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路径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1-02-02 17:29

  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社会发展的必由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考察时曾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面貌。”如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增强奋斗的获得感,共建美好生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河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为河南农村的发展和建设特色文化产业指出了一些有益的参考,更为河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既往的发展来看,河南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兼具传统与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并且已经发展得颇具规模。如何在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上,更好地开发保护中原特色民俗文化资源,增加文化产业集群的综合实力?如何建设有长久生命力和吸引力的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增强文化产业品牌的竞争力?如何运用特色化经营,创建“一村一品”,用中原文化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振兴?如何建设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使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协同发展,用具有中原本土特质的乡土文化来建设美丽乡村,推进河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保护文化遗产与研发文创产品协调并进

  挖掘并保护河南乡村现有的文化遗产资源,提升河南农村文化产业开发的自我意识,整合运用特色化经营,研发以“文化旅游联动”为特色的文创品牌。从河南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入手,重新挖掘具有中原本土文化特质的乡土文化来助力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通过开发利用河南乡村的特色民俗文化资源,把乡村民俗文化的宝藏作为产业振兴中的生产要素,另一方面,通过推动河南农村特色文化产业振兴,为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期实现产业兴、文化兴,文化兴、农村兴;产业活、文化活,文化活,农村活。

  一是深入调研,充分挖掘中原文化丰富多样的遗产资源,多角度多方面地对现有文化遗产进行充分保护,做好文明传承工作,保护发展民间艺术。一方面,丰富农村农民精神文化娱乐生活,另一方面,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广泛的文献检索,对比区分河南民俗文化和我国其它地区民俗文化的重叠性和独特性,借鉴已有的成功案例(如,民俗博物馆、民俗特色小镇、民俗文化演出、地方特色餐饮文化等),进行民俗文化产业的再创造,研发具有河南特色民俗文化产业项目,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品牌竞争力与竞争优势;三是紧密结合河南当地特色文化,以文化旅游为载体,研发既有中原特色又融入现代科技的主题乐园等文化体验项目,进而带动节庆会展业、工艺美术业等现代文化产业项目的跨越式发展,形成较完整的文化产业链。

  二、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与中原农耕文明的协同发展

  面对现代物质文明的对抗和冲击,如何挖掘保护河南现有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而研发以“中原农耕文明”“文化旅游联动”为特色的文创产品,如何与现代文明联姻,把世代传承的寄托精神信仰的民俗文化变成老百姓发家致富的渠道,是保护民俗文化,使其赖以生存的重要构想,这实际上就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发展相关的民间艺术表演团体、民俗旅游、民俗物品生产等。以文化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促进文化繁荣,从而实现两者的良性循环,推进文化产业与农业科技、农耕体验、度假旅游的融合。一是培育集农业观光、体验、科教及文化传承为一体的文化产业新业态;“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二是建设多功能主题农业文化休闲园区,培育农耕文化旅游新品牌,因地制宜,培育符合中原地域文化的文旅项目,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将民风民俗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一方面发展经济、形成品牌、带动就业,另一方面又夯实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基础;三是通过文化与农业的融合、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精准扶贫等形式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农产品的文化品牌建设。可以从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开发、民俗博物馆、特色小镇、节庆文化演出、主题公园、特色餐饮文化)等方面着手,综合融入平顶山宝丰“马街书会”、洛阳伊川“青铜器小镇”、河南浚县“年会”等成功案例,力争挖掘、开发中原大地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资源,然后通过文化产业的再创造,打造出独具中原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

  三、新时代乡村新兴文化业态与传统文化业态的融合发展

  借助“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加强乡村新兴文化业态与传统文化业态之间的渗透,一方面,使得文化产业结构更趋向合理,传统文化产业结构与新兴文化产业结构并行发展,实现文化业态跨界融合发展。一是借助互联网+带来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克服河南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分散模式,在“共享经济”中,着力打造创新、创意业态;二是加大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在乡村文化产业中的运用,给丰富的中原文化加上智能技术制造这一载体;三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帮助河南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精准性营销;四是发展河南乡村特色文化产品线上营销与线下实体相结合的新型文化经营模式;五是发展以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为代表的仿真技术,加大投入,发展河南乡村新兴文化产业体验项目。

  传统技艺能在当下继续保持它的历史辉煌和价值,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是不可或缺的。以钧瓷为例,现代钧瓷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表现形式包容性更强。出现了茶具,香器、佛缘系列等延伸产品,实现了实用欣赏双重功效。在研发文创产品的同时,还可以考虑增加产品体验区,利用博物馆、公园、艺术馆等文化资源,形成特色长廊。还可以考虑投入现代科技视觉体验区,再采用全景、VR、AR等先进技术,通过全景展示、实景模拟、语音导览、互动分享、中英双语等特色功能,为游客提供丰富生动的线上游览体验,使人们在这种体验过程中感受其乐趣、享受其文化,从而助推这一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还要尝试多种营销手段、线上线下营销相结合,既要重视实体经营的多样性,也要拓展网络营销的丰富性,增加商品营销活动中的体验性,拓展产品认可度。我们在进行产品营销时,不能再仅仅局限于旅游景区销售和线下实体店店铺销售,可以通过线上营销,在销售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无形中对文创产品进行打造和推广。

  四、新媒体背景下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向

  数字化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引起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向。一是参与打造乡村的数据新闻生产系统、互联网舆情分析系统和资讯传播系统,打造乡村文化传播的话语平台;二是发展演艺产业,借助河南特色综艺形式,豫剧、少林功夫等,以舞台艺术讲好“河南故事”。借助新媒体,加大对经典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多种形式宣传,打造一批包含中原情怀、叫好又叫座的乡村精品力作和经典文化剧目;三是打造影视文化产业,借助现代传媒方式,融合创新地发展乡村影视文化产业,进行中原文化的传播。

  河南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河南乡村民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交融与协同发展,产业项目的良性持续发展无论是对当地传统产业的转型还是中原文化的传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将现代产业链与乡村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相结合,更重要的是要让其生机勃勃的活跃在民间的舞台上;另一方面,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对植根于民间的民俗文化一定要维护其民间原生态性,绝不能让其脱离群众,承袭其原汁原味的生命力。

  同时,相关部门应在政策上进行协调,在市场开拓上进行扶持,引导产业项目,挖掘特色资源、打造产业品牌、走产业化道路。并建立了演出团体团长培训制度,扶持优秀民间艺术表演团体,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搭建了健康发展的舞台,生机勃勃的民俗文化也使这个舞台走向繁荣,使得中原传统文化越走越好,从而实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对抗的良性循环,使之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素,助力河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作者为平顶山学院 郑 来   本文系2020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JC75)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