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郑州空港型物流枢纽发展新格局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球民航业结构性变化引发了航空物流向、物流通道、运输组织方式调整变化,疫情期间的国际货运通道中断,倒逼我国航空物流转型升级,郑州空港型物流枢纽建设要以扩大内需、更高水平扩大开放、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出发点,以服务“两新一重”建设为抓手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全面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要以供应链环境营造为基础,加强供应链服务产业链建设,推进物流枢纽智慧绿色发展;要构建双循环枢纽经济产业体系,整合产业资源和开放资源,实现国际、国内更紧密的产业链供应链联系,推动郑州国际航空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
补齐供给侧短板,加快大循环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要系统整合存量物流基础设施形成规模效应。航空港实验区要加快“超级枢纽工程”建设,构建起通达全球、布局合理、供需匹配、协同联动、平急结合、安全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统筹规划“干线-支线-末端”三级协同共享的集约化物流体系,提高行业的集约化水平,引导物流设施、物流企业资源集聚,推动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要按“四型机场”、“新基建”要求融合推进。要把国家“新基建”的内容与民航“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四型机场的建设结合起来,夯实郑州航空枢纽、高铁枢纽中心地位,把“新基建”元素注入到机场、高铁、货站设施建设,加快智能、安全、绿色的航空货运基础设施、数字化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目标有机结合。要将双循环落实到民航大众化服务上,通过打造郑州特色“航空+高铁”快速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和“无缝衔接、中转高效”的服务产品,让越来越多的中原人实现飞行旅行梦想。
质量效率变革,打造现代航空物流体系
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以打造航空港区“超级枢纽工程”战略枢纽为重点,加快推进空中丝绸之路物流通道、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物流通道和省内出境10大通道沿线关键节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驱动和粘合国内国际两个循环为动力,推动建设面向新型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国际大通道,提高全球性航空运输资源、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配置能力,服务中国走向全球。要构建多维度、多层次、跨区域的互联互通网络,在巩固“四路”先发优势的基础上,空铁陆海“四港联动”协同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转效率。培育分工协调的物流市场主体体系。需要积极引进基地航空公司,鼓励基地航司在郑州机场增加运力投放,制定培育壮大本土航空公司、引进基地航空公司、引进大型物流集成商和货代公司落户支持政策,使其迅速做大做强。培育通道化的多式联运企业和网络化的国家物流枢纽、干支配一体化的服务企业,并积极落地、组织和实施。大力提升物流枢纽服务能级。着力优化提升郑州机场航空枢纽功能,积极推动专属货站建设,鼓励创新航空物流产品体系,打造完整的航空物流产业链,加快航空邮件及快递集散中心建设。推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与省级物流枢纽和重点物流园区之间加强业务对接,积极推进要素流动、信息互联、标准协同等合作机制建设。
优化配置系统要素,建立安全的现代供应链体系
以现代化航空货运网络补齐国际供应链短板,建立安全可靠的国际航空货运。深入分析“空中丝绸之路”航空网络节点海外相关国家的基础投资政策,在全球区位优势显著的海外机场开展有针对性地长期租赁和战略投资国际航空货站,提升我国现代化航空货物网络在海外机场地面保障环节的时效性和稳定性。完善郑州机场国际航线布局,按照轴幅式结构加快以郑州为中心的航线网络建设。在对等基础上逐步扩大货运第五航权,争取民航局在与“一带一路”国家航权资源配置中优先考虑对郑州机场的货运航权安排。加强供应链能力和体系建设,助力郑州供应链枢纽城市打造。结合郑州区域位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相关条件,通过优化供应链层次结构,重构供应链业务流程,提升供应链信息共享、推进标准化物流体系、融合金融资本体系来提升全球供应链体系建设,提升郑州空港型物流枢纽供应链国际间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应急供应链体系,提升枢纽应急物流保障能力。总结郑州机场应对疫情成功经验,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急供应链体系,建设一批应急物流基地和应急物资储备库,构建应对突发情况能力强、保障效率和可靠性高的应急物流设施和服务网络。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推进物流枢纽智慧绿色发展
加快“智慧机场”体系建设。新郑州国际机场要加快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智慧机场体系建设,开发建设郑州机场电子运单运营平台,确保航空电子货运试点项目顺利完成,全力推进航空货运电子单证、业务流程和数据交换的试行标准建设。加快构筑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并推进数智化物流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物流效应的整体优化,提升现代物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让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智慧港区、跨境电子商务、港区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成为港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加快数字化航空大都市管理指挥新平台、智慧执法、智慧环卫、绿色清运、智慧停车等系统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循环动力。落实现有各项支持和促进物流业发展和航空货运发展政策措施,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不断推出支持物流创新发展的政策举措。探索全方位开展国际合作的“河南模式”,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助推郑州成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核心节点城市。
物流与产业融合,构建双循环枢纽经济产业体系
推动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加快面向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的智能公共外库、流通加工、分拨配送的规划与布局,补齐供应链硬件设施短板,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构建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推进干支配运输、公共仓储、即时配送、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服务资源在物流枢纽内集聚,提升物流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撑承载能力。推动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与商贸集聚区的联动融合。依托跨境贸易生态小镇建设,集聚跨境电商物流企业,促进物流企业沿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推动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破除内外贸监管体制壁垒,将零售与进出口贸易一体化。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面激活市场消费潜力,努力增加高质量供给,助力郑州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一体化和高质量,大循环,双循环相互促进
推动产业布局重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以提升双循环规模和能力为方向,从全球分工体系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精准定位,优化调整国内、国际辐射通道,选择科学的机场、铁路场站、陆港之间的联动模式,实现从单一城市、机场的竞争走向城市群、机场群协同,实现沿海开放与内陆开放的广泛互动,构建统筹有力、竞争有序、分工合作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高质量经济产业发展高规模经济新增长极。在双向开放、协同开放的新格局下,实验区对内推动国际航空货运大通道建设,打造航空1小时经济圈的产业带,对外积极对接国际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解决营商环境、物流成本和产业聚集的问题,打造连接货主与航空货运企业、物流服务集成商的生态体系的平台服务生态圈;依托航空物流产业链的拓展与延伸的产业发展生态圈;航空物流产业与供应链金融的产融互动生态圈;国家物流枢纽间的有效连接的区域协同生态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金真)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