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河南之策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0-12-01 15:38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号召“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于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后又一大重大国家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不仅为黄河流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为促进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

  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孕育了中华民族,塑造了中华文明,在未来也必将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发挥重要作用。之所以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必然对解决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有利于发挥文化的凝聚作用

  黄河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中居于核心地位。严文明先生说:“中国的民族和文化从史前时代起就已经成为一种分层次的‘重瓣花朵’式的向心结构或曰多元一体结构。中原的华夏文化处在花心的位置。”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是“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还是“商文化”、“河洛文化”,都昭示着这块土地上曾经创造出来的最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也积淀出自强不息、见义勇为、重义轻利、革故鼎新的文化精神,成为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构筑了今天“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因此,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能充分地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全体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二)形成结构合理的战略布局,有利于开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黄河流域流经9个省、自治区,跨越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等特征有明显差异。把黄河流域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我国战略布局的优化和完善,促进流域沿线各区域之间实现协调并进、分工协作,将能更好地发挥区域经济间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联动效应,重塑经济发展新格局。因此,在新时代,以新发展理念为知道,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仅有利于建立区域人才、技术等资源的共享体系,而且有助于通过扶持机制推动欠发达区域发展水平提升,这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水资源供给、气候调节和物种保有方面有着巨大的功能性价值,它还与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一起承担着防风固沙、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重要职能。所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会议中指出: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还面临着许多人为的生态问题,加大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不断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才能最终保证黄河的长治久安,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

  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才能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黄河流域沿线还有许多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的制约,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特别是上中游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等省区很多地方都是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返贫率较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黄河流域各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而且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河南的策略选择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河南段在期中占据重要地位,“河南段黄河有峡谷河道、游荡河道、地上悬河、弯曲河道,其地貌地理景观在全流域各省、自治区中,最为丰富,最为齐全。”未来河南段的开发、保护和治理不仅要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又要保障这条伟大而古老的河流生生不息、造福人民群众。对河南来说,这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次重大的机遇。

  (一)以水资源保护为中心,加强河南段生态用水的保障

  保护水资源安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公众的强烈要求。要强化流域用水的总量控制,按照黄河水资源的总体配置,严格控制超指标用水,保障河流最基本的生态需求。自2000年后,由于小浪底水库一期工程的竣工,开始发挥调水蓄洪的作用,黄河下游就没有再出现过断流现象。但是,总体来看,黄河各省区的水资源供需还很紧张,供需缺口多达几十亿立方米,虽然经过一系列水量调度和生态流量试点的实践探索,各时段流量能全面满足生态基流和非汛期最小生态流量的要求,也能基本满足非汛期敏感期鱼类栖息地生态流量要求。但是由于近年来河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矛盾在不断加大,合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当前的一个中心环节。

  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依据《水资源保护法》、《水法》制定相关的法规,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为依法行使政府管理职能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尤其是要持续推进《黄河法》的立法工作,为实施国家战略立规矩,此外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条例、办法和规范性文件建设水资源保护的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

  其次,要强化流域取水许可审批并建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评估制度,开展取水清洁生产和节水审核工作。实施取水项目的取水、耗水和退水的动态管理,并实现水资源保护的一票否决制。严禁在黄河流域河南段建设高耗水、重污染的工业项目,对耗水多、退水水质不达标的企业,要吊销其取水许可证。建立取水项目的水资源论证评估制度,明确取水项目必须达到一定的节水减污措施和清洁生产水平,确保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60%以上。

  再次,要建设河南段水资源和生态保护示范工程。为了保证重点河段的水生态保护目标,河南应建设若干水资源和生态保护的示范及推广工程。通过多方募集资金,把河南段的生态修复和节水示范工程做好、做扎实,同时,要结合该段水功能区中饮用水保护区、保留区的管理工作,全面加强河南段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以流域水资源保护为中心,加强黄河干流及重点支流河源区的水源涵养林保护、水土流失区治理、流域重要湿地的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

  (二)以污染防治为抓手,加大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流域内河南各级地方政府与环境主管部门应根据黄河的水环境承纳能力,加强环境约束条件的刚性管理,优化流域产业结构与工业布局,规划并实施区域水污染防治,满足允许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出境水质达标的总体要求。

  具体来说,首先要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黄河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农田径流、水土流失和分散养殖等方面。黄河流域2000年各类面源污染入河量COD、氨氮、总氮、总磷已经分别超过68.94万吨、1.56万吨、13.31万吨和1.92万吨。加强本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进度,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才能有效解决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其次,要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据统计,生活废水排放总量占全省污废水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所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已经成为改善黄河水环境质量的关键。所有沿线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应保证不低于70%,鉴于黄河受氨氮污染较为突出,城市污水处理需要考虑脱氮。在重点地区,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推进污水资源化,促进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景观灯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

  再次,要加强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监管。在调查完善沿线所有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信息的基础上建立详细的污染源信息档案、监测数据库,定期向全社会公布沿线企业的监测信息,让公众了解并监督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对重点污染行业,如造纸、焦化、氮肥、毛皮制革、印染、有色金属、电镀等推广清洁生产技术落实水污染防治,确保现有排污企业全因子达到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产业集聚区污染集中治理,依法加强直排入河污染源的管理。多管齐下,一定能取得黄河河南段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胜利。

  (三)以防洪减淤为保证,构建保障黄河安全的坚固之堤

  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黄河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中游干支流水库、下游河防工程、分滞洪区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处理洪水和“拦、排、放、调、挖”综合措施处理泥沙的方针,取得了半个多世纪伏秋大汛不决口的辉煌成就,大大减少了水患灾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下游河道的淤积状况,确保了黄河安澜。

  但是,由于黄河是世界最复杂难治的多沙河流,流域防洪减淤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小浪底水库在拦沙和调水挑沙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保证了下游河道在2020年前基本不淤积,“二级悬河”的局面得到一定遏制,但拦沙期一旦结束后,水沙关系依然不协调,小浪底水库也难以长期抵挡巨量的黄河泥沙,下游河道又要恢复全面淤积,中水河槽逐步萎缩,“二级悬河”又开始发展。由于堤防质量差,河势游荡多变,大洪水和中常洪水仍有决堤的可能。因此,一方面要针对防洪标准,加强堤防工程建设和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特别是确保黄河下游防御花园口洪峰流量每秒2.2万立方米时堤防不决口,充分发挥沁河河口村水库工程的防洪效用,与已建成的小浪底、三门峡、陆浑、故县水库五库联合调度,提高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另外还要落实防汛责任、防汛队伍、通信、防汛信息化建设等防洪非工程等方面的建设,从而完善河南黄河的防洪体系。

  (四)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建设未来黄河流域的人控生态系统

  黄河河南段承担着水土保持、农产品供给、洪水调蓄等生态功能,而且这里人口密集,河道范围内有大面积洪漫湿地,因此也存在湿地保护与农业生产、生物多样性及河道治理等之间的矛盾。在确保黄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如何解决群众生产与生活之间、湿地开发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之间都要遵循自然规律,以黄河生态系统良性维持为目标,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湿地的保护,将敏感水生态保护目标划为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给予最严格的保护,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机制和水生态补偿机制。

  河南不仅要建设“幸福黄河”,而且要打造“美丽黄河”,树立人水共生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整合河南段的各类保护区,积极申报建设黄河国家公园,加快建设各类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把黄河建设成为堤外绿廊、堤内绿网、城市绿芯的区域生态样板,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唱响最美和音。还要充分打造黄河文化名片,讲好黄河故事,通过开发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整合沿线峡谷奇观、黄河湿地、地上悬河等特殊资源,让国内外游人感受大河风光、中华文明源头的独特魅力,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助力。此外,还要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积极培育现代特色农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园,打造三门峡苹果、焦作四大怀药、黄河鲤鱼等一批“三品一标”产品,使河南经济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的高质量发展。

  河南既要立足本省沿黄地区的实际情况谋发展,又要与沿线兄弟省、自治区协同并进谋合作;既要站位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又要积极与国家战略实现对接;既要用全局观念、发展理念和长远眼光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又要抓住机遇、找准平台、积极行动尽快启动一批引领性、示范性的具体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四个坚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这样才能为河南的发展提供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复杂难题的破解之道和解决进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之基、创新绿色之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吴保来)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