内陆地区,并快速成长为全国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2016年、2017年,河南进出口总额达到4714.7亿元、5232.79亿元,连续两年居中西部地区第一位。今年1—2月,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含快递包裹)203.9亿元,增长52.6%,跨境电商成为河南影响全国和全球的一个新品牌。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全面推进,河南将同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接,实现更高层次的互利和共赢。
第二,创新发展是最大动力。近几年,全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指导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打好创新驱动发展这张牌,持续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各地积极努力下,自创区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引领作用明显增强,但还面临创新主体不强、专项不多、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按照省长陈润儿的要求,在自创区汇聚资源上,着力抓好“四个一批”,即扶持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搭建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人才、引进一批创新引领型机构;在注重协同上,着力抓好四个“融合”,即促进科技与金融、军工与民用、地方与国家、产业与院所的融合。特别要注意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推进体制改革,以管理体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快园区体制改革,以调动好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支队伍”积极性为重点加快院所体制改革;推进审批改革,简化审批手续,建立直通便捷的服务通道,为自创区的企业、人才提供全过程、高效率的优质服务;推进监管改革,着力解决自创区职能交叉、机构重叠、检查重复的问题,力争在机构改革中先行一步、蹚出路子、提供经验、作出示范,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新动能。
第三,质量效益提升是关键。2018年我省首季财政收支保持较快增长,实现良好开局。1—3月,全省财政总收入1544.5亿元,同比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6.6亿元,增长16.3%。其中税收收入672.3亿元,增长21.2%。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8.8%,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26.4亿元,增长16.4%,其中民生支出1808.3亿元,增长16.9%,支出结构进一步向民生倾斜。我省财政收入一季度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逐步释放,建材、钢铁等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部分企业利润明显增加,带动工业相关税收增长较快。二是郑州等市商品房交易比较活跃,带动房地产业相关税收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第四,保持定力很重要。在看到今年第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全省发展仍然存在着投资增长乏力、居民增收放缓、资金约束加剧、质量效益依然偏低等问题。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好“四张牌”的殷切嘱托,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第二季度经济工作,力争保持全省GDP增长7.5%以上的良好态势。一要树信心。要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河南开放发展的力度一直在增强,当前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态势没有变,河南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没有变,支撑全省经济增长的条件没有变。所以,要保持政治定力,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不移促开放,在开放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二要抓重点。持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进一步在抓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上扩大投资规模,在扩大第三产业发展规模、提高第三产业发展质量上迈出新步伐,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出新招,在产业转型升级上集聚新智慧。三要勇于破难题。着力破解投资下滑、居民增收放缓、资金约束加剧等难点问题,科学论证新项目,引导各类投资特别是民营经济投资热点项目,为经济稳定发展积淀内在力量。四要改进方法聚合力。要集中精力抓经济,心无旁骛谋发展,发挥我们的体制优势,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者张占仓系省社科院原院长)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