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乡村“五个振兴”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系统推进。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以“五个振兴”为路径,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五个振兴”为主攻方向,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汇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共谱河南乡村振兴华丽篇章。
加快推进产业振兴,提质增速种下“梧桐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乡村吸引力才能增强,进而在广袤大地上种下集聚各类生产要素的“梧桐树”。加快推进产业振兴,一是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深入推进“四优四化”,加快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强化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加快形成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充分发挥河南“一带一路”主要节点的区位优势,拓展农业对外合作领域;二是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发展壮大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土地入股和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三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深入发掘乡村兼具的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功能多价值,培育农事体验、乡村旅游、共享农场、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农字号”特色小镇等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四是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始终坚持立足农业,富裕农民,增强农民参与融合的能力,加快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使农民可以更多分享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增值收益,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快推进人才振兴,引流聚气招来“金凤凰”。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其现实目标在于培养一批情系农业、心向农村、熟谙农业知识、热心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带路人。突出做好“育、派、引、留、联”五项工作,使“金凤凰”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一是突出“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发掘乡村能工巧匠,助力非遗传承人;二是突出“派”,实施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依托农业部门、科研院所和乡镇农业推广服务机构,选派农技专家和“土专家”、“田秀才”,聚焦乡村振兴大计;三是突出“引”,利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各类政策,吸引城市精英进入农村和外出打工人才返乡创业,构建优越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四是突出“留”,完善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使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让愿意留在农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干得舒心;五是突出“联”,培育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返乡创业人员等主体的协调效应,整合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资源,推动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向农村集聚。
加快推进文化振兴,传承创新深挖“活水源”。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加快推进文化振兴,一是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魂化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汲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外来文化中的精粹,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塑造乡村思想文化体系,不断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二是传承创新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根亲文化、古都文化、汉字文化、功夫文化、老庄文化等中原文化影响力,叫响“老家河南”品牌,以深切的乡土情结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三是推进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创新。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扶持一批文化产业特色乡村,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培育一批文化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文化+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使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四是深化乡村文明行动。开展“五好家庭”、“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创建文明村镇,吸引更多的人入驻乡村创业、旅游、休闲,激发乡村活力,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加快推进生态振兴,绿色发展夯实“支撑点”。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加快推进生态振兴,一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实施“天蓝、地绿、水净”工程,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二是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推进山区森林化、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扎实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常态化治理,创意美化村容村貌,建设优美田园乡村,传承保护文化古村,发展休闲旅游乡村,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三是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发挥生态资源的多重效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精致农业、乡村旅游等多元复合型产业,打造多产业链、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模式,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达到协调同步与良性互动,夯实乡村振兴支撑点;四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健全排污权、用水权等交易制度,探索实物补偿、服务补偿、园区共建等多种补偿方式,追踪生态修复的实施进展,确保修复措施落到实处。
加快推进组织振兴,保驾护航当好“领头雁”。组织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是带领村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加快推进组织振兴,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坚持“三有三带”标准,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才、高校优秀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力度,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与保障;二是促进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坚持法治为本,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坚持德治为先,强化道德教化的积极作用,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三是发展多元化的组织载体。发挥产业融合、产权合作、社区生活等多种载体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激发农民的创造力和协作力,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五个振兴”阐明了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是乡村振兴的五个关键落脚点。加快推进“五个振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让河南的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在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迈出更大步伐,以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献礼。
【作者念延辉为郑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本文是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8JC20)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