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之真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19-08-27 09:08

  真,虽是一个普通词语,却含有深刻的哲学意蕴。以哲学思维来看,“真”之意蕴,大抵有几个层次。一是“在”:在那儿存在着,有那个东西(不限于实体物品),类同于与“无”相对的“有”。二是“是”:是它,它有确定性,有必要的特征与形态,能够言说表征并可以深究探析。三是“对”:正确的、合乎本来面貌的就是对的,对的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是应当予以肯定的,也就是真的(更高层面的“真”)。

  “真”的这几层意蕴,为古今中外思想家所关注、所论述。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把“真”作为重要概念,强调“真”受之于“天”、得之于“道”,要求人们“法天贵真”,以达“通乎道、合乎德”之境界,达至“体道之知”。庄子所讲的“真”,不止于本体论、认识论内涵,更延展至与德性、智慧相联系。墨子强调“明是非之分”,主张通过必要的辩论,解决好“是”与“非”的问题,以区别出真实的存在与虚假的现象;而同时,在“明是非之分”过程中,也包含着给出“对”与“否”判定的要求,以便能够在评价意义上分辨出正确与错误。

  如此来看,所谓“真”,既是真实、真有,还是真知、真言,更指向有益、正确。这样的“真”,达到了客观实在与正确认识的统一,达到了真的事物与真的道理的一致,是事物、认知、评价的内在统一,是真的存在、真的认识、真的价值的有机结合。以这样的“真”来看待思想,所谓思想之真,就在于:思想所认识把握的对象真,思想所说明阐发的内容真,思想所揭示剖析的道理真。思想之真,真在不虚妄、不臆造,以客观事实与实体对象为本原;真在不曲解、不漂浮,以正确反映与深入理解为使命;真在不推责、不逃避,以明辨是非和价值引领为旨归。

  思想充分尊重真的事实。真的事实是思想所把握的对象,奠定思想之真的坚实基础

  我们知道,“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思想不是天生的,不是人在自己头脑中自由推演的结果。作为理性思维的成果,思想所反映的,是外部存在着的客观现实,是进入到认识视域中的真的事实。这些客观现实或真的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以人的思想是否反映它、如何反映它为依据。

  黑格尔以人的认识与客观存在是否发生联系为由,将客观存在区分为“自在之物”与“为我之物”,认为自在之物不为人所认识并且不受人所支配,表现为偶然东西杂乱无章的堆积,是“虚幻的形态的聚集”;而为我之物是经过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改造过,能为人所利用,在人类理性面前被剥去了“假象、外在性和虚无性”,因其显示内在本质而呈现为“真”。此处黑格尔所讲的“真”,是在认识论范围内所言;而被称为“自在之物”的客观存在,即便未曾与人打交道、未曾进入人的认识视野,同样为“真”,是真的事实并具有真的属性,这是唯物主义本体论所明确的。

  既然思想以外部现实为根,以客观事实为本,那么,真正的思想必然以实存为重、以事实为要,必然充分尊重它所把握的对象,充分尊重真的事实。真的事实是思想的立足之地,奠定思想之真的坚实基础。马克思反复讲道:“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这明确告诉我们,谈论思想之真,不能单就思想谈思想,不能只在思想自身圈子之内打转转,必须看到思想之外的真的事实,看到思想把握对象的真的本性。否则,连思想来自哪里都不清晰,何谈思想之真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国思想家朱熹这一为人熟知的诗句,用在认识、思想上,恰道出了认识的源泉与思想的本原。

  思想志在获取真的认识。真的认识是思想所阐发的内容,架起思想之真的逻辑大厦

  在充分尊重真的事实基础上,思想的本职任务在于获取真的认识,即准确把握客观存在及其关系,正确反映并说明事物的基本状态及内在结构;而更为重要的,是揭示所认识对象的本质和深层次意蕴,阐发出贯通其中带有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向的基本规律。这意味着,思想志在获取的真的认识,不只是描述和说明对象,更在于把握和驾驭对象;不只是获得必要的认知,更在于达至真理的掌握。

  为此,思维主体需要创设和营造能够满足思维正确性的必要条件,包括态度认真与方法正确等。态度认真与方法正确都是“真”的要求,与获取真的认识密不可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凡以不是为是、是为不是者,这就是假,凡以实为实、以假为假者,这就是真。”我国思想家孔子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们所言,既是态度又是方法,都归结到一个“真”字上。态度、方法“真”,求取的认识就有可能“真”。否则,“真”的愿望必然落空。

  对于思想来说,真正“真”的认识,或者更高层次的认识,不只是符合对象、呈现对象、反映对象,而主要是把握对象、解析对象、再造对象,是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基础上,对认识对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行观念制作。这意味着,我们的认识必须达至事物的内里、本质,进展到事物的关系和规律层面,以获取真理为旨归。“真理和假象并不在被直观的对象里,而是在思维的对象的判断里面”。思想要获得的真的认识,特别是关于事物本质、规律的真理认识,需要我们在尊重事实、获取真知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思维的力量进行深入的思考,甚至要经历一番痛苦的折磨,经历一番“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辛历练。

  思想诚心倡导真的价值。真的价值是思想所揭示的道理,形成思想之真的灵魂支撑

  思想志在获取的真的认识,是在真理的意义上所揭示的本质与规律,是以真理的面貌所阐发出的深刻道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理性认识的责任;作为理性认识成果,思想自然不辱使命。但在理性认识成果范畴内,能否依据所获得的本质与规律,进一步揭示关于人、社会、历史及其相互联系的深刻道理,却是思想超越于其他理性认识成果的优势所在。基于此,思想负有的一个重大责任,就是明辨是非优劣、引领价值方向。这同样是思想之真的重要内涵,甚至是思想被视为智慧、高贵、至尊的显性标识。

  或许会有这样的问题产生:价值有真假吗,思想之真能否与评价联结?一般来看,以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来看,价值似乎无所谓真假;思想之真重在反映客观事实,似乎与价值评价无涉。但必须看到,这类源自“休谟问题”(即“事实与价值分离”)的有关问题,已经引发很大争议,我们只能暂且搁置。在这里,有以下几点必须强调。一是真的认识不等同于真理,真理亦不限于理性把握,真理的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并非与价值评价完全隔绝,价值与真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关联的。二是思想的深度不限于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还取决于它能否给人以坚定的信念与执着的追求,这正应和了康德的那句话:“我不得不扬弃知识,以便为信念腾出地盘”。三是在价值关系中,思想作为价值客体而存在,我们对思想的看重与需要,源于它对于主体的意义,此种价值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构成一种“价值事实”即真实价值。四是事实与价值之间、“是”与“应当”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人的价值选择不能不包含事实因素,特别是在社会历史领域,事实及对事实的正确认识,与价值客体、价值主体及其形成的价值关系,怎么可能没有关联呢?

  由此可见,思想之真,既包括认知意义上的“真”,又包括评价意义上的“真”,含有价值观意义上正当与合理的意蕴。正是因为揭示了事物的真谛并阐发出深刻道理,思想才与价值结缘,思想之真才达到一种高度。马克思主义正是既深刻剖析资本主义本质、深刻阐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同时又指导无产阶级开展革命斗争、给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思想武装和价值引领,才充分展现出科学共产主义的思想威力,真正实现了其真理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著名诗句,不仅鲜明表达了革命烈士夏明翰的斗争信念,同样是强烈展示出“主义”之“真”给予人的巨大精神鼓舞和感召力量。这就是思想内蕴的真的价值,是托起思想达到一定高度的灵魂支撑。(商志晓)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