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塑重建科技体制机制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2-02-11 09:14

  □王长林

  省委以前瞻30年的战略思维将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摆在“十大战略”首位,为我省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2021年9月,省委书记楼阳生在调研省农科院时指出,没有体制机制的创新,科技创新就走不通、走不远、走不快,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重塑重建科技体制机制,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让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竞相迸发。重塑科技体制机制,需要坚持哪些基本原则?应该重点向何处发力?在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新征程上,这是一份必须答好的时代问卷。

  加快从科技管理走向科技治理

  一是坚持多元投入,注重久久为功。加大政府对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引导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研究经费,形成研发经费持续稳定的多元资金投入机制和对基础前沿领域的长期支持机制。按照科技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循序渐进,保持历史耐心,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引导和鼓励科研人员长期潜心研究。

  二是坚持“四个面向”,注重基础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四个面向”的指导下,紧紧瞄准国际前沿,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河南“两个确保”和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发展需要,高度重视“从0到1”的基础研究,鼓励跨领域、跨学科交叉研究,坚持需求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在“卡脖子”关键技术上实现新突破。

  三是坚持人才为先,注重开放合作。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以全球视野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更加注重强化激励机制,给予人才更多的物质回报和精神激励。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开放优势,深化国内外和区域间的高水平创新协作,争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河南重大战略需求领域,要积极吸引海内外顶尖科学家和团队参与。

  四是坚持系统思维,注重协同治理。科技体制机制涉及面广,包括科技经费投入、项目设置与评价、人才培养与评价和创新生态建设等;牵涉部门多,既包括科技管理部门,也涉及教育、人社、组织部门等。在重塑重建科技体制机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破立并举,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需要从科技管理走向以服务为主的科技治理,坚持多部门协同推进科技体制机制的重塑重建。

  实施六项重点举措

  一是建立科研经费多元持续支持的投入机制。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渠道。优化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结构,政府按照GDP增长速度每年稳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启动“企业—政府”联合基金计划,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重点企业出资,与省级科技管理部门按照1∶1的出资比例联合设立科技计划,加大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捐赠或设立科学基金会,政府按照1∶1的比例进行配套。继续支持“NSFC-河南联合基金”发展,提升区域人才集聚和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科研经费投入渠道,发行专项债券加大对我省战略载体平台和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力度。

  二是建立基础研究长周期稳预期的支持机制。对省实验室、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等重点科研院所,高校的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一流学科和培育学科、特色优势学科,中原学者工作室,国家三大奖获得者领衔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创新团队,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给予“长周期、稳预期”的集中支持,提升我省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我省国内顶尖人才(院士、杰青等)和领军团队的产出水平。赋予“基础研究特区”充分科研自主权,支持机构自由选题、自行组织、自主使用经费,在科研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上给予充分探索空间。

  三是重塑重建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机制。精简优化现有省级各类科研项目资助体系,总体分为基础研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研发专项和人文社科研究计划。对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为青年、面上和杰青项目,年度资助项目从当年申报落选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择优资助。积极探索设立企业或社会组织与省级科研管理部门联合设立的基础研究专项。对接科技部的科技研发计划,将省级科技计划分为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研发专项,瞄准国际前沿和结合我省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重点研发和重大专项。对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调整优化人文社科项目资助体系,将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合并纳入省社科项目计划,除决策咨询项目外,其他项目从当年落选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择优资助。

  四是建立项目服务人才成长的保障机制。明确项目定位,省级项目要着力培养能承接国家项目的人才和团队,教育厅项目重点是培养青年后备人才。优化重组省内人才项目,建立相应梯度,严格落实高级别人才项目获得者不能申请低级别人才项目制度。优化教育厅研究项目设置,将高校科技重点项目和人文社科项目分为一般项目和重大项目,一般项目主要面向35岁以下的不具有高级职称的青年人才;重大项目主要面向45岁以下的副教授以上人才和团队。将人才评价(职称)改革与省级科研计划改革同步进行,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评价标准,积极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探索长周期评价和国际同行评价,建立以学术贡献和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五是建立项目管理专员的服务机制。重建从需求凝练—科研立项—评价监督等完整闭环的从管理走向服务的运行机制,关键在于有一批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探索设立项目专员管理制度,采用聘任制招聘固定岗位的项目管理专员,构建从研发到产业化全程跟踪服务的科研管理体制。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做法,设立流动编制项目主任,提高项目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探索建立省级项目管理机构人员与高校、科研院所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干部交流制度,让项目管理服务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利用项目管理专员,建立以信任为前提、以诚信为底线的科研管理机制,探索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新型项目组织模式,强化项目分类管理。

  六是完善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运行机制。建立统一的可供公开查询的项目信息管理平台,避免低水平或同类项目多渠道获得资助;明确省级自科基金、科技研发计划和社科基金的申报条件和结项标准,限制完全从事行政人员的申报比例,提高科研项目的实施绩效。适当延长省级项目资助期限和资助额度,营造鼓励科研人员潜心治学氛围。提高资助效率,做好与国家研发计划衔接,避免同一人多次获得同级别各类研发项目资助。建立项目申报人诚信制度,对违反诚信规定的科研人员,计入诚信档案,5年内禁止申报各类财政资金项目。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