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加快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
改革开放40年来,河南坚持巩固加强第一产业、优化升级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实现了大省经济转型的历史性巨变。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蜕变,服务业成长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网络经济发展如火如荼,转型升级态势向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河南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河南现代服务业存在着高端服务业占比较低,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偏弱,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区域差距较大。河南加快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迫在眉睫。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关乎河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乎河南制造业转型提质增效,关乎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否实现。为使河南现代服务业结构更加合理、高级,更加出彩,结合产业结构优化规律和河南省情,探究河南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意义重大。
一、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高级化
现代服务业是依托于科技创新的产业,是高知识含量的产业,因此,推进现代服务业科技水平的发展至关重要。河南在如何提高科技水平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很多沿海和南方省份相比,河南等中西部省份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落后。河南应当以建设高科技水平企业与高校为起点,以企业和高校作为吸引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的基本单位,形成稳定的人才培训机制。同时应当制定一系列科技创业优惠政策,为高校研究的技术变成现实提供通畅的途径,建立系统的、有效的创新体制。
加强新兴服务业科技资源共享载体平台建设。着眼于集约利用土地、节约各种成本、合理空间布局,要搭建较为完备的共性技术平台,提高科技资源共享的应用水平。应该充分整合科技资源,建立新兴服务业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业平台;同时要加快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增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公益开发,加快建立较为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强化公共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优先支持新兴服务业的业务、信息和成果的协同,为降低新兴服务业的社会成本、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服务。
强力推进高端服务业发展。鼓励大中型企业开展资源整合、模式创新、境内外并购与上市等业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其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水平;引导国内外资本转向知识产权等服务行业投资,支持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企业改造与重组;以技术创新和应用服务创新鼓励科技服务型企业“走出去”,融入全球化。
二、用现代物流业态、现代金融业态引领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加速交通物流业升级。河南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条件,集疏货物的时间成本和运输的物流成本相对较低。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河南现代综合性交通体系日趋完善,其中包括陆空对接、内捷外畅、多式联运等现代物流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备,河南省在交通领域的综合竞争优势逐步明显。加强巩固传统优势,以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为优势,加强商贸、物流、会展、旅游等传统行业的发展,延伸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高价值链。
积极培育新型业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着力发展金融、信息、创意、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型生产性服务业;深入各行业开展“互联网+”,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广泛应用;培育高技术、高成长的技术服务在生产领域的应用,提高科学研究、商业服务、高端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规模,增加新型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带动产业升级。
高效提升发展平台。依托河南180个产业集聚区,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为重点的区中园,形成一批为主导产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的配套新兴服务区。培育一批产业高集聚、产出高效益、功能高复合、空间高密度、就业高容量的新兴服务业集群,形成新兴服务业发展新高地。优化已有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平台,利用跨省、跨行业合作新战略打造新型的跨省域的大型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平台;加快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新模式,扩大服务范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探索跨区域、跨行业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吸引优势资源和优质人才进入相关行业。加快发展航空信息旅游业,利用郑州航空港区位优势与便利,发展航空服务业;以城市信息化为主线培育新兴信息服务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
三、以便利化、精细化和品质化为导向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提速发展
当前河南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但河南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国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扩大了生活性服务消费的新需求,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拓展了生活性服务消费新渠道和新方式,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扩展了生活性服务消费新空间,人民群众对生活性服务的便利化、精细化和品质化需要日益增长。
制定系统科学可行的促进政策。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也随之改变,人们对便利化、精细化和品质化的生活性服务消费需求增强。首先要废除陈旧的、不合乎现在环境的服务政策,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及时弥补现存生活性服务产业相关法律漏洞,给其发展以最大保障。最后要制定长远的、可持续的政策措施,在全省范围内落实推广。
强化自主的创新体系。运用新技术、新思维,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促进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实现新兴技术与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发展;构建以自主创新体系为主改善现有社区商业设施,倡导品牌规范化经营,引导连锁品牌餐饮、美容美发、足疗、摄影等优秀企业进社区;鼓励品牌连锁企业采取收购兼并、特许经营、品牌加盟方式对社区的个体店等商业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商业相对集中,商住相对分离,打造 15 分钟生活服务圈;完善新时代经济所必须的商业要素,如信用体系建设、风险控制等。
制定完善的培训体系。由于生活性服务产业的从业人员与消费者直接接触,服务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服务的质量以及消费者的满意度,因此必须制定系统完善的培训体系,培养高素质服务人才。
拓展合理的消费体系。提升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内涵和附加值,创新发展商贸流通业,增加健康养老、舒适居住、健全的卫生医疗等方面服务供给。促进大众化合理消费,普及社区便民消费,发展智慧生活消费,开拓个性化品质消费,完善高效的商品防伪和安全追溯体系以及市场调控机制,提升居民消费安全水平。
四、突出重点与均衡协调相结合推进现代服务业行业结构合理发展
以产业链延伸为重点,强化融合发展。依靠资产的商业潜力参与价值创新网络和新的生产交易系统;调整和重组供应商、合作伙伴与顾客的角色定位及相互关系,以新的联合体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创造一种不断升级的和谐动态。调整传统优势行业,交通运输业、文化旅游业、金融服务业等相关行业,进一步实现行业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交通运输业应实现铁路、公路、航空三者的全面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系统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文化旅游业应进一步强化品牌名片,加强洛阳、开封、焦作等的品牌建设,并持续推进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过度,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金融领域应当加强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在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同时,最大程度运用金融系统的作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现代服务业行业结构不仅要突出重点优势产业,其他产业也应当均衡发展。在科技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公共管理及公共设施管理以及文化体育方面应当进行进一步改革,逐步减少传统国有企业的垄断,推进市场化进程,释放市场活力。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添动力,还可以为工业、农业及重点优势服务业提供支撑,形成相互补充,互相支持的稳固格局。
五、以差异化策略推进现代服务业的空间结构优化
以扩大开放为引擎,强化开放发展。优化现代服务业空间结构,利用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效应促进本产业的专业化;逐步放松市场管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各要素充分流动,在配置资源中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起辅助作用,建立外向型经济新体制和产业体系;加快构筑平台引领对外开放新“风口”,开通功能性口岸。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龙头,中国(郑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为侧翼,在河南实施多层次、多行业、多区域分布的开放平台搭载体系;增加功能性港口在内陆腹地的引领作用;利用分工、专业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使各种要素不断整合,协同发展,形成分工协作的服务产业关联群体。
推动区域间合理分工,打造有序发展格局。目前郑州作为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的作用日益明显,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也明显高于省内其他城市。但由于河南省地域辽阔,仅仅依靠郑州一个集聚中心则覆盖不全,因此河南省应当构建郑州以外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城市,应根据各地现代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集聚群,以现代工业服务业和旅游业为主导,带动三门峡、南阳、焦作的相关产业发展;构建以安阳为中心的豫北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群,带动濮阳、鹤壁的相关现代服务业发展;构建以漯河为中心的粮食加工服务业及物流服务业,带动驻马店、周口的相关产业升级等等。由相关部门牵头,建立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重大投资项目的协调机制,推动区域分工发展的制度安排。就全国范围内来说,应该极力促进省内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群的形成和发展,以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效应。
以优化发展环境为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国内以及世界知名企业落户中原,带动河南现代服务业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的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做好资本和技术的结构性调整;深化对外经贸体制改革,建立并完善全国范围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大经贸新格局;营造优质、高效、廉洁的政务服务环境,实现公正、良好的法制环境,以及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鼓励创新、营造良好的企业人文环境等。
【作者周纪昌系中原工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本文是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决策咨询项目“加快河南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项目编号:2018JC17)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