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好 “人、地、钱”问题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18-11-23 16:57

  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发展战略导致的乡村在资源争夺中缺乏竞争力,由此造成“人、地、钱”等要素源源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农村发展因缺少要素支撑而发展滞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质就是引导“人、地、钱”等要素向乡村流动和聚集,以提升乡村发展能力,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人、地、钱”、核心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发展战略,在有效地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城乡发展的失衡,表现为与城市相比,农村产业基础薄弱、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人才和资金要素匮乏等。原因在于农村在与城市争夺资源中缺乏竞争力,导致“人、地、钱”等要素更多地由农村流向城市,乡村发展因缺少要素支撑出现了凋敝衰败趋向。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推动“人、地、钱”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和聚集,以提升乡村发展能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抓好“人”这个核心,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的首要因素是人。推进乡村振兴,首先应抓好“人”这个核心。

  一是选好发展领路人。村两委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村两委干部是乡村发展和振兴的领路人。但就广大农村地区状况而言,村干部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思想观念落后、缺少谋划和带动发展能力等。推进乡村振兴,首先要选好发展领路人。通过优化村干部年龄结构,选聘年富力强而又有能力、有思路的村民进入村两委。建议在村干部选聘中以突出组织能力和带动发展能力为根本,以40-50岁人员为主体,打造老中青结合的村两委干部队伍,提高基层组织谋划发展、引领发展的能力。在人员结构方面,要创新干部设置,在建制村为单元配备干部基础上,增加1名农技人员(编制放在乡镇政府)进村委班子,为乡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吸引和培育致富带头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把提高致富能人综合素质和带动能力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吸引外出打拼并取得一定成就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和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立业,为他们提供财政、税收和用地等方面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经济方面的号召力和带动力。另一方面,采取系统培训、个性化学习等方式,对致富带头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不断更新致富带头人的技术知识、思维观念和市场信息俘获能力,通过他们的传、帮、带、教,解决群众经济发展中的资金、技术、信息等难题,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三是育好“新农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重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首先是加强培训宣传。充分利用宣传媒体、新型职业农民流动课堂和进村宣传等形式,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题栏目,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典型和相关政策,提高农民接受培训的自觉性。其次是强化培训组织。为提高培训效果,应做到培训前调研、培训后跟踪服务,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学员学习、实践活动,并建立台帐,作好培训内容和参训人员记录。其次,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依托田间课堂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采取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民需求,采用集中互动和“土专家”现身说教方式授课,由教师现场示范、手把手指导学员具体操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学员到实验实习基地观摩、外出参观考察,以拓宽学员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培训效果。

  二、夯实“地”这个基础,强化乡村项目用地保障

  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农民最大的财富,推进乡村振兴,要做好土地文章,用好“地”这个基础。

  一是做好空间规划。在中央和省级政府制定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基础上,以县域为单元制定乡村振兴战略空间规划,规划应突出以下内容。首先,做好村庄发展规划,对域内村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科学分类,确定哪些村庄能振兴,哪些村庄不具备振兴条件。对能够振兴的村庄进行功能区划分,可分为生产区、生活区和功能区,并制定推进的具体措施。对于不具备振兴条件的村庄,应制定合理的引导措施,促进村庄人口转移。其次,对域内农业进行产业分区、对农业资源进行功能整合,在县域内规划若干农业田园综合体,并以大产业带动小农户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土地空间规划必须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二是盘活“三块地”。推进乡村振兴,要把盘活“三块地”作为激发农村造血功能、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有效途径。首先,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农推进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为重点,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为目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其次,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实现路径。通过稳定所有权和资格权,放活使用权,吸引城镇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把农民闲置房屋和闲置宅基地开发成乡村旅游、养老、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有效载体,提高农村宅基地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再次,落实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上市交易制度,简化交易程序,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建议赋予县级政府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的权力,以用好用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农村零星分散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率和效益。

  三是用好农村用地保障制度。一方面,充分利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推进“五小”水利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最重要的是利用农村用地保障制度,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及项目用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配套房屋用地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农村用地保障制度,改造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网络,推动公路、电力、管道和物流等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培育农村发展新空间。

  三、解决好“钱”这个关键,破解乡村振兴资金难题

  “钱从哪里来”是乡村振兴考卷的必答题,也是一道难题。这个题目解答不好,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就会大打折扣或难以实现。

  一是强化财政保障。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其重要标志就是公共财政对“三农”投入的不断增加。强化乡村振兴的财政保障,通过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多向“三农”倾斜,确保“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首先,从最薄弱环节、最突出问题入手,补齐乡村发展短板,缩小城乡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实现城乡等值。其次,建议设立乡村振兴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流向乡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再次,改革土地出让金制度。土地出让金是政府征用农民土地后,通过“招拍挂”方式实现的溢价。目前,这部分收入基本被政府拿走,大部分用于城镇建设。为此,需要改革土地出让金制度。坚持取之于地,用之于农的原则,调整和完善土地出让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和使用比例,提高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农村投入比重,让更多涉地资金投流向乡村。

  二是引导金融资本下乡。通过构建适应农业农村发展金融体系,引导金融资本支持乡村振兴。一方面,通过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专业化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多样化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对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要不断完善其“三农”金融事业部运营体系,提高它们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对于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要明确其服务乡村振兴的职责和任务;对于农村信用社,在推动其改制为农商行过程中,确保农村信用社服务乡村发展能力不减弱、主体有保障。另一方面,强化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建议探索设立融资担保基金和乡村发展基金、探索县级土地储备公司参与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试点工作,拓展乡村振兴融资渠道。

  三是推进“三变”改革。“三变”就是通过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的实质就是把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现有资产打包盘活,为工商企业和愿意投身农业人员提供进入农业的机会,吸引外部资金进入农业,形成“公司+集体+农户”经营模式,与农民结成共享改革红利的“综合体”,提增强村发展内生动力。首先,要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主体扶持、融资平台搭建等工作,引导地方产业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其次是加强产权管理,做好顶层设计和风险防范,明确改革的规则、程序和底线,确保“三变”改革中的农民权益。(作者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贺卫华)


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