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支持区域创新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3-31 14:27

  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2022年02月23日发布的《河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提出,河南省将构建以郑州都市圈为核心引擎、区域中心城市多极支撑的区域协同创新总体布局,培育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离不开财政对科技的投入、离不开社会对创新的支持,离不开科技金融生态的完善,离不开创新创业制度的保障。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关键一环。因此,全面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新格局,用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为科技创新全面赋能,是河南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

  一、科技金融的行业特征

  1.科技金融服务的非标准性

  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主要在于其轻资产和信息不对称,而且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其融资特点和对融资工具需求也不尽相同,这样就很难通过一些标准化的融资工具来满足大多数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其融资服务表现出更多的个性化、定制化的特征。在融资过程中,往往需要不同类型的机构相互配合进行风险分担,如投贷联动、银保担合作等。建立不同机构间有效合作和协调机制对于丰富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产品和融资服务,提高融资效率,打造全周期、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2.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科技金融的研究主题是如何通过金融制度、金融工具、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来促进科技创新,强调的是金融创新对科技创新作用和效果。金融科技指的是利用各类技术手段为传统金融行业创新提供解决方案。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金融科技主要是指由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带动,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金融科技正在以技术迅速改变着传统的金融业和传统的金融业务模式。

  3.科技金融的协同创新特征

  创新更多地体现为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市场中介、研发机构等多样化的创新个体和组织内部、个体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多维度互动、协同创新的过程。合作界面丰富,合作过程复杂,各个创新主体在合作博弈过程中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协同创新提供要素供给。科技金融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创新生态系统的培育,创新生态系统的发育离不开起主导作用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离不开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以及与商业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离不开科技金融网络的联结和沟通,离不开良好的创新制度和社会环境。

  4.科技金融业务数据化

  数据是科技金融服务的核心生命力,也是降低中小型科技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关键环节。只有包括银行数据、政府数据、行业数据、技术交易数据和企业法人的个人数据等数据库的广泛接入,经过逐步沉淀和积累,形成数据生态链,才能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金融科技手段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有价值的数据模块,对科技企业的行为进行精准画像,丰富科技金融生态,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二、河南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河南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和郑州银行、中原银行、中原证券等“金融豫军”的带动下,河南省科技金融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河南省科技金融“科技贷”业务自2016年实施以来,截至2021年10月底累计实现放款65.27亿元,支持企业1283家(次),企业贷款实物资产实现了3倍以上放大。郑州市成功创建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河南省第一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设立了河南省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创业发展基金,建立了由11个部门组成的省级科技金融联席会议制度。2022年3月1日施行的《河南省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办法》,是目前我国唯一一部对促进创业投资进行专门规范、引导的省级政府规章。中原科技城依托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和中原基金岛优势,发挥全区1500余家各类金融资源整合能力,积极探索“补、投、保、贷”一体化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科创企业和人才发展提供强力融资保障,科技创新、政策创新、金融创新三新协同,政策叠加效应明显。

  总体来看,河南省在搭建科技型企业贷款融资链条、完善风险投资服务体系、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但就河南的现实情况来看,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的土壤依然比较薄弱,以私募管理基金为例,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2月底,河南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有159家,管理私募基金产品数量517只,管理私募基金规模1040.82亿元,分别仅占全国总量的0.64%、0.4%和0.51%。河南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与创新型企业资金需求特点不一致,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仍不足,科创资源和金融资源碎片化使投资培育的效果减弱,急需完善支持区域创新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三、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

  1.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组织体系

  推动金融机构设立科创贷款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专注发展科技金融的特色机构。探索设立专注服务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科创专业银行,推动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事业部、科技贷款中心,发展科技保险支公司、科技担保公司、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科技金融组织。建立和完善集研究开发、知识共享、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拓展综合科技服务价值链,建设多维多源多体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

  2.完善政策性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完善政策性科技金融服务。扩大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规模,发挥财政科技投入对全社会创新投入的放大、示范、增效作用,优化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创业投资、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多样化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加大研发投入。优化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机制,构建以政府基金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创新创业资本筹集机制和风险补偿与分担机制。建立科技型企业名单库,科技项目信息库、技术专家库等科创资源信息平台,促进金融资源与科创资源精准对接。加大创业孵化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孵化载体免征房产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通过投资路演、创业沙龙、创业讲堂、创业训练营等形式,挖掘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3.建立全周期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

  鼓励商业银行创新符合科创企业特点的科技信贷产品,加强商业银行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的合作,推进“投贷联动”、“债权+股权”、“贷款+保险”、“贷款+远期”、“再担科创贷”等组合化金融产品,共同满足科技型企业结构化融资需求。全面提升金融机构的数字化业务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生物识别等技术,优化信贷与风控模型,打造智能信贷、大数据征信等金融科技应用产品,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建议黄河实验室、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以及在豫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对接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机构,提升各类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充分发挥上交所河南基地、深交所河南基地、新三板河南基地以及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的培育服务功能,支持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科创企业挂牌或上市,进一步完善创投机构的退出机制。

  4.培育创新创业孵化体系

  标准化推广“智慧岛”双创载体,着力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小气候”。过去五年来,龙子湖智慧岛形成了“智慧岛、基金岛、众创岛、人才岛”和“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创新宝地、创业福地”的“四岛四地”产融生态圈,吸引了211家私募投资基金机构,另有4家国家级科研院所、3大国家级平台、12个院士工作站和6家省级研发平台聚集于此,初步建立了“空间+孵化+基金+服务+生态”的双创全链条服务。全面梳理、总结和借鉴“智慧岛”双创模式,建设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和综合服务基地,吸引科创企业、研发机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集聚联动,推动河南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

  【作者:谷留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高级研究员。本文系2021年河南省社科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1JC05)阶段性成果】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