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重点产业关键人才管理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产业是经济的命脉,产业人才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实现建设“四个强省”、打造“三个高地”目标,需要大量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工匠人才,更需要大批产业关键人才。当前,我省正在打一场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产业人才是关键。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省重点产业关键人才总量明显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技术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需求不尽相同;产业关键人才需求以自主培养为主、外向度不高;产业关键人才流失主要是薪酬待遇低、政策支持不够。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加强重点产业关键人才管理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培育“双高”人才
深入实施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打造一批“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一要加快高等教育发展。高校是培育高层次人才的主阵地,积极推动河南高校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建立“大院名所”,为本地培养一流人才。抓住国家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大机遇和国家出台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历史机遇,加快高水平大学和特色骨干大学建设,培养一流产业科技创新人才;支持在豫高校和职业技术(技工)院校根据河南产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强化专业与产业对接。二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培育高技能人才的主战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广企业和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主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强对企业骨干人才、一线技能工人的培养,通过设立“首席员工”“大工匠”等,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三要加快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大师工作室等创新创造平台建设。这是培育“双高人才”的沃土和试验田,充分发挥创新创造平台的人才培养功能,针对不同产业、不同需求,大力培育支撑河南制造、河南创造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二)发展壮大企业家人才
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创新活动的谋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要真正把企业家当人才、当“宝贝”,着力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带动一批科技型优质企业发展。一是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对企业家的教育引领,定期举办示范培训班;打造高水平企业家培训基地,分层次培养领军型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和成长型企业家。建立企业家表彰制度。二是统筹建设高水平企业家培训载体。开办“企业家大讲堂”,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举办专题讲座。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国内外高端培训机构来豫建设分支机构。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企业家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著名高校、专业机构和企业进行学习、研修、考察。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开展企业家培训。三是大张旗鼓地倡导培育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进一步加强对优秀企业家的宣传、引导、鼓励和支持,倡导培育企业家敢为人先、锐意创新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坚守实业、诚信尽责的担当精神。支持企业家积极回报社会,投身公益事业,树立企业家良好社会形象。开展企业家精神巡回宣讲活动。四是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平等包容的营商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进一步营造尊重、关怀、宽容、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文化环境。建立企业家容错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家改革的积极性。
(三)着力推动开放引进人才
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海内外人才引进政策。以开放的思维、宽广的胸怀、海纳百川的气概,有针对性地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及领军团队,推动产业升级。围绕全省重点产业企业人才需求和重大项目发展需要,整合人才、科技等各方面资金和资源,重点引进一批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领和带动产业发展。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为重点,强化“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着力引进海内外产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和优秀职业经理人等,加快推进优先领域和关键项目的人才合作;扩大开放度,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利用“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吸引海外英才为我所用。实践证明,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可以带动一个团队,催生一个产业,培育一个新的增长点。
(四)切实提高待遇留住人才
当前,我省正在打一场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留住产业人才是关键。一是提高薪酬待遇。完善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人才收入分配政策,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带动广大产业工人增技能、增本领、增收入。加大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快实行市场化薪酬制和年薪制,完善绩效工资制,加大绩效考核和发明奖励力度;二是提高政治待遇。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服务专家制度。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增加产业人才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比例;三是提高医疗待遇。完善高层次产业人才医疗保健待遇,为产业人才提供就医预约、诊疗等优质服务。为产业人才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为急需紧缺人才就医开辟绿色通道。四是提高工作待遇。为技术研发人才创新创造提供好的实验设备、器材等平台;为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和进修培训机会。
(五)强化政策服务吸引人才
一是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制定“十三五”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和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二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在管理规范、技术领先的企业,可自主评审主系列相应学科高级职称,适度增加一线产业人才评聘比例。探索在部分专业性密切相关的职业领域打通职业资格与职称制度的贯通渠道,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等,可通过专设职数、特设岗位、直接考核认定等多种方式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三是加快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推动政府简政放权,变“管理”为“服务”。为急需紧缺人才出入境、居留落户、创业扶持、专业培训、社保医疗、配偶子女就业入学等方面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围绕人才积极搭建不同形式、实质运作的产业创新平台和创新联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与人才链融合发展。四是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优化企业关键人才成长环境,建立有利于关键人才参与创新决策、整合创新资源的新机制,营造尊重、关怀、宽容、支持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氛围。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壁垒,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全力营造公平竞争、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形成全社会识才爱才重才用才的良好氛围,确保重点产业关键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干得好。(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杨文才)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