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卷中的河南之“思考深一度”:河南文旅如何释放文化内涵
——从清明上河园的“大宋公平秤谈起”
2000年的时候,我任大河报地市部机动记者组组长,带领一行记者来到开封市采访。
那时候的清明上河园才刚刚开张,恰逢冬季,游人不多,看上去很不景气。清明上河园能否活下来,大家都心存疑虑。
当时我们采访的是开封市文物管理处处长丘刚。用他的话说,政府给他权力,让他利用文物发展开封旅游。文旅融合,2000年的时候,开封就有了这个觉悟。
丘刚说,开封工业不行,仅靠农业不可能发展起来,得用第三产业(服务业)收入弥补。开封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开封旅游收入却不行。开封距离郑州很近,很多旅客来开封旅游,一般都是上午来、中午走,一顿饭也不吃,就挣个门票钱;有的是上午来、下午走,一夜也不住,开封最多就是挣个门票钱和一顿午饭钱。如何让旅客留下来、在开封住一夜?延长时间链,使开封旅游慢下来,开封的旅游当时就是本着这个想法开展的。
让旅客留下来,当时清明上河园里,就有了劫囚车、王员外招亲等一些演出节目。演出放慢了旅客的脚步,本来一小时就能转完的清明上河园,现在每个演出前面停一会,在开封的滞留时间变成了6小时。当时我们写过一篇报道《动起来,更精彩》,就是说的开封旅游由静态旅游变动态旅游,使旅客滞留时间变长、收入增高的事情。
清明上河园各种节目的表演,由纯粹的看景点,变成了文化浸润,提升了旅游品质。但是,我一直觉得,最能释放文化内涵的是“包公为您称体重”的“大宋公平秤”。
在清明上河园西北角,一身“包公”打扮的王惠用一根杆秤给旅客称体重。王惠原来在一家毛纺织厂工作,任专职团干部和基层工会主席。1999年1月下岗后,曾经很苦恼,后来拿着政府扶持再就业的资金,120元做了这根杆秤,在这里给旅客称体重,实现了再就业,每称一位旅客10元钱。
10元钱在2000年是一项收费不菲的服务项目,杆秤是被市场监管部门认定的违法计量衡,但是王惠这个服务项目却门庭若市,关键是这个服务项目释放了文化内涵。
民间流传甚广的一出戏曲是《铡国舅》,也叫《陈州放粮》,说的是北宋年间,陈州大旱,颗粒不收,皇帝让国舅去陈州发放赈灾粮救济百姓,国舅“大秤进,小秤出”,克扣赈粮,荼毒百姓,使得陈州民不聊生。包公奉旨陈州查赈,为示公允,特让人制作一秆足斤足两的官秤挂在官衙门口,就像现在市场监管局在菜市场放的公平秤一样,监督赈灾粮发放。包公顺藤摸瓜,查明案情,顶住压力,将贪污救灾粮的国舅铡头,赢得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美称,这秆秤也被称为“大宋公平秤”。
“大宋公平秤,老包给您称体重。”王惠黝黑的四方大脸,浓眉大眼,再加上一身红袍,一顶官帽和飘逸的长须,一副包公模样,旅客们乐意掏出10元钱称体重,觉得这根“杆秤”称得准,“大宋公平秤”释放了“公平、公正”的文化内涵。
开封还有两座塔,一座是铁塔,一座是繁塔;西安也有两座塔,一座是大雁塔,一座是小雁塔。但是,开封的这两塔却不如西安那两塔文化价值的释放,因此也没有西安那两座塔旅游变现收入高。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河南不是缺文化资源,而是文化内涵释放,没有找到引爆点。国家现在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将文化与旅游整合,国家层面成立文化与旅游部,省级层面成立文化与旅游厅,这不是简单地进行合并,而是要在实践中找到一个引爆点,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释放出来,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真正实现文旅融合。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大河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敬欣)
相关阅读:大河网特别策划 高考试卷中的河南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