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哲学意蕴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0-12-28 11:01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论断被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提起,并写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这一重大论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我国即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我国“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体现和时代体现,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折射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光芒和价值追求。

  构建新发展格局体现了鲜明的唯物主义观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念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据国内国际发展实际和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并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正是基于此唯物主义观点提出来的,是从当今世界和当今中国的实际出发作出的正确战略决策。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之后,需求结构发展了重大变化,生产体系内部循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畅,高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凸显。为应对这一问题,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有效提高发展的科技附加值。国际环境的大变化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疲软,国际经济大循环“卡顿”不断。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恶性发展,经济全球化逆势明显。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世界经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空前遭受打击。国际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经济发展策略,在努力打通国际循环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国内大循环上。

  构建新发展格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重点论是指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中,要坚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是指以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的必然要求。从需求方面看,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国内大循环的最大“底气”,随着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这个市场“宝藏”将不断被开发。从供给方面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拥有世界最多的市场经营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各类人才,这保证了人才的充分供给。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还是国内外联动的“地球村”系统得以安全运转的必然要求。国内大循环绝不是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闭门造车”,不可能放弃国际分工与合作,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经济发展新阶段要求我们在坚持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同时,主动担当大国责任,主动推动经济全球化,主动自觉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中,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中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

  构建新发展格局彰显了人民性的价值追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的理论品格和价值追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量,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将实现人民群众的福祉和幸福作为始终如一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新发展格局坚持人既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指向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这一发展中的原则性、价值性、根本性问题,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追求的价值导向。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表现方式。在新时代的新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彰显人民利益集中而具体的体现,即在最大程度上让人民群众享有发展的成果,而享受发展成果最实际的途径和方式即是有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而有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就要实现国内大循环。而要实现国内大循环,关键是要统筹供给和需求,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进行供给。新冠疫情以来,各级政府有效加大了就业支持力度,较好稳定了就业状况,把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城乡居民收入的减少降到了最低。在新冠疫情中,各级政府继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造新产品,创新服务业态,有效满足了不同消费能力的老百姓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后疫情时代,我们布局建设了一批供给水平较高的区域性医疗中心,较大程度上补上了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医疗设施领域内的短板。从市场主体的角度来看,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有效保护和激发市场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强化了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有效缓解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此外,重视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积极帮助其解决社保、融资、租金、税费等方面的难题。(河南省委党校 刘军汉)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