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③:应急管理影响安全感 不同职业群体安全感存在差距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1-05 11:50

  编者按

  2022年12月18日,由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调研撰写的《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在郑州发布。报告用数据说话,反映河南省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和现实难题,面向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聚焦社会治理最前沿,关注宜居城市、数字政府建设、乡村振兴、公共服务等议题及新业态、新文态、新形态和新生态,是目前河南省社会治理方面最系统和权威的研究报告之一。为放大智库声音,推动河南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河网学术中原对报告摘要刊发,敬请关注。

  今日刊发第三篇《2022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③:应急管理对居民安全感的形塑机制研究》,让我们通过数据,详细了解应急管理能力与居民安全感的关系。

  一、调查发现

  (一)河南省居民安全感状况整体较好,56.8%的居民安全感较上年有所提升

  突发事件背景下多数公众对自身的安全状况有较为积极的感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自身安全感“比较高”、“非常高”的受访者占59.7%,安全感评价“非常低”、“比较低”的占11.6%,表明有近六成的公众明确表示具有较高的安全感,且全省调查对象的安全感均值为3.67,高于赋值为3的“一般”水平。

  与去年相比,公众感到自身安全感知“略有上升”与“大幅上升”的分别占36.1%、20.7%,二者合计共占56.8%,感觉没有变化的占23.4%,安全感“大幅下降”与“略有下降”的共占19.7%。也就是说,在突发事件的冲击下,超过一半的居民安全感不降反升,只有极少部分居民安全感有所下降。

  (二)不同职业群体安全感存在差距,农民及个体工商户安全感最低

  从事不同职业的受访对象安全感存在显著差距,其中农民或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安全感最低,得分均为3.55;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评价最高,得分为3.92。这一结果表明在公共危机频发背景下,与其他群体相比,农民或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职业群体对自身所处环境具有更低的掌控感和确定感,安全感最低。相反,就业环境更加稳定的职业群体则具有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自身安全感更高。

  二、影响机理

  (一)应急管理显著提升居民安全感,应急恢复维度影响强度最大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应急管理工作越有效,居民安全感越高,但应急管理的不同维度对于居民安全感的影响力度不尽一致。其中应急恢复对居民安全感的作用强度最大,其后依次为应急预防、应急预警,应急处置的影响力最小。

  (二)社会信心显著影响居民安全感,且发挥中介效应

  中介效应模型显示,应急管理不仅对居民安全感具有直接提升作用,同时还具有通过提升社会信心,从而提升居民安全感的间接作用。有效的应急管理措施能够帮助居民回复到正常状态,提升社会信心,居民对未来发展具有更加积极的预期,自身安全感也会提升。

  三、对策建议

  一要做好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满足公众安全需求。转换以往在应急管理中存在着“重应对、轻管理”的理念误区,给予紧急应对处置之后的应急恢复与重建更多的关注;注意关键基础设施恢复,帮助社会成员生活迅速回归正轨;强化应急管理评估与服务供给机制,做好灾后服务工作。

  二要完善应急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稳定社会心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管理技术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监控、预警能力,建立统一高效的灾害预警发布机制;强化预警机制和响应机制的系统联动,以系统治理为目标,力争实现科学高效响应、分层分级处置、有力有序应对,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三要提振社会信心,增强公众安全预期。做好灾后基础设施恢复工作、资源的及时供给与社会福利的提供;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回应增加公众对当前危机应对成效的了解,尤其是通过正面案例的宣传提升公众社会信心。

  四要增强信息沟通,提升公众确定性感知。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让公众了解相关事件进展和政府政策制定、制度执行的过程与结果,以高透明度展示政府的坦诚与负责,平息公众的焦虑与不安;主动拓宽信息沟通与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好各项媒介中的政务新媒体平台。

  四、下期预告

  本期学术中原刊发了《2022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③:应急管理对居民安全感的形塑机制研究》。下一期,学术中原将刊发《2022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④:应急管理背景下河南省居民幸福感状况调查分析》,河南省居民幸福感状况如何?哪一地市的居民幸福感指数最高?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敬请关注。

  (内容提供: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整理:李文艳)

    相关阅读:

     2022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①:河南社会治理形势分析与展望

    2022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②: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调查分析


编辑:姜秋霞