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具备平稳健康发展基础

来源:辽宁日报
时间:2018-09-20 08:20

  编者的话

  面对上半年以来形势变化,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及时作出针对性很强的安排部署,明确要做到“六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加之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中国经济到底行不行、发展前景究竟好不好,国内外一些人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生怀疑和担心。在此,我们有必要全面认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对于正确分析形势、树立信心、把握机遇非常重要。

  我国已拥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2010年至2016年,我国外贸出口和投资增速均出现大幅下滑,使经济增速持续下降,GDP增长率从10.6%降到6.7%。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宏观调控效果持续显现。随着世界经济复苏态势日渐明朗,国内城镇化发展出现诸多积极变化,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初步形成。今年以来,受一些短期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出现流动性偏紧、地方政府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进而引起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企业融资困难加大、股市滑坡等经济下行苗头。与此同时,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争端,对中国输美产品的征税范围不断扩大,给国内市场信心带来较大压力。面对形势变化,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及时在财政货币政策等多个方面作出针对性很强的安排部署,明确要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可以预计,流动性偏紧、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降等问题将较快得到化解,下半年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将更为明确。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判断更有依据。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成功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33.5倍,年均增长9.5%,平均每八年翻一番,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2017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66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22.8倍,年均实际增长8.5%。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200美元提高到2016年的8250美元,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亿吨以上,比1978年翻了一番。近年来,我国谷物、肉类、花生、茶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工业生产能力快速发展,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较之于1978年,2017年我国钢材产量10.5亿吨,增长46.5倍;水泥产量23.4亿吨,增长34.8倍;汽车产量2902万辆,增长193.8倍。移动通信手持机和微型计算机设备从无到有,2017年产量分别达到18.9亿台和3.1亿台。2017年末,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长1.5倍,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0%以上,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铁网基本形成。2017年末,公路里程达到477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长4.4倍,其中高速公路达到13.6万公里……综合来看,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当前国内需求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城镇化带来的需求潜力巨大。2017年,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为58.5%;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城镇化率为42.3%。高收入国家城镇化率都在75%以上,其中美国达到86%,英国、日本都在90%以上。比较来看,我国城镇化空间仍然广阔。如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还要再增加2亿多;如果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我国城镇户籍人口还要再增加4亿多。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必然带来吃、穿、用、住、行等方面需求的持续增长,带来国内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也会推动城市工业、服务业等多种产业持续较快发展,支持就业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活动,还会带动大量的投资活动。综合分析,城镇化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

  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持续提高将形成巨大的需求增长空间。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这必然在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表现出来。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60平方米;本世纪初,日本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为33.8平方米,而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积目前为31平方米左右。2016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40辆,同期美国为800辆,日本为591辆。这些比较数据表明,我国居民在一些基本生活需求,例如住、行方面,数量满足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此外,我们还应更加注重质量方面的差距。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和供给日益充裕,我国居民在生活改善方面,正从关注数量转向关注质量。如果吃、穿、用、住、行等基本生活用品的质量方面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将会极大推动我国消费市场水平升级以及与其关联的数量增长。以住房为例,尽管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超过30平方米,但城镇住房建设的地域空间布局,与人口城镇化布局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对称。在人口密度大、人气度持续较快提高的大城市,人均住房面积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住房难、住房贵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也是房地产市场很容易发生局部过热的主要原因。根据新型城镇化要求,加快解决城镇化推进不平衡的矛盾,解决城市人口布局与住房建设布局不对称的问题,必然会释放巨大的居住型需求。此外,城市住房的质量、配套设施水平,也需要全面大幅度提高,才能够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由此带来的城市住房更新换代、改造升级所包含的房地产市场需求增长潜力更为巨大。因此,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释放出来的需求潜力更为巨大、更可持续。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蕴含的需求潜力巨大。目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中西部地区全面进入现代化社会建设进程,也包含巨大的需求增长潜力。

  综上可见,我国经济发展仍然有巨大的需求增长潜力。

  支持经济发展的要素保障条件依然较好

  第一,人力、人才资源比较充足。尽管人口老龄化加快到来,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年龄人口总量逐步减少,但劳动年龄人口存量仍然巨大。2017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超过9亿人,而城镇就业人口仅为4.2亿人。近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年均超过700万人,今年超过800万人,应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超过500万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超过1.7亿人。只要不断改善城市环境,不断提高产城融合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包容开放水平,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就会被更充分地使用起来。保障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条件仍然较好,人才红利潜力巨大。

  第二,资金充裕。2017年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为46%,今年7月末人民币存款规模达到174万亿元左右,支持生产建设的资金供给潜力很大。

  第三,技术创新趋向活跃。尽管从产业升级趋势看,我国面临高科技领域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供给瓶颈。但也要看到,在市场竞争压力倒逼和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之际,我国技术更新改造,包括原始创新的步伐正在加快。2017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7606亿元,比1991年增长122倍,年均增长20.3%。我国研发经费总量在2013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2017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3%,比1991年提高1.53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成效不断显现,供给对需求的动态适应能力明显提高。在长期高速增长之后,我国市场供给的数量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相对于市场需求增长转稳,国内市场从普遍短缺转为一定程度的过剩。市场竞争对企业转型的倒逼作用加强,对企业和产能的优胜劣汰力度加大。市场调节程度较高的大量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优胜劣汰、转型升级启动早,效果也比较明显。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去产能、去杠杆等多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积极推动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特别是以“破、立、降”为重点,着力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围绕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着力补齐制约市场竞争作用的制度短板,目前已取得积极效果。新动能明显增强,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新产业新产品蓬勃发展。低水平产能、无效供给加快退出,行业发展环境持续好转。企业加快实现从数量扩张型效益转向质量和创新型效益,行业内产量扩张的自律能力增强,提质增效、创新发展行为增加……这些都促进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使企业效益明显改善。近年来,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生产价格指数)等运行平稳,表明供给在总量和结构方面动态跟进、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保障条件依然较好。中国经济有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坚实基础、丰富经验,有广阔的国内市场、较好的要素资源供给保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供求关系不断改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依靠这一基础和既定的发展道路,通过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们就有能力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就有充分信心稳步迈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作者张立群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