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个关系” 抓好“四个关键”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19-01-25 09:02

  始终把发展扭住实现高质量发展

  □省委党校廖富洲

  我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工作中要着力把握“四个关系”,注意抓住“四个关键”。其中,“四个关键”的第一个关键就是“始终把发展扭住”,这是我省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遵循。

  把发展扭住是我国40年发展的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从积贫积弱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在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步伐,其中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来,我省经济规模实现了跨越发展,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成功实现了由经济落后省份向全国重要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转变,这得益于我们紧紧扭住发展的结果,今后也必须紧紧扭住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在更高层次上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转化,我省在发展中面临的诸如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城乡不平衡、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等问题,都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我省高质量发展明确要求其基本路径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三大变革”对我省来说任务十分艰巨。我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但是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特点突出,总体来看,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方面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准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等。

  贯彻落实“八字方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并将“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这为解决我省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提供了遵循。当前我省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实质上都是结构性问题,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通过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质量效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坚持化过剩产能劲头不松,加大对“僵尸企业”的处置力度,巩固“去降补”成果;打好优化发展环境“组合拳”,落实中央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改善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以产业高端化、技术尖端化、质量顶端化为目标,继续实施“三大改造”,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业链水平;积极完善市场体系,着力破解生产主体和市场错配、生产和消费脱节、金融和实体失衡的难题,畅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循环系统。

  深化改革开放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让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动力和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是一篇大文章,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通过加快市场化改革,让市场主体不断壮大起来,让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起来,让改革效力充分释放出来。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着力推进国企改革以及财税金融、社会保障、开放型经济、生态文明等关键领域的改革。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龙头,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深化对外开放的重点是放宽市场准入、拓展开放领域,打造平台载体、提升开放水平,健全体制机制、优化开放环境等。

  着力把重点抓住才能赢得全局

  □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喻新安

  河南省两会已经胜利闭幕。深入学习两会精神,是奋发有为、共谋出彩的基础。陈润儿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现2019年的发展目标,要抓住“四个关键”,其中之一是着力把重点抓住。

  着力把重点抓住,是稳全局保全局的重要方法论

  重点工作在全局中居于核心位置,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推动事物发展不断从不平衡到平衡,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重要方法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要重点抓好的着力扩需求稳增长保持经济健康运行、贯彻落实“八字方针”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持续推进三大攻坚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加大力度深化改革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提升经济发展优势等十个方面的工作,对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以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关系重大。只有抓住抓好了这些重点工作,才能做到一通带百通,一招活全局,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站位全局明确总体要求,认识河南发展的时和势

  要从时代潮流看发展大势。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新一轮区域竞争已全面起势;要从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变化看发展机遇,认识到我们正迎来比较优势显著上升、战略潜力逐步释放、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发展支撑持续强化带来的机遇。从“形”与“势”的统一中审视全局。判断经济运行,要坚持“形”与“势”的统一,尤其是在新常态下,要以新视野看待形势,用新理念来把握形势,看到“出彩”已经成为引领河南发展的时代强音,进而更好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要认识和把握总体要求。就是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深入开展三大攻坚战,持续推进“四个着力”、打好“四张牌”,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实现“三个同步”“三个高于”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只要做到了站位全局明确总体要求,抓重点工作就能更清醒,更坚定,更主动。

  学会统筹兼顾善于突破难点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在任务艰巨繁重、工作千头万绪的情况下,更要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和要求,统筹兼顾,抓项目、解难题、破障碍,确保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在已确定的十项重点工作中,也有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的工作。要抓住一些卡脖子工程和关键环节,克难攻坚,寻求突破。突破改革难点,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和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释放供给潜力;突破畅通难点,把市场微观主体摆在更为重要位置,发展更多优质企业,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经济循环;突破投资难点,要用好政府投资杠杆撬动作用,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聚焦基础设施、企业“三大改造”,加快实施一批支撑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突破创新难点,营造创新生态、聚焦省内创新需求,推动高端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及先进成果落地河南。

  理清工作思路夯实责任担当

  坚定信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把握大势、联系实际、融会贯通,放大格局、提升境界,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决心和信心。理清思路。坚持增供给与优环境并举,加快释放消费潜力,形成稳定持久的经济增长拉动力;强化政策统筹协调,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同向发力,切实解决痛点难点问题,打好重点战役;建立科学的工作推进机制,抓住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组成专题小组研究,制定专门方案解决,建立专业队伍推动,紧盯不放、一抓到底。提升专业素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找方向、找答案、找力量,掌握贯穿其中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努力成为驾驭复杂形势、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发展的行家里手。激发担当作为。要营造一个敢担当善作为的浓厚氛围,继续弘扬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作风;把选好人用对人作为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让政治强、敢担当、作风实的干部挑重担;把容错纠错机制落到实处,旗帜鲜明支持干事者、褒奖担当者、保护改革者。

  坚决把风险管住真正守牢底线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郜俊玲

  我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注意抓好“四个关键”,其中之一就是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这是针对经济发展阶段性转换和经济转型期风险易发高发的特征,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主动战,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战略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决胜小康目标、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新一轮经济转型期。随着原有的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等平衡关系被打破,经济转型面临着周期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相互交错、环境变化和体制变革相互影响、国内矛盾和外部冲击相互作用、存量风险和增量风险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

  河南作为经济体量较大的欠发达省份,结构性矛盾突出,转型发展任务艰巨,应对外部冲击的经济基础脆弱,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市场约束进一步趋紧,以及美国挑起贸易大战、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复杂形势,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隐患和压力陡然增大。

  坚持三个思维

  坚持底线思维,要认识到当前我们面对的经济转型风险复杂性和艰巨性远超以往,必须提高风险忧患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切实把防风险置于“三大攻坚”之首,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有效措施,防范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守住安全底线。坚持系统思维,要研判风险形成和演进中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的变化,科学把握风险形成机理和传导机制,将防范化解风险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从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体视角进行设计,事前加强风险的预判和防范,事中加强风险的应对与处置,事后加强风险免疫和管理能力建设。坚持战略思维,认识到风险集聚主要是经济失衡和资源错配的外在反映,根本原因是结构性改革滞后和体制机制扭曲,必须从结构性改革中找出路。要加强风险防范的顶层设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战略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短期与中长期、促进发展与管理风险、重点防范与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关系,主动转方式、调结构、换动力、去杠杆、防泡沫,将“集中力量办大事”与“市场机制效率”有机结合起来,标本兼治,疏堵并举,有效规避风险集中释放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冲击。

  盯紧四个重点领域

  当前,我国在经济扩张时期积累的过度投资、产能过剩、资产错配等风险正在向金融部门集聚和释放,金融风险、房地产风险、政府债务风险、企业债务风险是现在和未来一个时期影响较大、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领域。就我省情况看,企业杠杆率居高不下,高债务问题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重,财政兜底风险加剧;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高,中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凸显;居民杠杆率快速提升,房地产泡沫风险仍在累积等风险突出。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聚焦重点领域,注重长短结合,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把国有企业去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处置企业债务和“僵尸企业”退出;加强政府债务法制化管理,运用债务率、负债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等指标,对各级政府债务风险进行动态监管;加大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发挥好企业债权人委员会作用,有效防控企业债券违约、股票质押平仓、担保圈、网络借贷、非法集资等风险隐患;强化房地产领域融资规范和治理,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稳定居民部门杠杆率,有序有效防控风险。

  构建三个管理机制

  目前,我省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在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应对和处置上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必须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重点建立完善信息搜集研判预警机制、风险管理协调机制、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强化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全过程管理,及时识别、系统管理、有效防范各项风险。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健全应急管理部门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职能,实现风险动态监控、预测预警、研判分析、监管协调、应急处置等全覆盖,提高风险管理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建立有效的市场信用和信息披露制度,组织开展重点领域风险评估、跟踪分析、进行预警、提出建议。加强风险应对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研究梳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风险传导链条,采取措施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控制增量,积极处置存量,防止金融存量风险集聚,切实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切实把民生兜住增进人民福祉

  □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副研究员张长星

  我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切实把民生兜住,提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制度、守住底线,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当前,我省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需要我们坚持底线思维和社会政策托底的基本要求,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兜好兜牢民生底线。

  深刻认识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着力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解难题,扎实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是连续14年从全省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每年承诺并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同时也应看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系统、艰巨、复杂的工程。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需求标准更高,对精神生活需求日益增加,对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公平正义更加关注,已经由温饱型低层次的硬需求转向发展型高层次的软需求,并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且逐步升级的趋势。再加上我省民生领域历史欠账较多,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还有不少烦心事,切实解决好民生领域的各种现实难题任务艰巨。

  保障民生应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各项民生投入必须建立在稳固的经济基础和现实财力上;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指南针”,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所在。在具体民生工作中,要把握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间的度。“尽力而为”是责任担当意识,就是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实事,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党和政府的首要职责,拿出针对性强、覆盖面大、作用直接的务实举措,以钉钉子的精神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民生工作战略部署、办好河南民生实事,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人民增福祉。“量力而行”是务实科学态度,既要积极回应群众诉求、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又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不超越当前实际能力开“空头支票”,不作过度承诺,不竭泽而渔、寅吃卯粮,而是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民生三感”,做到群众预期与民生实绩、群众需要与现实可能相协调。

  准确把握保障改善民生的关键点和切入点

  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一是加快补齐民生短板,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财力用于办好民生实事,破解民生难点热点痛点。二是着力稳定扩大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就业形势监测预警,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等,夯实民生之本。三是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快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和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养育等保障标准,加快完善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守好社会公平的生命线。四是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以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尽可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民生目标任务,字里行间展露出满满的民生情怀。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决心,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就能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