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开放平台合力 创新自由贸易制度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18-11-03 08:47

  提升开放通道优势,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建设开放平台,积极申建自由贸易港,加快形成制度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是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战略部署。因此,需要进一步挖掘开放通道平台集成创新的溢出效应,与全国新一轮扩大开放大势同频共振,蹚出一条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新路子,构建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

  龙头牵引,统筹推进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融合并进

  强化贸易与物流联动。强化空中、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物流能力与“网上丝绸之路”规模化商流的紧密联动和业务协同,吸引跨国企业设立跨国采购中心、出口集运中心、进口分拨中心、转运配送中心,破解“空中丝绸之路”外向物流、“网上丝绸之路”内向商流比重大的结构性不平衡瓶颈,从源头上降低物流成本。积极申建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推动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离岸贸易、采购贸易协同发力,打造“一带一路”贸易物流畅通集散地。

  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推动国际航空货运、中欧班列(郑州)、高铁、公路运输无缝衔接和双向联运,扩大空陆联运、公铁联运和铁海联运规模,探索国内出口货物入港参与集拼等高效监管模式和多元化运作模式,提升国际中转集拼比例。建立完善以“一单制”联运为核心的便捷运输制度,制订推行企业互认的单证标准,实现一站托运、一次收费、一单到底、物流全球。

  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同。巩固扩大旅游、运输、建筑等传统服务出口,逐步探索放开或取消对外籍人才在项目申请、工作资质、居住流动、生活保障等方面的限制条件,前瞻性地强化技术贸易、服务外包、维修服务、金融租赁、离岸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对服务贸易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快国际商品交易平台建设,逐步扩大交易标的、完善结算方式、创新交易模式、拓展金融服务,为本土农产品、大型成套装备、高科技含量产品走出国门搭桥铺路。

  明晰定位,引导产业、口岸、制度创新平台功能错位互补

  强化产业集聚类平台的产业基础支撑功能。将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作为复制推广创新政策的核心载体,打造营商安商富商的优良环境,精准实施引资引技引智,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完善产业引导目录、招商指导目录,建立招商引资协同机制和产业转移对接机制等。

  提升口岸物流类平台的双向开放窗口功能。将枢纽口岸、功能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为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战略枢纽和口岸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策源地,进一步丰富药品、植物种苗、木材等功能口岸数量和品类,强化口岸物流类平台与产业集聚类平台的产业融合配套,打造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的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服务贸易、基础性金融服务、物流贸易信息数据共享枢纽、“通关+物流”等功能,强化与国家“单一窗口”、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推动国际贸易物流全链条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放大制度创新类平台的先行溢出带动功能。破解自贸试验区、自创区和跨境电商、大数据综试区组织机构条块化、利益分享区域化、政策措施分散化的瓶颈,推动科技、金融、贸易、产业多维度融合,人才、资本、技术、知识多要素联动,产学研、内外资、政社企多主体协同,合力推动制度创新、开放创新、金融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融合与集成。

  协同联动,加快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的集成创新

  启动自由贸易港谋划申建工作。积极介入国家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研究,尽快启动申建郑州自由贸易港的谋划筹建工作。推动新郑综保区产业转型升级、多元化发展,研究新郑综保区扩区和纳入郑州自贸片区范围的可行性,争取将郑州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的海关监管隔离区域拓展至陆港多式联运功能区,推动空港、陆港和经开、新郑综保区的区港一体化运作,强化“空港+陆港+跨境电商”特色功能,探索形成“两港两区”协同联动发展格局。

  积极稳妥放开产业准入领域。最大限度地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和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有针对性前瞻性地完善飞机维修、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保税维修再制造,以及航空租赁、国际物流、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知识产权等领域开放措施,引进低成本资金、高科技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高层次人才,提升先进制造业和专业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深化对外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推进航空港与新郑综保区、陆港与经开综保区的区港一体实质运作,探索实践集中查验、“蓄水式”查验模式。争取在新郑、经开综保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实行“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的货物进出境管理制度,实施合格假定、非侵入式监控等措施,建立一线进出货物负面清单,逐步探索一线无条件准入、登记式备案、区内免证免审、原产地自主声明等监管机制,推动由常规性监管向精准监管转变。

  加快国际多式联运和跨境电商监管创新。拓展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功能和服务覆盖范围,建立国际中转集拼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国内出口货物入区参与集拼等多元化运作模式,完善与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相适应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扩大转口贸易规模。完善跨境电商风险监测和商品追溯体系,探索创新“网购保税+实体新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参与和引领监管服务、第三方服务、交易服务、技术服务、付汇收汇结汇服务等国际电商规则体系和行业标准的制订。

  促进资金跨境自由安全流动。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账户制度,争取放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市场交易的外资市场准入,研究细化放宽持股比例、经营范围、设立期限等限制的措施,拓展境外投资者参与范围、渠道和规模,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探索开展离岸银行、离岸保险、离岸证券期货和衍生品交易等业务。

  完善开放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积极申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探索与重点国别间职业资质互认、外籍人士担任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法人、海外高端人才领衔承担省内重大科技项目、外籍人才社保缴纳接续等制度,研究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企业聘用的特需外籍人才发放绿卡的可行性。探索建立涉外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系,争取国家商标局在郑设立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窗口,申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交易运营(郑州)试点平台等。  (作者张长星单位: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