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挑战,不退缩不绕道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18-07-06 09:35

直面挑战,不退缩不绕道

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陆方舟带领同事推动多项改革

  6月29日18时,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陆方舟的办公室门仍敞开着。一系列事务正等他结束当天的会议后回来处理。陆方舟快步走来,一头扎进办公室的文件堆里,继续伏案工作。

  作为浦东新区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和“放管服”改革的分管领导,陆方舟肩头的担子是沉重的。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而浦东作为主战场,背负着先行先试、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重任。面对挑战不退缩,直面问题不绕道,陆方舟带领同事们一起推动多项改革在全市和全国推广复制,有些甚至成为了国际标准。

  梳理形成500多项 改革事项

  2015年12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破解企业“办证难”问题,把该放的权力放给市场和社会。这项改革试点被认为是率先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突破口和先手棋。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就必须“放下身段”,向市场问计。短短一周时间里,陆方舟带领同事们密集调研,了解企业痛点,最终梳理形成了覆盖国家、市、区三级共500多项改革事项,邀请企业“众筹”改革事项,并在此基础上成功推出第一个体现企业导向的改革方案。

  改革总是艰难的。由于企业选中的改革事项大多超过区级部门权限,甚至要上溯到市级、国家级部门,如何取得上级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成了改革方案出台后面临的最大难题。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金莎告诉记者,为了争取时间和更多支持,陆方舟多次往返外地,与相关部门做沟通。“他永远是举重若轻的,和他共事近20年,从未见过他发脾气。他要求我们站在企业的角度想问题,也要带着同理心为上级部门考虑,这样才更容易在制度设计角度取得多方共识。”

  即便是碰壁了,陆方舟也从不把疲态和烦恼挂在脸上,还反复开导同事:“我们反映的是企业的诉求,代表的是群众的利益,过程中遇到些曲折不算什么。”经过不断的磨合沟通,2016年4月1日,首批针对审批频次较高、市场关注度较高的116项行政许可事项在浦东新区全面展开。2017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其他10个自贸试验区和具备条件的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近400个地区,复制推广浦东新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验。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4年来,营商环境优化成果凸显,新设企业数超过前20年同一区域企业数的总和。“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也成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深刻烙印。

  一次次对工作惯性“破与立”

  2017年,浦东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着力探索解决企业和市民“办事难、办事繁、效率低”的问题。挑战又一次落在陆方舟和同事们的身上。“让老百姓只跑一次,这是顺应互联网发展要求的民心工程,应该以企业、群众的感受度为衡量标准。”陆方舟说。

  经过持续不断地调研、思考,陆方舟萌生了一个想法——打造开放、协同、高效的“三全工程”,即企业市场准入“全网通办”、个人社区事务“全区通办”、政府政务服务“全员协办”。这个想法一经提出,马上就得到主要领导的首肯,其中的“政府政务服务‘全员协办’”被进一步提升为“政府政务信息‘全域共享’”,并要求加快推进。这意味着:政府部门要“向内动刀”,通过改变已有的工作和思维方式,更大程度上磨合、共融,建成让老百姓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018年上海两会上,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全市复制推广浦东新区政务服务“三全工程”的做法。

  然而,改革永远没有终点,甚至如一趟疾驰的列车,愈来愈快。“三全工程”刚刚进入正轨,陆方舟又投入到“四个集中一次办成”改革组合拳的战斗中,即推进所有部门审批处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 所有市场准入审批事项向“单窗通办”集中;所有投资建设审批事项向“单一窗口”集中;重点区域建设项目集中验收。

  每一项任务背后,都是一次对政府部门既往工作惯性的“破与立”。“单窗通办”后,原先各个委办局从窗口退居到后台,倒逼各部门提高企业服务效率。不到一年时间,浦东企业服务中心已有45个综合窗口可以通办129件事项,到今年年底,所有综合窗口将实现企业327个事项全覆盖。

  自担任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以来,陆方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面对国际高标准的自贸区建设任务,能力不足、知识不足是自己的“短板”,要以勤补拙。正是陆方舟和同事们的孜孜以求和不断突破,让今天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得以成为改革的排头兵和先行者。(记者 杜晨薇 王志彦


编辑: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