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红色资源保护、挖掘和利用的实践路径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0-11-27 13:00

  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保护、挖掘、整理和利用,坚持以利用谋继承、用继承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打造了党员干部培训的“河南品牌”、开辟了先进文化教育的新境界,培育了以红色旅游为主体的文旅产业,走出一条挖掘、保护和利用并重的路子。

  1.着力打造红色文化的党员干部教育品牌

  红色文化资源产生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组织特征明显、红色基因浓厚,是党员干部教育的生动教材和典型案例。近年来,河南省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改革创新党员干部教育的载体与平台、内容与形式,深入挖掘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南水北调精神,并以此为依托建设了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和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形成了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为主阵地,以“三学院三基地”为补充,各有特点、优势互补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一是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制定连续两轮覆盖10年的《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每年年度培训计划,强化党史国史、党的优良传统教育,聚焦红色教育对阵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课程建设、方式方法优化等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加强培训阵地建设。围绕建设党的信仰信念教育、为民宗旨教育、艰苦创业教育“三大平台”,使焦裕禄、红旗渠、大别山干部学院3家党性教育基地被纳入中组部备案目录,愚公移山精神、新乡先进群体、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以及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等4家党性教育基地纳入省委组织部备案目录。三是突出课程改革创新。突出精准化、专业化、个性化特征,融“看、听、思、悟、论”为一体,科学设计课程、选配师资、组织教学,唱响“理论讲授、现场体验、互动交流、深度点评”四部曲,做到理论武装与党性锤炼、历史经验与实践发展、感性体验与理性升华“三结合”。四是编撰特色鲜明的教材体系。围绕独有资源的核心要义,积极组织力量编写《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南水北调精神初探》、《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研究》等富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务实管用的主体教材。五是深化理论新研究。强化科研指导,指导省级党校和党性教育基地成立专家顾问团和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中长期科研规划,组建专门教研团队,实行集体备课和联合科研,不断提高科研支撑能力。

  2.以红色文化助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是孕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脉源泉,也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一是打造具有红色基因的文化产品。组织专门人员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分类开发,注意创新方法和手段,探索多种表现形式,注意用多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来再现红色文化资源,用绘画、歌舞、影视、网络等表现河南红色文化精神。编创的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获得中宣部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任长霞》获得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新县也大力开发多姿多彩的红色文化产品,相继出版了《上将许世友》、《将星璀璨》、《八月桂花遍地开》等文艺作品。二是促进红色精神的大众化。坚持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城市社区、广大农村建设红色文化宣传专栏、宣传壁画、宣传场馆等,并把好你个色基因宣扬作为文明单位评估的主要内容。此外,还特别注重通过情景再现、体验式互动,让红色旅游资源活起来,让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人们自觉自愿地走近红色文化,使红色教育功能在游人的参与和互动中得到实现。三是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把红色文化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拓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资源,按照国家教育部、发改委、旅游局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通过研学游等方式,推进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进入学生心灵,融于学生思想道德体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3.积极培育红色旅游为主体的文旅产业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资源,也是一种产业要素,在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方面,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市场空间。因此,近年来,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地区发展红色旅游的积极性,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着力推动全省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科学规划助推红色旅游提质升级。进一步完善全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着力凸显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积极发挥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作用等六项主要任务,河南省旅游局会同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等部门,研究制定了《规划纲要》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措施。二是加大投入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以来,以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建设总体方案的13个项目为牵引,多措并举,加大投入,不断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项目投资力度持续增强。三是强化功能深挖红色旅游主题内涵。围绕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积极开展“红色党建”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将红色旅游的功能拓展延伸至研学、教育、社会等相关领域。四是加强宣传扩大红色旅游品牌影响。为加大红色旅游品牌的认知度与影响力,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利用电视广告、纸媒广告、自媒体平台等形式,对红色旅游产品进行多维度宣传促销,打造有效宣传推广体系,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五是持续用力推进红色旅游脱贫攻坚。围绕“发展红色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发展战略,深挖红色旅游资源,采用“红色旅游+”模式,找准着力点和结合点,大力发展以旅游开发、观光旅游、民俗产品制作销售为主的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六是建好队伍强化红色旅游人才培养。围绕“政治思想好、知识储备好、讲解服务好、示范带头好、社会影响好”的“五好”标准,进一步加强讲解员导游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讲好红色经典故事的能力。

  4.构建保护、挖掘、整理和利用的综合机制

  河南省以建立健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整理和利用协调机制为切入点,形成了一套以保护已有资源,挖掘潜在资源、整理零散资源、合理利用资源为原则的红色文化资源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相关政策体系,为保护、挖掘、整理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供政策支撑,着力打造挖掘、保护和整理珍贵文化遗产的制度、平台和队伍,加强政策普及和落实,形成普遍重视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共识。二是实施最严格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措施。对于当前不宜开发的红色文化资源,持坚决实施保护性措施,并不断加大资料整理和内涵研究,避免因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导致红色文化资源被破坏性开发的问题;对于红色事件的亲历者、当事人、知情人,采取录音整理、现场采访、访谈对话等方式,收集红色记忆,避免出现因收集不到位或红色记忆传承人去世而导致的红色文化资源遗失或断代现象;对于红色遗址或旧址严格评估红色文化资源现状,以维持修缮为主,不断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做到有一处保护一处,规划一处开发一处,使每一处红色文化资源都得到科学保护和有效开发。三是南省注重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文化资源的整合。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注重与生态环境、风俗民情与文物古迹等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集聚的合力效应。例如,在红色教育的过程中,信阳市等地将“红色”—“绿色”—“古色”交融在一起,突出红色、绿色两大品牌,积极整合资源,让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滋养和教育,开辟出一条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的文旅产业群。(万银锋)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