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18-11-07 11:01

  内容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在深化改革、加大创新、优化布局、培育人才、扩大开放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服务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关键词:新时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服务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这为我国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遵循产业演进基本规律,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与中国制造2025双轮驱动,共同支撑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服务业转型升级是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全球经济结构呈现出以工业为主导向服务业为主导转换的新趋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越来越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不断加强,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服务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服务业转型升级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传统要素的大规模投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原有的依靠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上限。面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行业必然要退出市场,而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价值高的服务业必然会得到较快发展。服务业转型升级就意味着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0%,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高出第二产业22.5个百分点,连续5年实现对GDP和第二产业的“双超越”。随着服务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一方面可以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加快经济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信息传输、软件技术服务、商务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这些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动能转换,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服务业转型升级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客观要求。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逐步由以工业为主导向以服务业为主导转变。数据显示,2015年服务业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首次超过50%,2017年达到了51.6%;其中,服务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6.7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5%,增速超过第二产业6.3个百分点,服务业已发展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所在。服务业转型升级包括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包括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服务业转型升级最根本的动力来自创新,通过科技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模式创新等,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等的融合发展,实现生产与生活并举、“传统与新兴”并重,由此迅速壮大服务业发展规模,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走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3、服务业转型升级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客观要求。当前,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等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如平台经济、体验经济和分享经济等新兴经济形态的不断涌现,个性化、体验式、互动式等新消费模式蓬勃兴起。统计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52850亿元,较2016年增长了43.81%。以服务外包为例,2017年数据分析、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营销推广、供应链管理等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其执行额分别同比增长55.4%、44%、40.6%和17.8%。但是,2017年我国服务业万人投诉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互联网服务投诉量增幅达到330.86%,主要原因在于商品服务、质量不合格。可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改在赋予服务业发展新动能的同时,也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迫切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占据服务业发展的制高点。

  4、服务业转型升级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客观要求。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服务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就完成了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换,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由传统服务业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经济转型。相比较之下,我国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服务产业层次较低,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有较大比重,计算机服务、软件服务、租赁、商务服务等新兴现代服务业占比较低。如,2017年我国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个人文化娱乐等新兴服务进口同比分别增长54.9%、21%和30.6%,其原因就在于当前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附加值比较低,还处于服务产业链条的低端。适应国民经济服务化趋势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要求,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也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5、服务业转型升级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要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性服务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解决好这一矛盾的关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一方面,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以及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对旅游、体育、养老、教育、医疗保健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需求急剧增加。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比上年增长11%、人均居住消费增长9.6%、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增长8.9%、人均交通通信消费增长6.9%。但是,面对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高品质的、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服务供给却严重不足,甚至出现了大量服务消费外流的现象,2017年我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交易的规模达1.5万亿元人民币。适应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消费升级的需要,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由低附加值、低服务质量向高附加值、高服务质量转变,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

  二、新时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服务业转型升级作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促进服务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1、促进服务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一要求,从国家战略高度为服务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着力推动服务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积极鼓励众筹、D2C、C2B、OTO等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创意设计、远程诊断、生态旅游、远程教育、智慧社区等新业态发展。积极推进商贸、物流、仓储等传统服务业与大型网络平台对接,创建智慧物流和智能仓储新平台,打造现代智慧物流新模式。大力发展智能化金融,系统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新技术在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等金融领域的运用,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智能化不但是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而且也是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和动力的重要手段。

  2、促进服务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与发达国家服务业相比,我国服务业大多还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粗放式发展的特征还比较明显,服务业整体生产率较低,仅约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的25%。适应新时代国际产业转型升的需要,提升我国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提高服务业生产效率,必须推动服务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也就是推动服务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由低端环节向高端产品、高端要素、高端服务、高端平台等高端环节深化延伸,通过抢占高端环节,实现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构建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成果检测、中介咨询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服务业领域,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在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突破物理限制和服务半径,提升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提高以健康、医疗、养老和教育为核心的最终需求型服务业价值比重,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加快提升服务业的高端化水平。

  3、促进服务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产业绿色化是当前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趋紧,不仅对农业工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服务业绿色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绿色化也是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推动服务业绿色发展,首先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使绿色发展融入到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其次,要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并重,坚持以环保引领服务业绿色发展,促进服务业由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绿色物流、碳金融、生态休闲旅游、体育康乐、乐活生活、文化养生等新兴绿色服务业,积极发展网络约车、远程教育、在线医疗、智慧社区等共享服务新模式,不断提升服务业绿色化发展水平。

  4、促进服务业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品牌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源泉,从欧美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只有建立品牌,企业才能真正获得核心竞争优势。有研究表明,尽管名牌产品在全球品牌中占有额不足3%,却占有了全球市场的40%,全球销售额的50%。我国服务业转型升级,其中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要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以培育品牌为切入点,提高服务业发展层次。以研发设计、信息物流、商务金融、会展广告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强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品牌区域,鼓励企业以品牌为纽带带动服务业实现新突破。加强行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建立差异化品牌优势,通过品牌市场、品牌旅游、品牌会展等专项建设和培育,提升品牌影响力,发挥行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在品牌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做好品牌维护,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侵犯服务业商标、商号、专利、质量标志、产品标准等知识产权的惩罚力度,通过服务业品牌建设,推动服务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5、促进服务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突出短板。尽管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服务业贸易逆差总体持续扩大,一项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达到16177.4亿元,比上年增长0.3%。因此,国际化也是我国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要主动抓住服务业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遇,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形成服务业由内聚向外拓,由被动接受国际分工到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新格局。树立服务业全球化思维,明确我国服务业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的新定位,推动服务业从国际分工体系的加入者转变为国际经济关系调整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带动我国服务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把握服务业国际化发展新特点,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积极探索服务业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参与全球服务贸易竞争与合作的新模式,推动服务业由代工、代销等向市场研发设计、软件开发、营销推广、咨询服务等中高端链条延伸,提升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我国服务业国际化水平。

  三、新时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推动我国服务业转型升级,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在深化改革、加大创新、优化布局、培育人才、扩大开放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激发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活力和动力,推动服务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深化改革,为服务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环境。放开市场管制和促进公平竞争是释放服务业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的治本之策,也是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根本路径。要把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放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潜能。实现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建立健全负面清单制度,破除各类显性隐性准入障碍,破除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深化国有服务企业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形成各类市场主体同场竞技、公平竞争的生动局面。构建透明高效规范的服务业监管体系,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监管方式,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从重处罚向重行政指导转变,注重新业态新模式监管创新,发挥公众、媒体、第三方监督力量,形成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治理的新格局,为服务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2、创新引领,为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当前服务业发展存在的短板主要在于规模不够、结构不优、质量不高。要坚持把创新摆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位置上,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互联网+为手段,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不断培育服务业发展新动能。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鼓励运用数据挖掘等新技术,不断丰富细化消费品品类,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发新型服务,促进智能快递、无人超市、机器人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有序发展。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支持具备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牵头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支持服务业多业态融合发展,发挥枢纽型平台型服务企业的引领聚合作用,带动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发展,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联盟。

  3、注重人才,为服务业转型升级做好智力支撑。人力资本是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人才。要更加注重充分发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才为核心要素,不断发展壮大服务业专业人才队伍,为服务业转型升级做好人才支撑。扩大人才供给,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依托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加大服务业领域高端人才培养,以及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模式创新,鼓励职业院校、培训机构提供普惠性服务业职业技能培训。健全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完善职称评定、薪酬制度、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措施,支持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多种创新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促进服务业各领域人才资源有序自由流动。加大国际人才引进和合作,探索职业资格国际互认,逐步放宽服务业重点领域高层次和紧缺急需的外籍专业人才聘雇条件限制,推动境内外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便利流动。

  4、优化布局,为服务业转型升级奠定空间基础。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大,服务业分布呈现出东强西弱、城强乡弱的发展状态,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动东部地区服务业率先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支持东北地区依托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基础,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鼓励中部地区在原有区位及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不断扩大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西部地区服务业投入力度,发展特色优势服务业。做强中心城市,强化都市圈的核心带动作用,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集中布局发展金融、商贸、科技、会展、教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高端服务业;促进中小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对接,利用中心城市服务资源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农村生活服务和以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为特色的农村服务业为重点,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进入,逐步实现城乡居民服务业均等化,在空间布局上实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5、扩大开放,为服务业转型升级激发新的活力。在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国际贸易规则重构的背景下,推动服务业开放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是推动我国服务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动力。要深度融入全球服务业分工体系,推动服务业双向开放,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服务业“走出去”,抓住服务业全球化发展新机遇,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拓展与先进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创新合作,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合作,加强和优化全球服务市场资源布局,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服务支持。总结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的成熟经验,充分发挥地方在发展服务贸易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在管理体制、开放路径、发展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为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动力。利用国内服务需求旺盛的市场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服务企业,引入教育、医疗等国内急需的服务产业和服务模式,在有效引导国外资本投向服务业的同时,倒逼国内服务行业与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率。(作者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高泽敏)

  注释:《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第22页;

  参考文献:

  [l] 胡祖才.加快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 支撑引领经济转型升级[J]《求是》,2017(16)

  [2]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N]吉林日报 ,2016-05-03

  [3] 来有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需解决几个关键问题[N]经济日报 ,2018-07-12

  [4] 迟福林.“十三五”: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J]《行政管理改革》,2016(02)

  [5]曾世宏,高亚林.互联网技术创新驱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机理、路径与对策[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6]杨萌.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中物协《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研究》课题开题会发言摘要[J].中国物业管理,2013(05)

  [7]迟福林.走向服务业大国的转型与改革——2020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

  [8]匡贤明.工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生产性服务业[J].金融经济,2015(13)

  [9]肖倍.上海服务业发展亟待转型升级[J].上海人大月刊,2012(09)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